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稱將在軍事上保護台灣是口誤嗎?
文/紐約時報PETER BAKER
也許拜登總統根本不是在脫稿講話。也許他只是根本沒有把發言稿當回事。
與官方談話要點不同的隨口之言已成為拜登總統任期的特色,而非缺陷。週一,拜登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他摒棄了數十年來的「戰略模糊」,表示他將會在軍事上保衛台灣不受中國的攻擊。
每當他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時,白宮就會派出例行的善後小組,假裝他沒有真正說出他所明確表達的意思——或者即使他說了,也不真正意味著政策的改變。但是不久後,拜登若無其事、毫無歉意地走出去,把同樣的事又做一遍。
他週一對台灣發表的言論只是最新的例子——一位總統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儘管這會讓幕僚們事後忙著把話圓回來。今年3月,他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是戰犯(助手們很快解釋說,這只是他的觀點,不是法律結論)。幾天後,他在演講結束時即興說,普京「不能繼續掌權」(助手們說,這只是一種看法,不是呼籲政權更迭)。
這甚至不是拜登當選總統以來第一次表示將在軍事上保衛台灣。其他總統通常都對這一承諾保持模糊,以便讓中國去猜測,同時不至於圍堵美國。事實上,這已經是拜登第三次這麼說了,這讓白宮的圓話之辭更難說服人了。
「拜登總是比大多數政治人士更公開自己的想法,」大衛·阿克塞爾羅德說。作為歐巴馬總統的高級顧問,他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近距離觀察到了這一點。「每個人的優點也可以是他的缺點。他的優點是真誠。他的缺點是他有時候比自己的幕僚更願意分享他的想法。」
對於那些瞭解拜登近半個世紀的參議員和副總統生涯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多年來,他在華盛頓政壇簡直就是口誤的代名詞。事實上,「口誤機器」是對他常見的描述,有時帶著感情,有時帶著嘲笑。
但是,與參議員甚至副總統的行為相比,總統的自由發揮帶來的後果更嚴重。世界各地的政治人物、外交官和情報機構會對總統的言論進行法醫級別的仔細審查,尋找背後的涵義,並努力預測未來的行動。任何與過去的評論或官方政策聲明不同的地方都會受到仔細掂量,不管它是否應該如此。
自從入主白宮以來,拜登基本上避免了一些讓人難堪、過去曾經令他陷入麻煩的言論,比如他曾形容歐巴馬是第一位「口才好、聰明、乾淨、長相不錯」的黑人總統候選人。
相反,那些引起爭議的特別言論似乎更符合專欄作家邁克爾·金斯利對口誤的經典定義。「口誤,」他那篇著名的文章寫道,「是指一個政界人士說出了真相——一些顯而易見但是他不應該說出口的真相。」
拜登關於台灣的最新表態是在他訪問東京期間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新聞發佈會時作出的。當被問及台灣問題時,拜登首先遵守傳統模式,稱美國對台政策「根本沒有改變」,美國支持台灣抵抗中國的侵略。「我們堅定地與日本和其他國家站在一起——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他說道,故意保持著含糊。
他的助手對此很滿意。沒有出問題。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的南茜·科德斯隨後跟進。她指出,拜登已經排除了美國直接軍事介入烏克蘭戰爭的可能性,並問道,相比之下,「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你願意軍事介入保衛台灣嗎」。
「是的,」拜登回答。「這是我們給過的承諾。」
這時,房間裡的政府官員豎起了耳朵。
「認為可以用武力奪取,用武力就能奪取的想法,是不合適的,」拜登還說。「那將擾亂整個地區,將是又一個類似於發生在烏克蘭的行動。所以那將是一個更沉重的責任。」
到這裡,拜登的工作人員明白他已經走得太遠,並迅速採取了止損措施,以嫺熟的高效率發表了必要的澄清聲明,宣稱「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而拜登只是「重申」美國的承諾,「為台灣提供自衛的軍事手段」。
但拜登的言論超出了向台灣提供軍事手段來自衛的範疇,被廣泛認為是在暗示美國直接軍事介入。
拜登之前曾忽視他的前任們在中國和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去年8月,他向盟國保證,如果一個北約成員國遭到襲擊,「我們會做出反應」,同時他補充道,「日本如此,韓國如此,台灣也如此。」
然而,台灣從未獲得與日本、韓國或美國的北約夥伴相同的美國安全保證,因此該言論被視為意義重大。兩個月後,拜登在CNN一個市政廳節目中被問及美國是否會保護台灣免受攻擊。他說:「會,我們承諾了會那樣做。」
拜登在東京的即興發言在華盛頓引起了不同的反應,一些政治領導人稱讚他對盟友的坦誠支持,而另一些人則諷刺他無視紀律。
