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習普聯手 政治強人合作能走多遠?

2022年2月4日在北京會面的普京與習近平

文/RFA

俄烏戰爭正迫使輿論界對世界格局進行重估。發動這場戰爭的普京和至今對戰爭態度曖昧的習近平,也成爲外界矚目的焦點。這兩位當今世界強人政治的代表人物其相似性何在,又有什麼不同?中俄聯合聲明中「沒有禁區」的合作到底能走多遠?

俄烏戰爭硝煙瀰漫,有關這場戰爭的中國國內輿論也不斷沸騰。但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罕有地保持沉默,至今沒有對這場「戰爭」表達任何意見。輿論間屢屢提及的則是2月初習近平在與普京會面後所說的「兩國合作無上限」。

我們這個世界的樣貌

中俄兩國對這種合作都有很高的期待,甚至把這種合作歸結到普京和習近平二人的友誼上邊。

去年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說,「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是意氣相投的好朋友。」

但他們二人的這種「友誼」所牽涉的並不僅僅是兩國間的關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在上週的一篇文章中,把普京、習近平以及卸任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三位拉在一起,說這三位世界權勢最大的領導人爲了繼續掌權,各自走到了極端。這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我們當今世界的樣貌。

文章實際在暗示,作爲強人政治的代表,普京和習近平的持續掌權映射出世界範圍內民主衰落的跡象。

普京上台早於習近平十多年;但兩人上台之初,外界都對他們帶領各自的國家走向更加自由、開放的方向充滿期待。普京被選爲俄羅斯總統後,2001年在德國議會曾表示,民主權利和自由是俄羅斯國內政策的關鍵目標。習近平也被外界認爲,可能帶領中國走出胡溫時代政治改革停滯、無所作爲的境況。

二人隨後的作爲卻都走向了這些期待的反面。普京通過操控選舉、修改憲法連續掌權二十多年;在習近平主導下,中國修改憲法,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制,使習近平具有了進入第三個任期的條件。

在中文社媒上,常常有人把普京稱爲「普京大帝」。海外政論雜誌《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認爲,這恰恰反映出普京統治下專制體制的特點。他向本台指出,普京畢竟是在蘇聯解體之後成爲俄羅斯的領袖,與過去蘇聯的共產體制做了切割,「(普京)是在這個基礎上重新建立起來的一種威權,所以更多地帶有傳統威權的特點,更像個沙皇。」

他分析說,習近平則有所不同,「習近平是整個繼承了共產黨的那一套東西,從法統上他是一脈相承的,比較完整地保留了、還強化了共產黨專制的那套體系。」

重新定義「民主」

與此同時,習近平和普京又都試圖爲世界提供不同於西方的「民主模式」。剛剛去世的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去年底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文說,世界自由體制存在危機,尤其是世界兩大威權主義國家,俄羅斯和中國在極力倡導不同於自由民主體制的替代性制度。

習近平從上任之初,就開始試圖在國際舞台上掌握有關民主的話語權。並且在時間點上和俄羅斯聯繫在一起。2013年,習近平正是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中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並強調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去年9月習近平在參與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在視頻演說中意有所指地說,「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所有國家的權利。」

而在二月初,習近平與普京共同簽發的中俄兩國聯合聲明中,兩人又一致強調,「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在這個文件中,普京似乎也接受了習近平提出的「全過程民主」的說法,並且兩者都強調,「一個國家是否民主,只能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

但西方國家對習近平和普京口中的民主並不買帳。拜登去年在白宮東室舉行的第一場新聞發佈會時就說,「習近平骨子裏就沒有民主的觀念。」

「骨子裏」看民主

中國問題專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校長特聘講座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向本台分析說,習近平實際和普京一樣,「(他們)都不喜歡民主,反對民主,而且害怕民主。」

在他看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忌憚於烏克蘭的民主體制,「在電視上可以看到對烏克蘭人的訪問,他們都強調他們選了自己的領導,他們是民主;而普京不喜歡這樣,他希望烏克蘭做大俄國的一個附庸。」

明顯的事實是,俄羅斯多年來一直在覬覦烏克蘭。俄羅斯長期在烏克蘭扶持親俄勢力,干預烏克蘭的政治和選舉,並利用親俄的媒體和社媒散佈對烏克蘭民選政府的不信任,企圖破壞烏克蘭的民主機制。

