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

王信力:裂解立陶宛 中國政經輿論分進夾擊

王信力

文/ 羅樂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19日舉行「拜登上台一週年台海情勢」學術研討會。陸軍官校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王信力表示,中國對立陶宛的強制行動有一個特定的模式,就是將外交與經濟力量結合,配合輿論的攻擊,製造對手內部的政治分裂,以達成其施壓的目的,值得台灣借鏡。

王信力今天在「拜登上台一週年的台海情勢」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從立陶宛問題解析中國大陸回應美國友台政策的模式──行動戰略的觀點」論文。該論文從行動戰略的觀點來檢視中國大陸對於歐盟成員國立陶宛同意「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所採取的強制行動。

論文指出,就行動效果而言,中國大陸確實已經給予立陶宛足夠的經濟傷害,也造成立陶宛內部的分裂,但另一方面卻也可能反而促成歐盟的團結,甚至是給予美國重新成為西方領導者的契機。透過支持立陶宛對抗中國大陸的壓力,美國已經向其盟友說明了唯有與美國站在一起,才能夠抗衡中國大陸日益強勢的外交作為。因此中國大陸對於立陶宛的施壓,長期將會傷害中國的形象甚至是經濟利益。

王信力認為,中國對立陶宛的強制行動有一個特定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將外交與經濟力量相結合,配合輿論的攻擊,針對目標對手的致命傷害進行精準的打擊,以造成對手內部的政治分裂,達成施壓的目的。

他說,這種模式在兩岸關係上經常可見,也在中國大陸處理釣魚台爭端與南海爭議出現,甚至在處理澳洲在新冠肺炎溯源問題上找麻煩時也曾出現。這種模式是歸屬於「間接模式的總體戰略行動」,其特性是國家總體力量的運用。國力日益強大的中國,在未來將會持續運用這種戰略行動來達成其戰略目標,這是台灣必須要警覺的所在。

評論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譚傳毅表示,中國軍力不足以制裁立陶宛,然而中俄兩國關係的聯盟化,卻可能讓俄羅斯幫助中國制裁立陶宛。例如烏克蘭局勢越發嚴峻之時,2月8日俄羅斯米格-31攔截機攜帶「匕首」極音速飛彈,進駐台灣很不熟悉的加里寧格勒。

如果俄羅斯真的要攻打烏克蘭,可以從四個方向進入:白俄羅斯、俄烏邊境、烏東地區及黑海。如今把米格-31派到加里寧格勒又是什麼意思?第一,匕首極音速導彈可打擊歐洲全境。第二,加里寧格勒位於立陶宛西面,就是在立陶宛背部插刀。中俄兩國的聯盟化,使得中國軍力也能伸到波羅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