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焦點軍事

美專家:俄侵烏陷泥淖對北京「當頭棒喝」 被侵略國須先做好準備

▲▼ 遭烏克蘭擊毀的俄軍戰車。(圖/烏克蘭國防部臉書)
烏克蘭頻頻在網路上釋出戰果,圖為遭烏克蘭擊毀的俄軍戰車。

文/ETtoday新聞雲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遭遇頑強抵抗,美國的兩岸事務專家葛來儀與白明認為,這對不排除對台動武的北京是記當頭棒喝,強大的軍隊並非攻無不克,但遭侵略的國家須事先做好準備。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與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投書華爾街日報表示,俄烏戰爭邁入第3週,圖謀征服台灣的北京應從中學到教訓。

首先且最重要的教訓是,入侵的軍隊永遠不能低估他國人民捍衛國土的意志。美國在越戰和伊拉克戰爭中學到這個慘痛教訓,俄軍也漸漸在烏克蘭的巷戰中深刻體會。

文章寫道,俄軍表面上占盡上風,入侵後卻遭遇烏克蘭正規軍和反抗軍頑強抵抗,大量老百姓為捍衛國土,拿起AK-47自動步槍和自製汽油彈對抗俄軍,令人印象深刻。台灣會有多少人民拿起武器對抗中共解放軍入侵,目前不得而知,但烏克蘭街頭每天呈現的英勇事蹟足以使北京引以為戒。

其次,北京應自問共軍為實際戰鬥做了多少準備。

葛來儀與白明說,就算共軍掌握攻台裝備與能力,俄軍在烏克蘭意外陷入泥淖仍凸顯作戰計畫用途有限。部分俄國士兵見到烏克蘭平民用肉身阻擋坦克前進,意識到自己不被視為「解放者」,深感震驚,不戰就放下武器,共軍部隊也可能這麼做。

此外,俄軍雖在車臣、敘利亞、喬治亞等地有作戰經驗,仍在烏克蘭深受後勤與部隊協調問題困擾,傷亡慘重。共軍1979年後就沒有打仗,欠缺實戰經驗,而且共軍部隊必須跨海才能登陸台灣,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發動陸路戰爭相比複雜許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與亞洲多國政府願犧牲自身經濟對俄羅斯祭出史無前例的制裁、企業紛紛撤資或暫停在俄羅斯營運。文章寫道,就算經濟孤立中國困難許多,俄羅斯的遭遇仍值得北京警惕。

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在聯合國大會遭141個會員國譴責,葛來儀與白明認為,支持共軍犯台的國家將寥寥可數。中國為避險,未在俄烏戰爭中軍事援助俄羅斯;莫斯科可能因此不在物質上支持共軍侵台,這將讓北京陷入朋友所剩無幾的局面。

文章提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應留意俄烏開戰後瑞典、芬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相關討論迅速增加的態勢。北京如對台動武,中國部分鄰國可能與美國走得更近;即使共軍沒攻下台灣,印度與菲律賓、越南等南海主權聲索國仍可能形成更堅定的反中聯盟。

不過,葛來儀與白明提醒,俄烏戰爭也值得台灣借鑑,「如果要找時間重新評估防禦策略、找出要取得的適當非對稱能力與武器、讓它們與可信的作戰準則搭配,現在正是時候」。

連結:美專家:俄侵烏陷泥淖對北京「當頭棒喝」 被侵略國須先做好準備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美國不介入「台灣有事」?葛來儀:是「中國假消息」

文/自由時報林翠儀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表示,台灣和烏克蘭的狀況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美國未對烏克蘭進行軍事介入,在台灣也出現了類似的說法,但這是中國的假消息,為了破壞台灣人對美國的信任。

葛來儀接受讀賣新聞訪問,分析烏克蘭危機與台灣安全的關係。她表示,美台關係在經濟、外交和安全方面非常密切,台灣在半導體等世界供應鏈中極為重要,也是民主的成功典範。她認為,即使美國不向烏克蘭派兵,歐洲的同盟關係也不致於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害,但若不立即保衛台灣,整個亞洲,尤其是日本和澳洲都可能受到影響。

她並指出,透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中國應會了解到美國同盟的強大凝聚力,看到烏克蘭人民的強烈抵抗,也應明白常規戰力的優勢,並不代表就能因此輕易取得勝利,對台灣這也是一種教訓。

寄望美增軍售 台灣應先做準備

俄羅斯入侵後,美國國會主張應增加對台軍售的呼聲提高,軍售是台灣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過台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改革有事動員的後備制定等。

葛來儀指出,拜登政府制定中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應該會提高對俄羅斯的應對,以及歐洲防禦的關心程度,她強調,即使美國忽視歐洲,但卻無法將目光從印太地區移開,雖然稱為「雙線」,但兩者並非完全分開,而且是相互關聯,這是拜登政府要傳達的訊息。

連結:美國不介入「台灣有事」?葛來儀:是「中國假消息」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