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評論

澳中外交角力在南太平洋檯面化,台灣議題改為檯面下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斐濟出席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

文/美國之音向凌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5月30日在斐濟與太平洋島國共同召開外長會議,是他在10天之內訪問8個太平洋島國的重頭戲。澳洲總理與外長也陸續展開對於南太平洋之訪問與計畫。專家認為,工黨政府將更加積極經營南太平洋事務,聯美制中與支持台灣的立場不會改變。

工黨積極經營南太 制衡中方勢力

中國外長王毅5月26日飛抵所羅門群島,從5月26日至6月4日10天內接連訪問8國。王毅於5月30日在斐濟與太平洋島國共同召開外長會議。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的報導,稍早傳出中國有意與10個太平洋島國簽署涵蓋警務、資訊安全等方面的協定並未成局。

澳洲新任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5月26日前往斐濟訪問,強調澳洲將在「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下,與太平洋島國展開密切合作。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也將很快訪問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阿爾巴尼斯和黃英賢還將出席7月中旬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IF)。

這是澳洲新政府為平衡中國對太平洋島國影響作出的最新外交努力。

澳亞台灣研究協會主席、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教授張耀中(Lennon Chang)認為,從所羅門群島與中國簽訂安全協定的消息被披露以來,就能預料到中國會試圖與其他南太平洋島國也簽訂協定,不過工黨政府也向來有自己的經營模式。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之前的莫里森政府的外交部長對於南太平洋、甚至是東南亞的外交並未著力,工黨在這些區域的經營方面會比莫里森政府更加積極。我相信工黨在對於南太平洋島國的援助會有所增加,而且已經創建一個新的大使專門負責印太地區事務,某種程度上已經呈現出工黨與前執政黨的差異。」

工黨政府在選前即承諾將組建一個「太平洋防衛學院」(Australia-Pacific Defense School),深化與太平洋十多個島國的軍事合作,並將分4年撥款5億2500萬澳幣援助太平洋島國與東帝汶。在文化外交方面,工黨還宣佈將創建新職位「第一民族大使」 (Ambassador for First Nations Peoples),以深化澳洲與包含南島民族的各國原住民社群文化交流,以社會對社會方式讓外交關係向下紮根。

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也認為,工黨政府將會比前政府更加尋求強化與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島國兩個地區的關係,因為工黨向來具有親亞洲的外交傳統。

他告訴美國之音:「黃英賢列舉的幾項改變之中,開宗明義提到的頭一項便是氣候變遷,這個議題代表著西方選民開明精神的神主牌,也是西方國家從事太平洋島國外交時重中之重的投名狀。不過,由於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有許多並不樂意在美中關係之間選邊站,也不樂意在此澳中關係冰點之際於澳中關係之間選邊站,為了與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國結交,工黨政府在與中國互動時自然會將其外交辭令溫和化,好讓這些夾在中間的國家保留兩面逢源的空間。」

持續抗中並擴大AUKUS

澳洲新總理阿爾巴尼斯在5月21日發表當選感言時表示,在對中國的戰略競爭問題上會與莫里森政府「完全一致」。但是新外長黃英賢曾於去年5月公開表示,莫里森政府根本不清楚中澳關係的複雜性,卻為了謀求國內的政治利益而頻繁製造危言聳聽的言論來危害中澳關係。

前澳洲總理內閣副部長安德魯·塞奧凡諾斯(Andrew Theophanous)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工黨政府會延續聯美制中之政策。

他說:「國際環境已經改變許多,所以工黨將會延續莫里森政府聯合美國盟友制衡中國的總體主旨。黃英賢批評莫里森政府經常直接攻擊整個中國政府作為內政的籌碼,卻對澳中關係並不瞭解。但工黨政府不會大幅改變莫里森政府在中國人權問題上的立場,也將致力於‘澳英美三方安全協議’(AUKUS) 。我相信,澳洲希望擴大AUKUS,包括吸收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日本和印度,並可能吸收印尼。」

阿爾巴尼斯在5月23日宣誓就任總理時發表政策重點演講時表示,將加強與印尼的經貿合作,並在海事安全等領域與雅加達建立聯繫。他承諾,印尼是上任後最先要訪問的國家之一。

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表示,親美立場屬於澳洲兩黨的共識,因此工黨政府在中國政策的立場上延續性將多過於改變。

