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夠用嗎?福建艦隻有3部電磁彈射器,是否影響戰鬥力?

中國福建艦

文/利刃號

在中國福建艦的下水儀式上最吸引眼球的可能就是甲板上的3個「工棚」了,雖然大家都知道在這3個長條形工棚下就是中國自主研製、製造的電磁彈射器,但可能因為還有後期工序沒有完成,因此在下水儀式上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亮相。

但福建艦上只有3部電磁彈射器的事實,卻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不理解,認為作為8萬噸的大型航母竟然沒能安裝4部彈射器,肯定對戰鬥力影響很大。畢竟只比福建艦「大一些」的福特號航母,就安裝了4部電磁彈射器,而從福建艦甲板面積看也具備安裝4部電磁彈射器的空間,那為什麼我們要少裝一部呢?

其實認為「電磁彈射器數量會影響航母戰鬥力」的看法本身就存在問題,畢竟現代航母的戰鬥力組成是由很多子系統、以及合理的甲板調動共同形成的,並不會因為少了一部彈射器就造成航母戰鬥力的大幅縮水。雖然美國航母近幾十年來都選擇安裝了4部蒸汽或電磁彈射器,但根據美國海軍演習資料分析可知,在一個或數個作業日內的艦載機持續出動和回收過程中,4部彈射器全部都使用的情形很少見。大多數情況下使用頻繁的只有前甲板的2部彈射器,以及斜角甲板的一部彈射器。

而類比到福建艦上看,前甲板的2部彈射器無疑是「主力」,這裡空間開闊並且距離第一部升降機很近。殲-15從機庫上來後就可以就近進行掛彈等整備工作,之後就可以在1、2號電磁彈射器後排隊待飛了,效率非常高;而位於斜角甲板的第三部彈射器因為整條軌道有三分之二都位於斜角甲板降落區內,而且不論從那一部升降機到這條彈射器位於甲板中部的起飛點位,艦載機都要橫穿繁忙的甲板中央區域。

因此這條電磁彈射器將主要用於彈射出動頻率不高的固定翼預警機,以及作為另兩部電磁彈射器故障或作戰受損後的「備份」,不至於使航母失去全部艦載機放飛能力成為擺設。而由於福建艦斜角甲板面積還是比福特號要小,因此如果再強行佈置第4部彈射器,就勢必導致利用率極還不如現在的3號彈射器,性價比極低。因此我們才優中選優的選擇了3部彈射器的部署方案。

想必大家都知道美國海軍為「福特級」航母4部電磁彈射器制定的性能標準:最高可持續30天,每天12小時出動回收220架次;或持續4天,每天24小時連續作業出動回收310架次。雖然我們不知道福建艦的3部電磁彈射器的最高性能指標是什麼,但中國在電磁彈射器技術上的先進性還是有保障的,畢竟在這方面中國的馬偉明院士可是該領域首屈一指的國際頂級專家!

據公開資料,中國電磁彈射器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全尺寸樣機,之後2016年馬偉明團隊被公開報導表彰,2020年尹卓透露中國電磁彈射器已完成上千次地面測試。因此可以確定,在福建艦上的3部電磁彈射器已經具有極高的可靠性,以及不輸於福特號航母4部電磁彈射器的高效率。

可是雖然中國電磁彈射器在技術和性能上可以到達或超過美國在福特號上的「競品」,但在實際操作上能不能達到應有的設計指標還需要實踐檢測。畢竟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設計指標很靚麗,但實際上服役5年後仍存在大量問題不好解決。

比如其4部電磁彈射器在2007年因為體積超標而被迫更改設計,後來通過4部彈射器共用3套儲能裝置以及共同電力電子變換分系統的方式成功縮減了體積。但沒想到這種「共用」模式導致任意一部彈射器需要維修時,就要對所有彈射器「斷電」。並且斷電後儲能裝置的飛輪完全停止轉動還需要等待1.5小時。此時,福特號航母將失去艦載機出動能力,成為海面上漂浮的「活靶子」。

此外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的可靠性也不高,平均無故障週期指標只達到設計值的約4%。並且在2020年第18次海試時還遭遇2部彈射器發生2種不同故障的嚴重事件,導致全艦3天無法使用電磁彈射器。

雖然直到2021年4月美國海軍宣佈福特號已經進行了超8000次艦載機彈射和回收測試,並認證了超350名飛行員,還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就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但在2022年6月8日美國政府問責局發佈的報告中還顯示,美國海軍仍在努力解決電磁彈射器和先進攔阻裝置可靠性問題。

可知該技術雖然「很香」,但未知問題仍舊很多,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雖然有馬偉明院士團隊「保駕護航」,可仍有碰到未知問題的可能性。當然,由於中國軍工科研體制與美國從本質上就有巨大差異,因此我們的電磁彈射器肯定是有了絕對把握才會安裝到福建艦上,否則從我們同時研製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的做法看,高層一早就做了兩手準備,足以確保福建艦能用上彈射器,不至於因為子系統成熟度問題導致重要戰略平台研製受阻。而最後選擇了電磁彈射器上艦,就已經能證明馬偉明院士團隊的技術可靠性還是得到了實踐證實!

本文由公眾號「利刃號」(ID:lirenjunshi)原創

連結:够用吗?福建舰只有3部电磁弹射器,是否影响战斗力?_风闻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