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琳賽·格雷厄姆在Twitter上寫道:「拜登總統的聲明稱,一旦事態不妙,美國將保衛台灣免受共產主義中國的侵害,這是正確的說法,也是正確的做法。」
另一方面,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聯合主席、前總統特朗普的親密盟友小湯米·希克斯認為這是無能而不是勇氣。「拜登公關又要進行善後工作了,」他寫道。「他只要一去海外就會說一些讓他的團隊不得不在幾分鐘內撤回的話。他這樣做不計後果,而且很丟臉。」
當然,特朗普比拜登更愛發表引發軒然大波、未經充分審查、與美國傳統政策相悖的即興聲明。他曾多次威脅與朝鮮、委內瑞拉和伊朗開戰;譴責德國、日本、加拿大和韓國等美國盟友;並為普京等對手辯護。
華盛頓的一些人認為拜登在恢復更傳統、更負責任的外交政策方面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對總統與他的工作人員之間看似脫節的情況感到不安,一些人指責他的助手對於老闆的表態不僅不予以支持,反而加以削弱。
「白宮(#WhiteHouse)有人真的尊重總統(@POTUS)的話嗎?」來自伊利諾州的反特朗普共和黨眾議員亞當·金辛格在Twitter上寫道。「拜登說我們會捍衛#Taiwan,而工作人員再次撤回了總統自己的話!他需要解雇所有這樣做的人。」
但這樣的事情似乎不會在近期發生。他的助手在他做出評論後發表澄清聲明大概是獲得了他的允許,至少是默許。但這種做法並未能起到勸阻的作用,而且,無論好壞,似乎在短時間都不大可能有效果。
連結:拜登称将在军事上保护台湾是口误吗?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imes.com)
拜登:若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提供防衛
文/紐約時報ZOLAN KANNO-YOUNGS, PETER BAKER
拜登總統週一表示,如果台灣遭到中國攻擊,他將動用軍事力量來保衛台灣。這是對歷任美國總統傳統上喜歡保持的「戰略性模糊」的摒棄,也是對他的幕僚們過去試圖收回的聲明所做的更為明確的重複。
在訪問東京期間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新聞發佈會時,拜登暗示,在幫助台灣一事上,他願意比幫助烏克蘭走得更遠。拜登為幫助烏克蘭擊退俄羅斯入侵者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武器和情報支持,但拒絕派遣美國軍隊。
「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你不願意軍事介入烏克蘭衝突,」一名記者對拜登說。「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你願意軍事介入保衛台灣嗎?」
「是的,」拜登直截了當地回答。
「你願意?」這名記者追問道。
「這是我們給過的承諾,」拜登說。
總統在沒有警告和澄清的情況下做出的表態,很可能給美中關係製造新的緊張。中國堅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非一個主權國家。這個表態也讓拜登政府在發佈會現場的一些成員感到驚訝,他們沒想到總統會表達出如此直白的決心。美國歷來警告中國不要對台灣動武,但對於假如發生這種情況會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台灣,美國通常保持模糊態度。
白宮很快試圖否認總統似乎所說的意思。「正如總統所說,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白宮在一份匆匆發給記者的聲明中寫道。「他重申了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及我們對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承諾。他還重申了我們根據《與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自衛軍事手段的承諾。」
但拜登的說法超出了僅僅重申美國將向台灣提供武器的範疇,因為他被問及的問題是相對於他在烏克蘭的做法提出的。總統在同意他會「軍事介入」時,沒有努力具體說明自己的意圖。
事實上,他反復強調的是,他對台灣的承諾超出他在烏克蘭的做法。「認為可以用武力奪取,用武力就能奪取的想法,是不合適的,」他在提到台灣時說。「那將擾亂整個地區,將是又一個類似於發生在烏克蘭的行動。所以那將是一個更沉重的責任。」
擔任總統後,拜登拋棄了前任們在中國和台灣問題上經常使用的不明確說法。去年8月,他決定放棄阿富汗政府後,為了安撫盟友曾承諾如果北約成員國受到攻擊,「我們會做出回應」,然後補充說,「對日本同樣,對韓國同樣,對台灣也同樣。」
