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爲俄烏戰爭立場辯護 中國內外宣傳爲何不同調?
文/RFA
剛剛過去的星期天(3月20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面對西方觀衆就俄烏戰爭做出表態。外界注意到,在此之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也在中國國內就俄烏局勢分別發表講話,但語氣和調門則完全不同。
3月20日,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向全民」(Face the Nation)節目主持人瑪格麗特·布倫南(Margaret Brennan)的直播採訪。
布倫南開門見山提問,拜登總統要求北京不要向俄羅斯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而中方是否打算向普京拋出「救生圈」?是否會向俄方提供資金和武器?秦剛回應表示,有關中方向俄方提供軍事援助的說法是虛假信息,中國不會提供武器彈藥支持俄羅斯的對烏戰爭。他說,「我們反對戰爭,並將盡一切努力緩和危機。」
訪問中秦剛透露,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第二天,習近平就與普京通話,讓普京考慮恢復與烏克蘭的和談:「習近平主席在通話時提出,希望俄方考慮同烏方和談。普京總統作出積極回應。」
布倫南追問,俄羅斯陳兵15萬在烏克蘭邊境並發動進攻,爲何中國不能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秦剛回應稱:「不要幼稚了,譴責不會解決問題。」他堅稱,中方一直在勸和促談,中國的獨特地位能更有效地將莫斯科從衝突中拉回來。
布倫南則追問,中方如不譴責、不阻止俄方推進戰爭,又如何能提供幫助?秦剛則沒有給出任何明確的答案。
對於秦剛這次公開受訪,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認爲,中共在拜習會後可能是想要做退讓,因此讓秦剛去見外媒:「就是想讓他表現,其實中國挺負責任的,前一段有些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就是那些做法也是一貫的。你看他這次透露了,是習近平第二天打電話,讓普京恢復談判。」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官方至今不願予以公開的譴責。而在上週五的拜習會後,中方聲明中的習近平態度表面緩和,但仍隻字未提「戰爭」二字或肇事國俄羅斯,顯示中方立場依然曖昧。
官方宣傳內外不同調 專家:中國面臨兩大困境
週日當天,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與阿爾及利亞外長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繼續爲俄羅斯辯護,稱俄烏矛盾爆發「根子在於歐洲的安全問題,北約無限制東擴的作法值得反思。」 他還稱,時間將證明,中方的主張是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此前一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一場講演中表示,「現在對俄製裁越來越離譜」;批評西方「把全球化當成武器」,「俄公民海外資產被無端剝奪。」他還宣稱,北約違背了冷戰結束時作出的不東擴承諾。
目前,中國官方宣傳明顯內外不同,在海外似乎已經態度放軟,與西方逐漸拉近關係,而對內則依然支持俄羅斯。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系主任葉耀元認爲,中共目前在兩方面都面臨困境,首先是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中國至少在戰爭開始的那段時間那麼的挺俄羅斯,要如何去說服自己的人民,我今天要放棄俄羅斯了;第二點,在(俄烏戰爭)沒有確切結果之下,如果瞬間就譴責俄羅斯的話,那中俄關系簡單講就這樣結束了。」
他指出,如中俄關系破滅,中國就會靠近西方,但習近平現在是否真的想要如此,還是想要中國單方面地崛起與擴張,則要看他個人的考量。
學者:中共一貫無原則 只重自身利益
從俄烏戰爭開始前的「友誼無止境、合作無上限」,到如今的「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見」,中國高層的態度在四周時間內已經悄然發生很大變化。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認爲,中國一貫不變的就無原則的態度。俄烏戰爭一開始,北京想打俄羅斯牌,聯手抵制美國和西方;當俄方在軍事上一再失利並面臨全球制裁後,中國不願意把自己陷入孤立,加上美國的壓力,北京可能會面臨二級制裁。
「總之,中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是採取一個八面玲瓏的態度,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最小化自己的損害。」王軍濤還指出,中國的一貫手法就是讓不同人扮演不同角色,去說不同的話,「過去毛澤東時代也是,聽起來相互矛盾,實際上是一回事。如果出A牌有利,它就出A牌,出B牌有利就出B牌,反正有不同方案。」
騎虎難下:湖南常德籍老兵連署 要求赴烏支援俄軍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審查機構嚴控輿論,防止出現與官方不同調的狀況。而官方媒體則繼續在社交平台上進行反美宣傳,將美國和西方描繪爲俄烏危機的始作俑者。
近日,中國互聯網傳出,一羣曾參加過1979年中越戰爭的湖南常德籍老兵40多人聯署,請求當局讓他們支援俄羅斯對烏作戰,還稱「保衛俄羅斯,就是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
葉耀元認爲,目前中國官方高層雖然已經轉向,可是對內宣傳卻難以一夜變調:「對外關係這件事情,它要轉向隨時可以轉向,可是對內它不能讓人民感到它是一個不一致的政府。它必須去謹慎思考,如何去操縱這樣一個訊息。」
他預計,短期內,人們會看到中國的對內宣傳依然會是站在支持俄羅斯的立場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