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俄烏戰爭有誤判 武統台灣風險降低
文/RFA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口中,俄羅斯總統普京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演變至今,中俄戰略夥伴關係若繼續密切深化,會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一些中國國內的戰略專家們也不免憂心。身在北京的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趙通是戰略安全問題與核武政策的中國專家。他接受了記者專訪,分析習近平與普京在相似決策環境下兩國戰略計算上可能面臨的風險與考驗。
「普京總統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領袖,也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習近平2018年當面告訴普京,他還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枚「友誼勳章」頒給這位知心好友,為普京鼓掌。央視轉播畫面顯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金色大廳講台上,普京的招牌冰塊臉不時融化,露出微笑。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普京第一個通話的外國元首就是習近平。根據中國外交部的公告,在2月25日的通話中,習近平指出,要摒棄冷戰思維,重視和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通過談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中方支持俄方同烏方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中方關於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基本立場是一貫的。
記者:外界都說普京與習近平的性格相似,中俄兩國關係也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兩位領導人的個人交情,您的觀察如何?
趙通:確實,俄羅斯的政治決策機制,和中國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就是都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領導人,他們的權威基本上是絕對的,很少受質疑的,身邊的高參幕僚也都是對他們個人表示出比較強烈的支持,他們很難獲得絕對不同的聲音,恐怕也很難聽到一些完全不一樣的思路。
另外,中俄兩國的整體的國內輿論氛圍也很相近的,都是媒體與國家主管部門經過精心管理。
中國對俄烏 「低烈度小範圍」 戰爭的戰略誤判
記者:美國官方明確指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美方有把相關情資告訴中方。國際社會很好奇,究竟普京趁著冬奧開幕在北京與習近平會面,有沒有親口和習近平說過些什麼?中國對俄烏戰爭從事前到現在,有多大程度的戰略誤判?
趙通:我個人傾向是認為中國一開始也許有擔憂,預判可能會有一場「低烈度、小範圍」的軍事行動。但中國包括政府的主流判斷是,普京通過陳列大軍在邊境的軍事施壓與造勢,來形成地緣政治影響力,從而達到他的外交與安全目的,就是中國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國也可能有想到,如果西方不妥協,逼著普京有一些實戰應用,也只是一場小範圍、像外科手術般速戰速決的戰爭。所以,我不認為中國預測到這會是一場全面的、入侵式的戰事,更沒有預測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乃至後續俄軍非常不順利的進展。
海內外認知的差異使得誤解的風險相當高
記者:俄烏戰爭會如何影響中國的地緣戰略環境?中國的外交政策圈有做接下來的決策預判了嗎?
趙通:我猜想,中國外交安全政策群體目前完全沒有一致看法,還處於激烈爭論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大家對戰爭結局還無法預料,對於歐洲地區,乃至世界範圍的地緣政治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更是霧裡看花。
當然,有的學者認為戰爭越拖越長,使得俄羅斯和西方不斷耗下去,陷入歐洲的安全問題中,會給中國在亞太地區更多的戰略空間,這種觀點是有的。
但是,也有擔憂認為,這場戰爭極大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受俄羅斯拖累,甚至會讓西方國家更擔心中國。這派觀點的人設想,你看,一個俄羅斯,經濟體量不如中國廣東省,就能造成這麼大的災難性結局,而中國經濟體量這麼大,它對西方的敵意至少是和俄羅斯一樣深的,將來潛在威脅可能更大。這一派專家擔心,西方可能會以更大決心來遏制中國崛起。
我認為中國內部現在的看法還不一致,我不認為中國在近期內在重大戰略問題與外交方針上會有明顯調整,因為還需要對這個戰局的最終走勢做進一步判斷。
記者:但像這樣的政策辯論與建言管道暢通嗎?您也提到這場戰爭開打後,中國國內和西方社會對基本事實的認知根本像兩個平行宇宙一樣,這是不是造成誤讀誤判戰事的原因之一?
趙通:中國國民獲得資訊的管道和西方是不一樣的,中國政府很細緻地管理中國民眾的資訊獲取,學者也一樣。身處這樣的社會中,在這種大環境裡,毫無疑問地也會使學者面臨壓力。如果反應太多被認為是代表西方思考方式與看問題方式的認知角度或建議,他的意見不太可能向上傳達的,他個人所受的社會壓力也會增大。
在這個體系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建議能受到領導人認同,這從根本上就不鼓勵學者提一些不一致的政策建議,學者也會擔心自己被上層官員或社會公眾認為是偏向西方的,不為中國說話。這種輿論壓力,也會減少這方面的公開發言,我覺得還是會有系統性的影響,長期下去當然這也會有一定的風險。
記者:什麼樣的風險?
