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崑義:拜登為了救民調正在期待一場戰爭?
文/中時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月19日舉行「拜登上台一週年的台海情勢」學術研討會。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在開幕致詞時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再三的指稱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顯示他是為了救民調,正在期待一場戰爭發生。
王崑義表示,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丁沒有順拜登的意攻打烏克蘭,拜登是否會轉向兩岸挑釁大陸,值得注意。尤其是大陸內部武統聲浪大,台灣內部也開始浮現「和統無望論」的聲音,台灣要了解自己在國際間的身份地位,才能避免成為美國維持霸權的犧牲品。
王崑義表示,去年3月的時候,中國在阿拉斯加會談就已對美國「嗆聲」過「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去年8月從阿富汗撤軍,一路下來顯得灰頭土臉,所以拜登現在的民調幾近崩盤。因此為了救民調,拜登期待遇到一場戰爭,所以在2月16日時才會一直喊俄羅斯要進攻烏克蘭。畢竟,美國是個大國,不可能去跟俄羅斯打,也不可能直接去跟中國打,這可能造成大國之間的核戰,所以若俄烏戰爭打不成的話,下次是否會鼓動大陸攻台灣,或台灣去挑釁大陸紅線,值得注意。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則認為,美中表面上雙方舌劍唇槍、你來我往,但是對於台海情勢,其實是悄悄拉回共同管治。施正鋒也憂心,美國共和黨的川普政府聯俄抗中,而民主黨拜登政府則是聯中抗俄,再怎麼交心表態,美國的「棄台論」總是陰魂不散。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在會中表示,拜登政府對台灣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戰略模糊」,但是戰略模糊會有四大副作用,將會有利台灣內部投降主義、失敗主義的蔓延。張國城表示,中國軍力日益強大是對拜登政府對台政策最直接的嚴厲挑戰。由於拜登的作法並非一昧強硬或清楚地畫下紅線,因此對台灣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戰略模糊」。
張國城強調,這裡的「戰略模糊」並不是說美國不會在中國攻台時介入助台,這點應該是清晰的;但是就協助的方式,以及讓行動更有效的方式,如聯合訓練、演習及對台灣國防體制的協助等方面來應對中國的威脅仍然太少。
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副教授紀舜傑表示,台灣不要沉浸在這一年來美方對台堅若磐石的承諾中,也不應把外交和對中國的關係外包給拜登政府。拜登不是大家揶揄的sleepy Joe,美國政府的精算和強勢,不論是對手或是夥伴,都得戒慎恐懼地應對。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蔡裕明和中山大學政治所博士生黃惠華在共同發表的論文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既要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優勢地位,又要在「灰色區域」面對競爭者或潛在對手的不對稱優勢,在軍事轉型「強本」作為外,也在印太地區建構以整合嚇阻為基石之「圍中」戰略架構。
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蕭衡鍾表示,台灣在美中兩大強權中,應該避免成為大國代理人,也要避免成為美國抗中的籌碼,所以要採取避險政策,才能應對中國崛起、同時在美中對峙的機遇與挑戰下保有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