但台灣從未像日本、韓國或美國的北約盟國那樣,獲得美國同樣的安全保障承諾,因此拜登的上述說法被視為意義重大。兩個月後,拜登在一個電視直播的市政廳節目中被問及美國是否會保護台灣免受攻擊。「會,我們承諾了會那樣做,」他說。當時也引發白宮迅速採取行動,試圖收回他的說法,堅稱拜登並沒有改變美國的長期政策。
其實,總統經常無視下屬希望他在海外對手面前採取的謹慎態度。今年3月,拜登在回答一名記者的提問時,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是戰爭罪犯,超出了他的政府使用的說法。不到一周後,他在波蘭發表演講,快結束時即興添了一句普京「不能繼續掌權」,結果再次引發軒然大波。
雖然台灣戰爭看起來並非迫在眉睫,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採取了比其前任們更好鬥的立場,一直誓言要將台灣置於中國政府控制之下,認為台灣問題是半個多世紀前一場血腥內戰的未了之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增加了美國政府的緊迫感,華盛頓的官員們正在重新評估台灣的防禦能力,以確保台灣能夠擊退入侵。亞洲也在密切關注俄烏戰爭將給中國對台灣的意圖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如果俄羅斯成功征服了曾經是其帝國一部分的烏克蘭的話,一些人擔心這會提供一個危險的先例。不過,俄羅斯在拿下整個烏克蘭時遭受的慘敗,以及西方做出的一致反應,也許對軍事冒險主義是面示警紅旗。
據台灣國防部稱,在拜登抵達亞洲的當天,中國曾派出14架飛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過去一年裡出現中國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增多的趨勢。台灣的戰鬥機緊急升空回應,但沒有發生直接衝突的報導。
對台灣的許多人來說,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轉向威權主義,以及對香港民主抗議活動的鎮壓,使得台灣與中國的任何更深層次的政治聯繫都變得難以接受。週一,台灣外交部對拜登的最新言論表示歡迎,並對他重申美國「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表示「感謝」。台灣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台灣將「繼續提高自衛能力,深化與美國、日本和其他志同道合國家的合作」。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已按老規矩駁斥了拜登的說法。「在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問題上,中方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記者說道。他還表示,任何人都不應低估中國人捍衛領土完整的決心。
在發表上述言論不到一小時後,拜登正式宣佈了新的13國印太經濟框架,旨在抗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在活動結束時,拜登沒有理會記者大聲提出的問題,包括在台灣進行軍事介入會採取什麼形式,以及他是否做了派遣美國地面部隊的準備。
岸田文雄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到中國時措辭強硬,他對在台灣問題上發生烏克蘭那樣的衝突表示擔憂。他說,任何「像俄羅斯這次入侵烏克蘭那樣,用武力改變現狀的單邊企圖都永遠不應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得到容忍」。
儘管如此,岸田文雄在拜登發表上述言論之前堅持了傳統政策,稱美國和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保持不變。「我們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沒有變,」他說。
拜登的即興表態將日本置於複雜處境。台灣距離日本最西端有人居住的島嶼那國島只有110公里,與中國的戰爭將給日本帶來巨大的潛在後果。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以來,日本一直拒絕武裝衝突。
「毫無疑問,拜登說的‘美國介入’,意味著日本也將介入,」東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副校長道下德成說。
他還說,雖然岸田文雄不會像拜登那樣直截了當,但日本政府力爭增加國防預算,同時也在討論獲得能夠打擊敵方領土上飛彈發射場的武器,以及與美軍進行更多演習的計畫。
「中國的軍事規劃者在制定是否攻擊台灣的計畫和決定時,必須將日本介入的可能性考慮進去,」道下德成說。迫使中國考慮同時面對美國和日本軍隊的前景,最終將「增強台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可能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