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共軍出動殲-16D 台海電子戰愈發凸顯

台灣空軍演練夜間防空攔截作戰課目。

文/綜合報導

1月24日,國防部稱當天13架解放軍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其中首次出現了解放軍殲-16D新型電子戰飛機(J-16D),顯然台海未來在電子戰和網路戰方面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去年9月28日在珠海開幕的中國航展上,殲-16D電子戰飛機首次公開亮相。

共軍所屬殲-16D飛機將提高空軍電子進攻能力,支撐空軍體系作戰能力提升。珠海航展工作人員介紹,中國作為以殲-16飛機為平台自主研製的新型電子戰飛機,殲-16D具備偵、攻、防一體綜合作戰能力,可有效對抗預警探測、指揮通信、攔截打擊等要素構成的先進防空體系。

航空專家曾對媒體介紹,殲-16D是一種戰術電子戰飛機,機動性好,攜帶的電子戰設備可對敵方雷達、無線電通信等電子設備進行軟殺傷,若加掛反輻射飛彈,還可以對敵方電子設備進行硬殺傷,可以為其他機型的編隊提供伴隨護航。裝備這種高機動、大航程的專用戰術電子戰飛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它的列裝將進一步增強空軍的電子戰能力,意義非同一般。

而2021年11月路透社曾發布文章分析中國犯台的 6 種情境,當時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舒孝煌對此表示台灣欠缺電子戰攻擊、防禦能力,而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發展近 20 年。台灣國防部的 109 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現階段中國東南沿海已初步具備癱瘓台灣的電子戰實戰能力,對台灣威脅巨大。

戰略學者蘇紫雲依照擾台共機的機種研判,中共正在發展中國版的「舒特計畫」,企圖於戰場上搶奪電磁權及「信息奪取」的制網權;盡速強化電子反制作戰能力,成為防護台灣戰力關鍵。

擾台共機中,電戰機最為重要

這次中共出動殲-16D電戰機,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分析中共電戰發展方向。

蘇紫雲在中指出,中共軍機持續在台灣防空識別區活動,派飛的機種可反映作戰概念與未來戰力發展方向,其中以電戰機進行網電戰最為重要。

他以共軍作戰機種以雙發動機的殲 16 為主分析,其電子作戰角色不僅關乎所謂電磁權的傳統概念與戰法,而且是採用美國空軍新型態的網電戰手法,可稱為「中國版舒特作戰」。

舒特作戰是什麼?

蘇紫雲說,舒特系統的命名,是為紀念紅旗演習(Red Flag)創辦者美國空軍上校舒特(Richard “Moody” Suter)。其主要作戰目標是獵捕敵方防空系統,進行防空壓制,以確保空中打擊任務得以進行;再進一步發展出網路攻擊系統,包括入侵敵方防空系統、奪取控制權、呈現錯誤雷達情報,及在敵方完全無法察覺情況下發動空中攻擊。

蘇紫雲以去年中央氣象局雷達回波圖、多次出現雲雨帶呈非自然幾何圖象為例說,不能排除資安防護較弱的氣象雷達,遭受干擾或入侵的可能性。其操作模式是擷取氣象雷達訊號並即時變造後,饋送給氣象雷達接收機,呈現錯誤雷達畫面;此一雷達顯示錯誤樣態,就是舒特網電作戰雛形。

蘇紫雲表示,根據公開資料,共軍目前主力電子戰機種作戰的序列組成,包括戰役層級的空軍運 8 系列干擾機、通訊對抗機、海軍運 9 系列技術偵察機,以及戰術層級的電殲 16 戰機等。

據統計,2021 年 1 至 9 月,進入台灣西南及東南防空識別區的中共軍機為 544 架次,運 8、運 9 電戰機種為 99 架次、約占 18%,顯示中共有系統性地派遣電戰機種出海,以蒐集電子情報並發展總體電戰能力。

蘇紫雲說,中共特種飛行大隊所屬電子戰機,不再侷限於傳統電戰概念,應已具備一定程度的電磁網路作戰能力;也就是破解軍用無線電磁通訊,入侵網路以遮斷、堵塞訊號,甚至饋送錯假訊號,改變對手的戰場感知。

他指出,舒特網電作戰將可做到即時情報的動態誤導,具有顛覆戰場態勢的潛力;因此,盡速強化電子反制作戰能力的各式裝備與戰法,可說是防護戰力的重要關鍵。

共軍殲16D電戰機首現台海 專家曝兩用途

解放軍殲-16D電戰攻擊機2021年9月28日—10月3日首度公開在廣東珠海航展會場亮相。(央視)
解放軍殲-16D電戰攻擊機2021年9月28日—10月3日首度公開在廣東珠海航展會場亮相。

文/中時新聞網 楊幼蘭

解放軍繼1月23日出動39架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後,24日又派了13架次軍機進入台灣西南、東南空域,而台灣首度發現,其中有殲-16D電戰機現身台海附近。

