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衝突能否重啟美國的「民主兵工廠」
文/美國之音易林
1940年12月29日,歐洲大陸深陷二戰,戰火紛飛。就在這一天,在大西洋另一側的美國,羅斯福總統(Frankin Roosevelt) 發表了著名的爐邊談話,「美國將是民主的兵工廠(arsenal of democracy)」,他說。美國做到了,在後來的5年裡,美國將民用生產線迅速轉為軍用生產線,為同盟國提供了大量武器,強大的製造力也為美國未來幾十年的經濟騰飛打下基礎。
時間快進到80年後的今天,烏克蘭危機已經進入第五個月。美國5月初重啟在二戰時通過的租借法案(即美國不捲入戰爭,而提供戰爭物資),為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拜登總統放話,只要戰爭需要,美國就會繼續為烏軍提供援助。
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向烏克蘭承諾提供價值76億美元的軍事援助。7月1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再向烏克蘭提供8.2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新的地對空飛彈系統和反炮兵雷達,並為「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HIMARS)提供更多彈藥。
坎西安:軍援衝擊美國武器庫存
根據《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的統計,美國一直是烏克蘭最強大的武器庫。自2018年以來,美國向烏克蘭出售或捐贈了7000多枚反坦克飛彈,1萬4千套反裝甲系統,1400枚毒刺防空飛彈,700枚彈簧刀遊蕩飛彈,90門155毫米重型榴炮彈,16架MI17直升機,還有200輛裝甲車。
大多數捐贈的武器來自美國自己的庫存。然而隨著原本外界以為將很快結束的烏克蘭衝突成為拉鋸戰,美國武器供應方面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
「一些武器的供應已經不足。標槍反坦克飛彈(Javelin)和毒刺防空飛彈(Stinger)最近受到了很多關注。例如標槍反坦克飛彈,我們已經給了烏克蘭超過我們自己1/3的庫存。美軍指出,如果持續提供武器,可能會影響美國自己應對戰爭的能力」,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安全項目高級顧問,美國退役海軍陸戰隊上校馬克·坎西安(Mark Cancian)對美國之音說。
目前,美國每年能夠生產2100枚標槍反坦克導彈,而美國已經為烏克蘭提供了7000多枚這類飛彈。
而在另一個烏克蘭軍隊大量需要的武器,毒刺防空飛彈(Stinger)方面,庫存緊缺的問題更加嚴重。美國國防工業承包商雷神公司(Raytheon)負責生產這種飛彈。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葛列格·海耶斯(Greg Hayes)4月表示, 美國國防部已經18年沒有購買過毒刺防空飛彈。「一些零件在市場上已經買不到了,我們必須要重建設計飛彈彈頭的一些電子零件,這將需要時間」,他說。
範亞倫:武器生產是戰略,不是經濟問題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范亞倫(Aaron Friedberg)說,這暴露了美國武器生產和供應鏈的短板。
「還有一個問題是增加新型武器的產量,例如反艦巡航飛彈和其他類型的遠端飛彈的產量。美國希望為烏克蘭提供這些系統,但是美國這類系統的生產能力非常有限,而且美軍維持的庫存並不大」,他對美國之音說。
「我認為這是當前危機暴露的一個問題,但其實它一直存在」,範亞倫補充,「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能是幸運的,在我們自己捲入例如台灣衝突這樣的直接對抗之前得到了這個警告。」
《經濟學人》援引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家安全供應鏈研究所主任布蘭得利·馬丁(Bradley Martin)的看法指出,在二戰之後長期的和平年代,國防規劃人員更加注意坦克、軍艦、飛機等防禦性武器的研發與生產,忽略了炸彈、飛彈等攻擊性武器,因為導彈這種含有大量晶片和感應器的精准武器,製作成本高昂,然而這類武器在真正的衝突中必不可少。
馬丁說,「一種假設認為,一旦發生戰爭,我們能夠提高產量……這是一種錯誤的假設」。
致力於尖端國防和安全性研究的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今年6月的一項研究表示,美國目前一年內生產的火炮彈藥只能維持烏克蘭10天到兩周的戰鬥。而在導彈方面,該研究所表示,戰爭已經耗費了美國年生產導彈總量的四倍。
「我們出於經濟成本原因,讓美國生產多種武器系統的能力顯著下降」,範亞倫說,「是的,維持武器庫是昂貴的,擴大(武器)生產也是昂貴的,按照經濟標準來說這是浪費,但是我們並不是在談一個經濟問題,我們談的是一個戰略問題。」
何天睦:不可能完全恢復國防生產
美國蘭德公司國際防務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R. Heath)對增產不持樂觀。他認為這次衝突不可能完全恢復美國的國防生產。
「國防預算持平,建立和維護國防產品工廠的費用很高」,他對美國之音說,「對於美國來說,最好的選擇是生產例如海馬斯多管火箭炮這類性價比較高的武器。相對于戰鬥機和先進巡航飛彈等高端武器,它們相對來說易於生產。」
另一個挑戰則是目前的供應鏈。由於晶片等材料短缺,海運成本升高,生產新的軍用產品將面臨更多挑戰。
退役海軍陸戰隊上校坎西安說,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將考慮為烏克蘭提供一些舊版本的武器。他說這些武器在戰場上仍然擁有很高的打擊能力。
「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即使因為新武器的庫存問題,美國需要向烏克蘭提供一些舊版本的武器,但俄羅斯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你看看他們現在使用的坦克,很多是舊型坦克」,他說,「所以烏克蘭不會在戰場上失去優勢。」
坎西安說,烏克蘭衝突也使美國領導層認識到,除了聚焦亞太和中國,美國也不得不將部分精力投入到歐洲事物。「美國是一個全球大國,所以必須有應對全球事務的能力」,他說。
星期四,前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一場討論會上強調,烏克蘭戰爭的爆發並不意味著美國需要分散和減輕對印太戰區的投入,「我們需要繼續關注亞洲,因為中國顯然仍是最致命、最危險的戰略對手(the most lethal, dangerous, strategic adversary)。」
範亞倫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美國仍然將把目光聚焦在中國。範亞倫表示,瑞典,芬蘭等國家加入北約的意願強烈,而這些國家擁有強大獨立的軍事能力, 能夠保證歐洲維持力量平衡並對敵對勢力起到威懾力。
與此同時,他說,俄羅斯軍隊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量人力物力,這意味著來自俄羅斯對北約盟國的威脅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