趙通:例如國內與國際的認知差異,就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假設有國際爭議出現,有可能出現中國領導做的決策是國際社會不能預測理解的,但卻受到國內民眾的支持,這也就形成中國和西方的對立,相互誤解的風險還是相當高。
不分敵友要倒大楣?中國外交的現實主義
記者:已故中國駐法國前大使吳建民曾指出,凡是中國看錯世界時,國內方針也會出問題,「我們(中國)就倒大楣」。現在國內能呈現的意見都是一面倒支持俄羅斯,甚至比俄羅斯人還支持普京,卻完全不談過去蘇聯對中國的侵略,像是珍寶島事件後,是美國幫忙阻止一場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計畫,就更不要說從沙俄到蘇聯侵佔中國的領土超過幾個釣魚台。您怎麼看這樣的現象?
趙通:那些歷史事實都是客觀存在的,但當社會主流敘事被系統性的管理,政府明顯不希望大家過多檢視這段歷史的情況下,我覺得,這種對俄羅斯比較擔憂或不滿的聲音不會形成太大影響。
現階段中國社會裡的主流共識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民族復興、國家崛起構成戰略性與全方位的挑戰,而在這個問題上,毫無疑問俄國是中國的戰略夥伴,俄國能給中國戰略支援,是志同道合的兄弟。
而且,中國的主流認知相信「沒有永遠的夥伴,只有永遠的利益」,中俄在這方面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拋棄前嫌,不翻舊事,凝聚當前戰略任務」,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沒有對和俄羅斯的歷史問題有進一步的反思。
俄羅斯成國際棄兒 中國武統台灣風險降低
記者:俄烏戰爭走到現在,這能給中國決策圈上什麼樣的一課?
趙通:對中國的影響是,外界本來猜測,中國會不會利用西方受制於東歐時,出其不意地有針對台灣的舉動。但是,我覺得這個可能性反而降低了。
俄烏戰事向大家展現的是「戰爭絕沒那麼簡單」。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武統台灣後,要怎麼在當地建立有效的管理?這會讓中國在軍事上面臨更嚴重的掣肘,當不能速戰速決,國際社會就有時機介入。不論是軍事援助或是各種經濟制裁,時間久了,這會不會在中國內部引發經濟與社會問題,這才是中國政府最關心的問題。如果政治安全受到挑戰,那比不解放台灣帶來的挑戰更為嚴重。我覺得種種因素都會讓中國在對台問題上重新有戰略計算與反思,這個可能性比較大。
擔心普京會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記者:您專長核武器政策與戰略安全,照現在局勢發展,您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開啟第三次世界大戰嗎?演變成核戰的可能性有多高?
趙通:我個人覺得還不至於用「第三次世界大戰」來描述這場戰爭的性質和潛在暴烈程度。它還局限在東歐地區,俄羅斯目前的戰略意圖也不是要挑起一場與西方國家規模更大的全面戰爭。
唯一風險是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面臨巨大挫折,不管是常規戰場或是經濟體系,甚至是國內的政治穩定。當普京作為一個強人,被逼入牆角,是否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來進行戰爭升級,甚至引入核因素,我覺得這個風險不能完全排除,但目前來看絕對值不高。
普京依然是一個理性的人,只是他的成本收益計算跟其他人不一致。
他把核武器升級到最高戒備狀態,從他的角度來講,是要嚇阻西方國家的軍事援助與經濟制裁,並不是要主動地首先使用核武器。俄軍之前攻打核電廠周邊設施,主要是為了佔領重要基礎措施。我覺得他並不是要有意要製造一起核電站的核洩漏危機,來升級為核戰爭,他仍然相對理性。
但我確實擔心,當這場戰爭的結局越來越向著普京不利的方向發展,他是不是會有出人預料的舉動。
中國扮調停人的困難很大
記者:包括烏克蘭、 美國與歐盟都呼籲中國要發揮影響力。中國可能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嗎?
趙通:我認為困難還是相當大的。一是中國的自信,二是中國的資源。長期來講,中國在當地有沒有足夠的資源與影響力,目前看來是不確定的。中國宣佈的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像是一些人道主義援助給予支持,這離扮演調停者的想法還相差比較遠。
記者:但像是美國呼籲中國可以發揮對俄羅斯的影響力?中俄關係如此密切,北京可以對莫斯科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趙通:中國對俄羅斯的看法比較複雜。長期以來,中國是以仰式、崇拜的角度看待普京的,都稱他是「普京大帝」,他被視為是叱吒風雲,極具戰略手段的地緣政治大師,被中國全民崇拜。相比之下,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是以小弟的角色出現在中俄雙邊戰略關係裡,雖然這樣的關係在快速扭轉,尤其隨著這場戰事,關係很快會發生質的變化,但中國似乎沒有這種觀念要在雙邊關係裡去影響俄羅斯,尤其是普京這樣的人物。
在我看,中國很多地方是在學普京,而不是說有這種自信認為自己能去影響普京。而且,在俄烏戰爭中,中國其實不瞭解普京究竟想達到什麼樣的戰略目的。在無法下結論的情況下,中國要如何去向普京施壓,扮演調停角色?我覺得現實困難挺大的。
記者:謝謝您接受我的採訪。
備註:趙通是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核政策項目的資深研究員,專長戰略性國際安全問題,包括核武器政策、軍備控制、防擴散、飛彈防禦。他曾在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任職。
記者與趙通的對談內容經過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