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焦點評論

金燦榮:「我打你,你竟然還在躲」,西方這心態讓人匪夷所思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

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

【導讀】 北京冬奧如約而至。賽場上,中國冬奧健兒奮力拼搏,創造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

賽場外,一場「冬奧外交」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2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2月5日,設宴歡迎出席冬奧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分別會見九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2月6日,分別會見來華的八位國際政要。

北京冬奧會既是一場全球體育盛會,對中國而言,也是一次重大主場外交活動。

時隔14年再次舉辦奧運會,對中國而言意味著什麼?在國際秩序面臨大變局的當下,中國的這輪主場外交又釋放出哪些資訊?觀察者網圍繞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

【採訪/觀察者網 李泠】

觀察者網:我們如果回顧中國近幾十年的崛起歷程,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對於這屆北京冬奧會,您認為它會有怎樣的意義?

金燦榮:夏季奧運會搞了幾十屆,在2008年之前,除了有兩屆分別在墨西哥和蘇聯莫斯科舉辦外,其他屆的舉辦國都是西方發達國家。所以對於東亞中日韓三國而言,舉辦奧運會的意義比較特殊,相當於現代化的成年禮,或像現代化的高考,標誌性特別強。

現代化國家分成兩類,一類是內生型現代化先行者,一般是指22個西方國家,所有其他國家叫外源型現代化後來者,東亞就是其中之一。實現現代化其實很不容易,全世界接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真正實現現代化的很少,中日韓三國都是現代化達到一定程度了才去爭取辦奧運的機會。

舉辦奧運會是對國家現代化程度的一次大考,它考驗綜合能力,比如它的舉辦需要一定的場館、一定的後勤保障,在這之上是複雜的管理能力,這些都是現代化的部分標誌。

現代化先行者不需要用奧運來證明自己的現代化,而現代化後來者需要。因此1964年東京奧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各自都全民重視、全員出動,當成高考來應對,在當時的條件下也都辦得特別好,效果也相近,辦完以後,民族自信大漲,國際地位提高,各國品牌開始在國際上打出名堂——在1964年之前,日本貨是爛貨的代名詞,1964年以後,日本品牌就出名了;1988年以前,國際上沒有什麼人知道韓國品牌,1988年以後就有了;同理,2008年北京奧運以後,中國品牌開始走向世界。

所以,2008年的夏季奧運會對中國而言,相當於一場現代化成年禮,中國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國內的民族自信、國際上的認可度都有了根本的變化。而這次冬奧會,意義就不大一樣了,它在環保、人類共同體等層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念,更多是展現出中國成熟、自信、有大國風範的大國形象。

觀察者網:關於這屆冬奧會,國際上早早就有一些聲音。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召開之前,中國也面臨外界關於人權的攻擊,當時還有「藏獨」等問題在鬧,不過最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等西方領導人還是出席了開幕式;14年過去了,這屆冬奧會,面臨的輿論問題其實有點老調重彈,而這次歐美一些國家政府沒派代表過來,當然中國也沒邀請。您怎麼看待這變化?

金燦榮:現在西方泛政治現象比非西方嚴重,很容易把很多問題政治化,其中就包括奧運。這是一個大背景。

2008年北京奧運,西方借「藏獨」問題鬧事,所以當時國外還出現守護火炬運動,不過那時主要是一部分NGO在背後主導操弄,政府層面還比較冷靜,小布希等西方領袖最後還是來了。這次稍微有點不同,是政府層面出面了,政治化現象有點升級了。在這一背景下,中方當然要適當地作出一些反映,其中就包括安排維吾爾族小姑娘當開幕式最後一棒火炬手。

但是我覺得,西方的這次行動不太成功。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一些運動員和企業都沒去,而這次北京冬奧會,奧運會的主角運動員們來了,西方媒體以及跟國際奧會有合作的企業也都來了。

而且,相比去年13位國際政要出席東京奧運會開幕式,這次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國際政要有32位,其中有幾個熱帶國家因為沒有冰雪運動,所以沒有運動員參賽,但它們的國家元首仍過來捧場,中國仍借冬奧搞了一輪有聲有色的主場外交。

所以可以說,雖然西方朝野都有人試圖把這屆冬奧會政治化,但效能差很多。這反映了西方對中國敵意加強,但對抗能力下降,有心無力的一個現狀。

觀察者網:在這輪主場外交中,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的見面無疑最令西方關注。中俄發了一份「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具體內容包括明確提到「雙方反對北約繼續擴張」。像《紐約時報》就擔憂這場奧運會會成為「全球政治變局」的標誌,中俄決心結成「統一戰線」對抗西方。您認為這類擔憂合理嗎?我記得上一次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我們中國在俄烏問題上一般不會表示出非常明確的立場,這次為什麼會有這麼明確的提法?