這些做法在外界看來,與普京本人的政治傾向一脈相承。波蘭前外交部長拉德克·西科爾斯基最近對美國《紐約時報》表示,民主的烏克蘭若與歐洲融合成功,纔是對普京主義的致命威脅。這比烏克蘭成爲北約成員國,更爲關鍵。

林培瑞又認爲,習近平對台灣、香港的態度與此同理,「他爲什麼這麼反感香港、台灣這種‘例子’,是因爲台灣這種地方說明,中國文化和民主完全能夠融爲一體。」

他親切地把台灣稱爲一個「漂亮的小民主。」

但烏克蘭之於普京和台灣之於習近平,其意義遠遠不止對政治體制的偏好。《中國戰略分析》雜誌社社長李偉東告訴本台,普京和習近平都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訴求,「他(普京)基本上就是一個俄羅斯帝國的一個夢,甚至不惜採用發動戰爭這種激烈的民族主義手段;而習近平也老是在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抓住歷史機遇等等。」

習近平2019年初在《告台灣同胞書》的演講中明確說,不承諾對台灣放棄使用武力。林培瑞認爲,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的嚴厲立場主要也是出於民族主義,「他想刺激民族主義的上升,利用民族主義來加強自己的勢力。」

過度自信的強人政治

但這兩位愛好強硬手段的政治強人,眼下都遇到了他們的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

俄烏戰爭已經超過一個月時間,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境內的推進力度似乎遠遠落後於最高統帥普京的期望。

俄烏軍隊在馬裏烏波爾等烏克蘭城市的激戰仍在繼續,烏克蘭軍民依舊在頑強抵抗;就連外界以爲俄羅斯憑藉其空軍力量可以輕易收入囊中的制空權都還未獲得。與此同時,俄軍軍備補給差、士兵戰鬥力不強的問題比比皆是。

胡平對此分析說,「普京顯然高估了俄軍的戰鬥力,而低估了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這是他最主要的誤判。他就不知道烏克蘭人作爲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那種意識非常強烈,這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

據路透社報導,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GCHQ)負責人傑裏米•弗萊明(Jeremy Fleming)最近指出,包括國防部長在內,普京身邊的人害怕告訴他戰爭的真相,而在烏克蘭的不少俄羅斯士兵拒絕聽從指令,甚至破壞武器,還出現了擊落本國飛機的失誤。

而中國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面對新一波洶湧而來的新冠疫情前似乎日子也不好過。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一直拒絕外界調查疫情起源的真相,同時他似乎非常自信清零政策可以把中國隔絕於新冠疫情之外。但現實並不如他期望的那樣,武漢、西安、上海和深圳等全國多個大城市在嚴厲的封城措施下苦苦呻吟,讓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爲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胡平認爲,「習近平現在就是迷信高壓的手段。因爲最初採取高壓的手段似乎有一定的成效,所以到了現在就是沒法進行改變。」

永遠有多遠?

雖然各自面臨着其執政以來最大的挑戰之一,但習近平和普京之間卻似乎越走越近。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獲得的情報稱,俄烏開戰以來,俄羅斯已經多次要求中國提供軍事裝備和其他援助。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本週在記者會上,連說了中俄合作三個無上限:中俄合作爭取和平無上限,維護安全無上限,反對霸權無上限。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弗雷德·肯佩(Fred Kempe)二月初在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網站發表評論說,中俄之間新型國家間關係有可能超越冷戰時期斯大林、毛澤東治下的中蘇軍事政治同盟關係模式。

李偉東認同這種超越的評價,但他指出,當初的中蘇同盟關係本來就是不平等的,內部分歧很多,「 所謂‘超越’你可以理解爲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而且合作領域很寬泛,但又不是一種軍事同盟,就是所謂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

據中國《參考消息》報報導,俄羅斯著名報紙《獨立報》去年曾刊發評論文章,指出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再次決定永遠做兄弟。

但所謂永遠,到底能走多遠,這當中似乎還有很多問號。林培瑞指出,「二月初普京跟習近平說,我們無上限的合作,這是兩個獨裁者聯盟的說法,不是兩個文化合作的一個信號。」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夕,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回憶了普京曾對她表達對中國的態度。普京說,用筷子很有趣,但這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俄羅斯人的思維方式是歐洲的,俄羅斯必須堅定地成爲西方的一部分。

而李偉東則提醒說,在涉及俄羅斯的很多國際決議上,中國往往投的是棄權票,並沒有力挺,這本身就是一種裂痕。

連結:習普聯手 政治強人的合作能走多遠?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