季辛吉:美國在一定程度上製造問題,還想在談判中當傳教士
文/觀察者網 童黎
99歲的季辛吉剛剛發佈了他的第19本書,主題與「領導力」有關。而作為美國前國務卿,他恰恰認為當前美國領導層的外交政策缺乏戰略目標,面臨危險。
季辛吉上月接受了美媒採訪,他擔心世界「失衡」,坦言美國在一定程度上製造出問題,並因此與俄羅斯、中國處於「戰爭邊緣」,還想在談判中如傳教士般地改變或譴責對方。他建議華盛頓在台海問題上保持穩健,謹慎決定「那些似乎會改變基本框架的行為」。
除此以外,在今年早些時候引發爭議,被外界解讀為建議烏克蘭「割地求和」後,季辛吉在採訪中再度談及俄烏局勢。這次,他稱烏克蘭現在應該獲得「北約成員國待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8月12日報導,7月的一天,季辛吉在曼哈頓的辦公室接受採訪,談到了政治家的遠見和實用主義。根據美媒記者的回憶,季辛吉在對話中經常提到「目標」(purpose)和「平衡」(equilibrium)這兩個詞。
季辛吉認為,當今世界正在危險失衡的邊緣:「圍繞那些在一定程度上由我們製造出來的問題,我們與俄羅斯、中國處於戰爭的邊緣,卻對如何結束或它將導致什麼沒有任何概念。」
當被問到美國能否像尼克森時代那樣,通過在這兩個對手之間形成三角關係來對付他們?季辛吉沒有給出簡單的解決辦法。他稱,「你不能在眼下說,我們要分裂他們,讓他們‘自相殘殺’。你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加劇緊張局勢,然後製造出選項,為此你必須有一些目標。」
關於台海局勢,季辛吉擔心中美正在走向一場危機。他建議華盛頓保持穩健,「對於那些似乎會改變基本框架的行為,應該非常小心」。
今年早些時候,季辛吉因暗示美國和北約的輕率政策可能觸發了烏克蘭危機,而招致爭議。他認為西方別無選擇,只能認真對待俄羅斯所主張的安全擔憂。他還說,北約向烏克蘭發出「可能最終加入北約」的信號是一個錯誤。季辛吉稱烏克蘭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緩衝地帶,保持穩定更為重要:「我支持烏克蘭完全獨立,但我認為它最好扮演芬蘭那樣的角色。」
不過,季辛吉又稱,木已成舟。「現在我認為,無論如何,無論正式或非正式,在俄烏衝突的創傷下,烏克蘭都必須被當作北約成員國對待。」
今年5月,季辛吉在達沃斯論壇上呼籲俄烏邊界「恢復原狀」,但隨後被外界解讀為建議烏克蘭「割地求和」。對此,季辛吉在美國《時代週刊》7月刊登的採訪中強調,他從未說過要烏克蘭放棄領土,而是暗示領土問題應在談判中被單獨考慮。
「美國人在談判中當起傳教士,試圖改變或譴責對話者」
《華爾街日報》文章提到,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也就是季辛吉還在哈佛大學研究核戰略時,他就一直將外交理解為——在可能發生核災難的陰影下平衡大國之間的關係。在他看來,現代武器技術導致世界末日的可能性,使得維持「敵對大國」之間的平衡成為了國際關係中壓倒一切的當務之急。
「在我看來,平衡分為兩部分。」季辛吉稱,「一種是力量的平衡,即使價值觀有時存在對立,也要接受它的合法性。因為如果你認為,你努力的最終結果必須是強加你的價值觀,那麼我認為是不可能維持平衡的。所以這是一種絕對平衡。」
另一種是「行為上的平衡,意味著為了整體平衡,你要限制行使自己的能力和權力」。他稱,實現這點需要「一種近乎藝術的技巧」。「政治家們刻意以其為目標的情況並不太多,因為權力在不造成災難的情況下有太多擴張的可能性,以至於這些國家從未感知自己完全有責任。」
不過,在強調平衡的重要性之後,季辛吉又補充稱,它本身不能成為一種價值觀。「也會存在一些情況,使得和平共處在道德上是不可能的。」
在書中,季辛吉暗示,他希望當代美國政治家能夠吸取前人的教訓。
「我認為當前這個階段,他們在確定方向上面臨很大困難。」他說,美國人拒絕將外交與「跟對手的私人關係」區分開來。他們傾向于用傳教士而不是心理學的術語來看待談判,他們試圖改變或譴責他們的對話者,而不是洞察他們的想法。
今年6月,季辛吉在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專訪時也曾表示,如今美國現在已經變得比越戰時期還要分裂,「每一屆政府都面臨著反對派堅持不懈的敵意」。他還稱,對美國來說,期望中國「西化」不再是一個合理的策略。中國未來會變得非常強大,不過它不會選擇「稱霸世界」。
近年來,季辛吉多次表示,當前中美關係需要「尼克森式的靈活」政策,避免兩國間的衝突。他對《時代週刊》說,較30年前相比,中美間戰爭將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因此中美都有特殊的責任,一是相互聯繫,為彼此定義危險;二是使之成為本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即使兩國在許多其他事情上存在分歧。
