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

蔡裕明:美國建構「強本圍中」整合嚇阻戰略架構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蔡裕明

文/ 羅樂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19日舉行「拜登上台一週年台海情勢」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蔡裕明和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博士生黃惠華共同發表的論文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既要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優勢地位,又要在「灰色區域」面對競爭者或潛在對手的不對稱優勢,在軍事轉型「強本」作為外,也在印太地區建構以整合嚇阻為基石之「圍中」戰略架構。

蔡裕明與黃惠華發表「強本圍中――美國強化基礎設施與對中出口管制政策」論文。蔡裕明表示,學界與媒體現多將當代的國際事務的局勢描述為新冷戰或大國競爭。競爭是一個可被觀察到的現象,並以灰色地帶的衝突來描繪低於武裝衝突門檻的競爭。

論文指出,拜登政府面對「灰色區域」的嚇阻方法以及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揭示了兩個新興主題,一個是美國與盟國有更深度的協同作戰,以強化美國戰略優勢的認知和物質基礎。另一方面,美國以「整合嚇阻」為基礎的美軍軍事轉型,結合美國國家基礎設施與競爭力的投資,提升美國的競爭優勢,用來證明民主與人權是優越的戰略。

蔡裕明表示,多數學者與專家一致認為,印太地區已是未來全球安全秩序的支點,因此受到美國新政府的高度關注,但拜登政府正面臨修正主義的中國與俄羅斯復興主義的挑戰,即通過脅迫或武力威脅達成區域霸權的目標,因此灰色區域的衝突風險可能趨於惡化。

蔡裕明說表示,除軍事轉型的「強本」作為外,美國正積極在印太地區建構以整合嚇阻為基石的「圍中」戰略架構,與盟國及合作伙伴朝向建構相互操作性的目標。但至於這套戰略是否能發揮確實發揮作用或是加深區域緊張關係,仍待時間驗證。

評論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灰色地帶的衝突自古就有,比如說中國宋朝蘇洵就寫過「六國論」,內容及已寫過非打仗的準軍事行動,所以灰色地帶的軍事行動其實從古代到現在不管是在用兵還是外交上的策略,其實本質上都很接近,當然現代有更多操作的手段,所以他不會迷信說西方灰色地帶的論述是唯一的,而是從中國春秋戰國時代那些小國和大國的摩擦裡面,就可以過濾出很多有趣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