據中方官媒《環球時報》25日報導,專家說,殲-16D主要的功用是在奪取制電磁權,以備不時之需。而解放軍目前進行的所有訓練,都有實戰背景,好為將來出現的各種可能做準備。

解放軍24日出動的13架戰機包括8架殲-16、1架運-8反潛機、2架轟-6、2架殲-16D電戰機。而軍事專家宋忠平認為,解放軍戰機基本是成批次、成體系的,例如殲-10發揮護航作用,殲-16則是進行戰鬥攻擊,轟-6是對海對地實施遠端攻擊,而通信對抗機和電子偵察機都是在指引目標。這些戰機針對既定的戰術目標進行協同作戰,也是為未來戰時編隊作戰能力進行預演。

此外,宋忠平指出,殲-16D身為電戰機,主要是為了奪取制電磁權,「也就是我們不僅僅要獲得制空權,還需要在此之上奪取奪取制電磁權」,接著殲-10、殲-16,以及轟-6、轟-6K就能更有效地進行對地、對海打擊,提高編隊整體戰力。

另一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說,殲-16D可以發揮兩個作用,一是可以用比較精密的電子偵察系統,對相關目標的雷達,無線電通信信號進行偵收,紀錄和分析。例如,台灣說「用防空飛彈追監」,其實就是用防空飛彈的雷達系統跟蹤監視,這時殲-16電戰機正好能加以截獲並定位。其次,所謂以備不時之需,就是如果相關目標的防空飛彈,或是戰機有進一步的進攻舉動,便能加以干擾,好保障中方軍機,尤其是大型軍機的安全。

觀察家說,這是台灣國防部第一次表明,發現解放軍殲-16D電戰機,而前1天的39架中方軍機演訓中,則並未發現它的蹤跡。而殲-16D是在2021年9月珠海航展中首度公開亮相,當時它在雙翼和進氣口下方裝備了4個干擾吊艙,而機腹下有2枚飛彈,翼梢上則有兩具電戰吊艙。接著中方空軍宣布,它11月參加了戰訓。

一位要求匿名的北京軍事專家說,有趣的是,台灣國防當局沒能貼出24日現身的殲-16D,反倒是用了它去年在珠海航展中亮相的資料照。他強調,由於殲-16D能進行電磁干擾和欺敵,這不禁令人想問,台灣究竟明不明白實際狀況,「要是他們無法進行光學監視,怎麼能那麼確定,13架戰機都是真的,或是因為殲-16D的戰力,而沒有隱藏其他戰機?」

至於在可能的戰鬥中,殲-16D可以和殲-20隱形戰機,還有殲-16及殲-10C協同作戰,以獲取台海情資和制空權。

連結:陸殲16D電戰機首現台海 專家曝兩用途 – 軍事 – 中時新聞網 (chinatimes.com)

殲-16D電戰機成對台作戰主力 蘇紫雲:仍有許多「翻盤手段」

文/自由時報

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在2021年9月底舉行,以殲-16戰鬥機做為平台研製的「殲-16D」電戰機便是航展中重點,未來更可能會加入對台作戰。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蘇紫雲表示,殲-16D確實是個新威脅,但不用過度擔憂,還有許多「翻盤手段」。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蘇紫雲指出,殲-16D據公開資料是部署在江西向塘空軍基地,是對台的主要航空力量,這類電戰機價格非常貴,數量上不會太多,而殲-16D所扮演的角色類似美軍EA-18G「咆哮者」電戰機,行動時以以類似「護衛」角色,伴隨其他戰機壓制敵方雷達及電子系統,讓其他戰機、攻擊機執行對地攻擊。

蘇紫雲表示,各國電戰機作戰概念基本上都一樣,中國雖然很努力強化電子戰實力,但中國中就沒有像美國海軍、空軍在全世界戰場累積逾60年的作戰經驗,而「資料庫」對電子戰非常重要。蘇紫雲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會認真看待殲-16D這個「新威脅」,但不需要過度擔憂,因為還有許多翻盤手段。

蘇紫雲分析,目前電戰機面對「相位陣列雷達」這項「新困擾」,比起傳統雷達,相位陣列雷達的反制能力更強。中國軍力進步雖不容輕視,但中國軍武仍沒有透過實戰來考驗,而過去美蘇冷戰時常發現「代理人戰爭」武器裝備能在戰場中獲得考驗,但在電子裝備方面,通常都是蘇聯較吃虧。

另外,蘇紫雲也提到,電腦處理能力以及處理數位訊號的晶片是整套電戰系統的靈魂,殲-16D所使用的晶片是中國自製的「龍芯芯片」,受到中國半導體生產能力影響,「龍芯芯片」的半導體製程較舊,因此中國電戰系統能力在實際上會較為保留。

連結:殲-16D電戰機成對台作戰主力 蘇紫雲:仍有許多「翻盤手段」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