然而,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和反復交涉,近期在美國政府的縱容和安排下,明目張膽竄訪台灣。這一倒行逆施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背美方所做的承諾,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
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路透社等媒體在報導中方對裴洛西竄訪台灣的合理反制措施時,卻使用了「反應過度」(overreact)等字眼。8月9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強調,中方的反制措施都是為應對美國及「台獨」勢力挑釁行為做出的必要合理反應,完全是正義的、合法的。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方將一如既往,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等國際合作,為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繼續做出中國的貢獻。美方應該做的是,承擔起自身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不要為自己的錯誤尋找藉口。
連結:基辛格: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制造问题,还想在谈判中当传教士 (guancha.cn)
季辛吉改口:現在我認為,烏克蘭必須在事後被當作北約成員國對待
文/法廣
現年99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近日就其最新出版的新書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鑒於俄羅斯在今年2月入侵烏克蘭的行為方式後,他現如今認為在戰爭結束後,烏克蘭必須被當作北約成員國對待。今年早些時候,季辛吉曾暗示美國和北約的不謹慎政策可能引發了烏克蘭的危機,與普京當局的口徑近乎一致,從而引起了爭議。
今年早些時候,季辛吉曾認為西方別無選擇,只能認真對待俄總統普京提出的「安全關切」。他還表示,北約此前向烏克蘭發出其可能最終加入該組織的信號是個錯誤。
季辛吉說:「我以為波蘭,所有作為西方歷史一部分的傳統西方國家都是北約的邏輯成員」。但在他看來,烏克蘭是一個曾經附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集合體,俄羅斯人將其視為自己的領土,儘管「一些烏克蘭人」不這麼認為。
由烏克蘭充當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緩衝區,將更有利於穩定。季辛吉稱:「我贊成烏克蘭完全獨立,但我認為它的最佳角色是類似於芬蘭的東西。」
季辛吉今年5月在達沃斯發表演講時提到,他在八年前曾撰文指出,「烏克蘭作為中立國家,作為俄羅斯和歐洲的橋樑是烏克蘭存在的‘理想’方案。」季辛吉當時說,儘管現在的機會程度已不同以往,但中立模式仍可被視為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最終目標。
然而隨著戰事的發展,季辛吉在最新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現如今木已成舟。鑒於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表現之後,季辛吉說:「現在我認為,無論如何,無論正式與否,烏克蘭都必須在事後作為北約成員國來對待。」
儘管他對於烏克蘭未來是否加入北約的看法有變,季辛吉仍預見了一個解決戰場僵局的方案,即保留俄羅斯在2014年最初入侵時的成果,當時俄方奪取了克裡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的部分地區,儘管他沒有回答這樣的解決方案與8年前未能穩定衝突的《明斯克協議》有何不同。
報導指,針對烏克蘭的民主和獨立,自2014年以來,明顯的多數烏克蘭人贊成加入歐盟和北約,這些希望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及烏克蘭人民在俄羅斯佔領下的悲慘命運,都與季辛吉所主張的治國政策很不相稱。如果避免核戰爭是最大的善,那麼對於那些在全球平衡中的唯一作用是被大國所左右的小國來說,它們應該得到什麼?
季辛吉表示:「如何將我們的軍事能力與我們的戰略目的結合起來」,「以及如何將這些與我們的道德目的聯繫起來——這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