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文/觀察者網

據微信公眾號「國防部發佈」消息,2022年6月19日晚,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中國是掌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和日本等進行過類似試驗。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中國軍方首次宣佈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

公開資料顯示,在此之前,中國國防部曾5次宣佈「成功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或「達到預期目的」,分別發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5日和2021年2月4日。其中,僅2014年的試驗未提及攔截階段,其餘均明確寫為中段反導攔截。

按其發射載體的不同,反導攔截技術可分為陸基、海基和天基三類,分別指反導系統在陸地、海上和天空發射。陸基反導攔截,也就是以陸地飛彈基地為發射平台的反導系統。

而要瞭解什麼是「中段」反導,則需知道彈道飛彈飛行的三個階段:當飛彈從發射架發射到飛出大氣層之前,這一階段叫做上升段;之後,飛彈飛行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向目標,這一階段是飛行中段;重返大氣層後,飛彈到達目的地區域上方繼而命中目標,這一階段被稱為重返大氣層階段,或者叫末段。

從攔截階段來看,攔截越早效果會越好,但難度也是最大的。在上升段,彈道飛彈剛起飛不久,被擊落後也是掉在對方領土,不會對本國造成傷害。但其最突出的難點在於需要在彈道飛彈點火後第一時間就發現並深入敵人縱深進行攻擊,應對時間太短、需要突破的阻攔太多。

而在末段攔截時,由於彈道飛彈返回大氣層開始進入俯衝階段,彈頭軌跡傾角大、速度更快,反導系統要捕捉它相當困難。即便是攔截成功,彈頭也通常會掉落到本國的領土上。

中段反導攔截是目前最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在中段飛行階段,飛彈發動機關閉,飛彈在大氣層外以慣性飛行。此時,其彈道相對平穩和固定,反導系統計算出彈道後,就可以準確引導攔截飛彈進行一次或者多次攔截。還能大大降低飛彈帶來的殺傷性。如果攔截及時,掉落的殘骸也不會落入本國領土,能有效減少對己方地面目標的毀傷。

不過,中段攔截的難度在於,需要天基、地基、海基等多個偵察預警平台對高速飛行的彈道飛彈進行接力探測與跟蹤,同時還需要有大推力的攔截飛彈高速飛向目標,以動能撞擊的方式迎頭攔截,就像是「用子彈打子彈」。

軍事專家邵永靈曾對央視新聞指出,陸基中段反導技術屬於技術儲備戰略性投資。他表示,各國目前都在強調攻防兼備,而中國已經表明不率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規模發展有限,因此要發展適度的防禦能力,保證自己核力量的生存能力。

連結: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