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台灣備戰決心和避戰努力

文/新加坡《聯合早報》溫偉中

從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原本許多人以為會速戰速決的「閃電戰」已進入17天,台灣對發生在8000公里外的這場戰爭,關注熱度至今不曾消減。

骨肉訣別、飛彈轟炸的畫面,從社交媒體廣為傳播,震撼了萬千民眾。政論節目、報章評論、專家論壇,每天都從不同角度分析解讀。有關台灣如何備戰、徵兵制能否延長的討論,也是熱議焦點。

台灣似乎忽然擺脫過去常被批過度「內視」的形象,如今島內事務、政黨鬥爭幾乎都靠邊站,大家更關心戰爭發展、如何改變地緣政治面貌,以及對兩岸局勢的啟示。

俄烏戰爭牽涉的各種攻防細節,似乎已被視為應對未來台海衝突的精彩教案,不只軍方密切觀察評估,學者和民眾也展現高度興趣。

3月10日,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卡林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說,頑強抵抗的烏克蘭是台灣防禦大陸進攻的典範。助理國務卿路易斯則表示,美國將繼續敦促台灣採購武器提升不對稱戰力、加強戰備力量。他還說,台灣人「必須準備好戰鬥」。

台灣人準備好戰鬥了嗎?1949年國共內戰、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年代已遠去,在和平時代成長的年輕服役和戰備軍人,戰力和訓練是否足夠一直受到質疑。

無論如何,台灣正通過各種方式展現備戰決心。這包括本月初實施14天不休假的「史上最硬教召」(教召全稱為教育召集,即戰備軍人回營受訓),國防部將公佈「民眾求生避難手冊」,最近也通過採購精準飛彈、戰車性能換新,顯示提升不對稱戰力。

對於坊間各種備戰討論,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台軍要慎戰,其次要先勝,謀定而後動,再則要速戰,最後要全勝。

邱國正也指出,俄烏戰爭給台灣國防部最大的啟示,就是作戰「一定先打指管通情監偵系統」,即優先打擊敵軍的指揮、管制、通信,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

許多專家都已指出,軍力處在絕對劣勢的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得以頑抗至今,與獲得及時和大量的敵軍情報有關。

種種跡象都顯示,美國是俄烏戰爭的影武者。雖然美國堅稱不會出兵,但被指是電子戰的幕後操盤手。《紐約時報》就報導,美軍網路司令部隱藏在東歐周圍基地,干擾俄軍的通信和網路。微軟和谷歌等科技企業也被指參與鎖定俄軍定位,美軍也通過監聽和駭客獲取俄軍作戰情報。

一旦台海戰爭爆發,美軍會複製援助烏克蘭的模式嗎?

台灣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理事長丁樹範教授向《聯合早報》分析,在情報提供、指揮管制系統連線,以及號召駭客攻擊敵軍系統方面,由於美台使用相同硬體和軟體系統,只要美國願意,「很快就能做起來,也能隨時切斷」。

但他也指出,若要更有效支援電子戰,美國專家必須實地在場,及時提供支援。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的最大差別是烏克蘭與歐陸接壤,專家入境或撤退容易,而台灣作為海島,入境後要撤退有困難。

不過,這些討論若只談備戰和外援,台海問題依然無解,風險只會堆疊得更高。

兩岸的問題終歸應該自己解決。許多專家都指出,在國際政治和兩岸現實處境中,台灣要拓展國際空間,最近的路是通過北京,而非華盛頓。

將台海矛盾區域化和國際化,讓台灣在中美抗爭中扮演美國的馬前卒或前哨站,對台灣的安全極其不利。一旦開戰,大陸也將面對國際形象和國力受重創的危機。

兩岸在俄烏戰爭的震撼教育後,能否再思努力避戰之道?

毋庸置疑,兩岸目前缺乏統一的條件,但分裂和台獨肯定導向戰爭,而不統不獨現狀也無法永遠維持下去。

關鍵是,海峽兩岸還認為對方是一家人嗎?台灣說「互不隸屬」,但兩岸還同屬一個中國嗎?大陸的一個中國能否包括「中華民國」?

若台灣本土意識沒有建立在中華民族認同、大陸民族復興夢也無法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如何可能促進和平與融合?

若以上問題都無解,兩岸只展現出備戰決心,只會讓戰爭風險提高。倘若宣稱努力避戰,也必須讓對方感受到誠意,不能自己說給自己聽。

要解決兩岸逆境,確實需要兩岸領導人發揮政治智慧,以恢弘氣度、歷史眼光,遠離戰爭走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