金燦榮:這是中俄元首兩年多來的第一次線下會晤,西方現在特別注意中俄的這份「聯合聲明」以及雙方有關部門和企業簽署的15項協議。

這份「聯合聲明」談了很多具體問題,比如中國反對北約東擴、俄羅斯再次重申支持中國統一,這些當然對西方有一定的影響。此外,中俄也在「聯合聲明」中傳達了兩國的國際秩序觀,所以它的意義還是很大的。

可以說,這份「聯合聲明」反映了中俄關係在戰略層面還是很穩定的,按照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中俄元首會談結束後受訪時的說法,中俄關係「上不封頂」。儘管西方有些人和我們國內一幫親美派在故意挑撥中俄關係,但中俄關係的合作框架還是穩定的,而且目前看來雙方在一些敏感問題上有加強合作的趨勢。

西方很有意思,中俄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局面,一部分是因為中俄在戰略上互有需要,一部分則是被西方逼出來的。它們對中俄的態度必然導致中俄走近,結果中俄真走近了,它們竟然嚷嚷起來「你看,它倆走近了」。

這說明西方的戰略執行心態也有很大的問題,居高臨下,非常地以自我為中心。記得它們整華為,整了一年後美國商務部還發了份檔,在檔中指責華為竟然想辦法逃避制裁——按線民的說法,就是「我打你,你竟然還在躲」,這種心態讓人匪夷所思。

從這也可以看出,國際事務的發展正逐漸脫離西方的掌控。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這大變局的核心就是東升西降,西方對此很焦慮,只不過他們不是檢討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應該改進,而是一味地指責,可見他們的思維既混亂又傲慢。

觀察者網:值得一提的是,波蘭總統杜達也來了。考慮到波蘭在國際政治中向美國靠攏,您如何看待他的這次訪華抉擇?

金燦榮:自冷戰結束以來,在「新歐洲」國家中,波蘭的轉型是比較成功的,西方也很欣賞波蘭,所以對它的支持是最大的,波蘭也因此被視作「新歐洲」領袖。

但是最近波蘭和歐盟、美國的關係都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波蘭就拒不接受歐盟分配給它的難民名額,覺得歐盟現在搞的一些政策過於「白左」,和「老歐洲」矛盾比較突出。在這種情形之下,和中國保持往來,對波蘭而言等於多了一個和歐盟、美國談判的籌碼。

另外,近些年中波間的經濟合作,也給波蘭帶去了實惠。幾年前我和幾個朋友去波蘭,從波蘭第二大城市羅茲開車走高速到華沙,這是我們在波蘭十天裡開過的最好的一條路,本來七個多小時的車程,結果三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條路有段是中企承包建設的。

所以我估計一是為了獲得一張權宜性的談判籌碼,二是感受到和中國進行經濟合作的實際效果,此外總統本身也有點個性,多種原因混合下,杜達就這麼來了。

此外盧森堡大公亨利也來了,這客觀上告訴我們,西方也不是鐵板一塊。

觀察者網:從外交角度來看,這是不是也能給我們一點啟發,即考慮到現在中歐關係緊張,我們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歐盟內部矛盾,分而化之,各個擊破?

金燦榮:我一直認為中國屬於大國裡的「好學生」,在國際關係中,比起美國、印度、日本、俄羅斯,我們的小動作相當少。我們基本上是希望跟所有國家來往,有些國家看到實惠了,又跟西方主流國家有矛盾了,就向我們這邊靠一靠;我們不會主動去挑撥離間,這不是中國外交的傳統。

中國經歷過春秋戰國,今天的國際政治很多時候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玩過的遊戲;我們的歷史經驗也證明了,最後取勝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霸道會得逞一時,但不會得逞一世。

戰略也分層次,無論是做人還是企業管理、國家博弈,都講究道法力術。最高級,就是循道而為;其次是如美國那般,想辦法通過立法限制大家;再次如俄羅斯,以力壓人,就像學武之人說的,一力壓十技;日本、印度則是喜好玩弄小權謀。我們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基本上是循道而為,對術不太看重。在我看來,這術也不要太看重,不重要。

觀察者網:可不可以說,圍繞冬奧會發生的系列事情,一定程度上也幫我們篩選出中國在國際範圍內的部分基本盤?

金燦榮: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是很友好的,追求王道,我們不會特別在意這個東西;而客觀上,我們確實也可以看到部分基本盤。

除了先前提到的一些國家及其領導人,韓國也派來了國會議長,這是很特別的一個安排——如果總統文在寅來了,美國就急了;派來國會議長,從政治上來看分量也夠了——這說明韓國還是希望在中美之間保持某種平衡。朝鮮因疫情等原因,未能參會,但也發了聲明,「全方位支持和聲援」中國舉辦冬奧會;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在出席冬奧會開幕式之餘還參觀瞻仰了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基於去殖民化的道義立場,也再次確認支持阿根廷對馬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聲索;等等。

總而言之,如果說冬奧的成功舉辦讓世界看到一個自信的中國,那麼對中國而言,主場外交應該是跟冬奧同時進行的另外一場重要的收穫。

連結:金灿荣:“我打你,你竟然还在躲”,西方这心态让人匪夷所思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