他說:「AUKUS是保持未來澳洲親美路線延續的重要誘因。澳洲單方面撕毀了與法國的柴油潛艇合作協定,轉而與英美合作,這工程最快也要 2040年前後才有可能實現,所以在此之前澳洲在戰略上必然和美國同行。AUKUS潛艇計畫的時程長、已投注成本高,如果因為外交失策而再次搞砸這個建軍計畫,那麼任何政黨的澳洲總理都必將難以為繼,何況是屢屢被批評在國防問題上過於軟弱的工黨政府。」

對台政策不變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在東京QUAD峰會前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若台海發生戰事,美國願意軍事保衛台灣,引起美國盟友對於「戰略清晰」的討論。

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去年11月在澳洲國立大學演講時批評莫里森政府插手台灣事務,她說:「這種策略只有不負責任的政客才會使用。」

前澳洲總理內閣副部長安德魯·塞奧凡諾斯表示,在拜登關於美軍保衛台灣的發言之後,白宮再度解釋美國的對台政策並未改變,澳洲自然也不用改變對台政策。

他說:「白宮與拜登最初的發言保持距離,就足以產生疑問:美國會因為台灣而冒著一場世界大戰的風險嗎?我覺得QUAD所有國家都有所顧忌。澳洲工黨政府不會讓澳中關係惡化,希望扭轉澳中經貿關係,所以不會故意提起台灣話題。但是澳洲也將繼續呼籲讓中國人民享有民主與人權,當然也將支持台灣表達這些價值觀。」

在澳洲聯邦大選中,以氣候變遷等為選舉政策的獨立參選人異軍突起,促成了這次政黨輪替。分析人士認為,工黨必須與獨立當選人以及同樣關注氣候變遷的澳洲第三勢力綠黨(The Greens)磨合,有可能為了在氣候變遷上與中國合作而犧牲台灣議題。

塞奧凡諾斯說:「綠黨在‘熱愛和平’與‘揭露中國侵犯人權的願望’這樣並不和諧議題上存在分歧,但是擁有高度人權的台灣代表著進步與和諧,也是綠黨與獨立當選人很重視的精神。我不認為澳洲會在與中國的氣候變遷的談判上以任何方式犧牲台灣,因為這與澳洲的立國精神相關,而工黨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明顯地減少碳排,這才是獨立當選人和綠黨重視的問題。」

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表示,展望未來的印太區域格局,澳洲對台灣有同病相憐之親近感,雙方同為亞太區域內排名前列的民主社會,近年也都同樣面臨著中國經貿制裁。

他說:「澳州人普遍對台灣抱持好感,以支持台灣成為澳洲人投射自身民主價值以及面對中國經貿制裁下的骨氣,這種民意跨越黨派,工黨政府執政也不會改變。而作為中等強國,澳洲在象徵性表態時也會講求成本控管,例如支持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乃至於透過 Quad 等多邊平台共同聲援台灣,能見度高,實際成本在多邊分攤之下也相對低,此一划算的買賣,工黨政府理應會延續。」

挺台動作低調

澳亞台灣研究協會主席,澳洲蒙納許大學教授張耀中指出,澳洲議會去年召開一系列公開聽證會,討論擴大 CPTPP會員,其中被點名頻率最高的便是台灣,兩黨議員皆有支持,所以支持台灣的立場不會改變,但是表現方式會比較低調。

他說:「其實無論哪一黨執政,過去澳台一直維持著相當程度的互動,只是在檯面上願不願意拿出來談。莫里森政府時代有比較多台灣的聲音出來,我認為實際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工黨政府對台灣的支持可能不會像莫里森政府那麼檯面化,比較不會以台灣為話題,用刺激中國的方式來激發民眾反中的心態,但實際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張耀中表示,許多年輕的澳洲政治家對於台灣非常陌生,才是未來澳台關係更大的問題。

他說:「包含綠黨在內,新一輩的澳洲政治家對台灣議題都不甚瞭解,例如5月份在我所舉辦的台灣電影節活動中,就有很多人說,根本不知道台灣有這些議題,甚至有綠黨人士認為,中國與台灣的問題是內政問題。所以台灣政府有迫切需要推動有關台灣的教育、文化、研究等議題,讓澳洲政府與民眾更瞭解台灣,建立深層的連結,才不會因為執政者的傾向而有所改變。」

連結:澳中外交角力在南太平洋台面化,台湾议题改为台面下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