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D電子戰機首次現身台海
文/觀察者網 鞠峰
電子戰和網路戰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今天,共軍在台海方向的戰備警巡又添一位新同志。
1月24日,台灣國防部稱當天13架解放軍軍機進入台所謂西南空域,其中首次出現了解放軍殲-16D新型電子戰飛機(J-16D)。
台灣國防部24日晚間發佈即時軍事動態,通報13架解放軍軍機(8架殲16-戰機、1架運8-反潛機、2架轟-6、2架殲16D電戰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其中殲16D新型電戰機為首次出現。另外,1架運-8反潛機深入台灣南方及東南方空域。
去年9月28日在珠海開幕的中國航展上,殲-16D電子戰飛機首次公開亮相。
殲-16D飛機將提高空軍電子進攻能力,支撐空軍體系作戰能力提升。航展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以殲-16飛機為平台自主研製的新型電子戰飛機,殲-16D具備偵、攻、防一體綜合作戰能力,可有效對抗預警探測、指揮通信、攔截打擊等要素構成的先進防空體系。
航展開幕前,共軍申進科大校回應媒體和輿論關注表示,殲-16D投入實戰化訓練,進一步提高了空軍電子進攻能力,支撐空軍作戰範圍拓展和空軍戰略轉型建設。
航空專家曾對媒體介紹,殲-16D是一種戰術電子戰飛機,機動性好,攜帶的電子戰設備可對敵方雷達、無線電通信等電子設備進行軟殺傷,若加掛反輻射導彈,還可以對敵方電子設備進行硬殺傷,可以為其他機型的編隊提供伴隨護航。裝備這種高機動、大航程的專用戰術電子戰飛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它的列裝將進一步增強空軍的電子戰能力,意義非同一般。
據台灣西南空域臉書粉絲專頁的記錄,進入2022年後,解放軍軍機累計進入台空域20天。台灣國防部已公佈2022年解放軍軍機累計進入台空域18天,109架次。
一段時間以來,共軍持續組織海空兵力在台海方向戰備警巡。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殲-16D亮相台海的前一天(1月23日),共39架次進入台西南空域,創開年新高。
殲-16D現身台海也引起台灣媒體關注。台中央社稱,這款新型電子戰機是殲16系列中最新研製並裝備部隊的型號,可與其他戰機形成較完整的航空電子戰體系,破壞地方資訊獲取能力,癱瘓電磁系統。
對於解放軍在台海周邊的軍事行動,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2021年12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曾表示,2021年以來,解放軍常態環台島組織轟炸機、偵察機、殲擊機等開展巡航,常態抵近台島周邊組織多軍兵種力量聯合戰備警巡,常態在台島附近海空域組織聯合對海突擊、聯合對陸打擊、聯合防空作戰等實戰化演練。
譚克非說,實際出動飛機架次比民進黨當局炒作的數量只會多、不會少,目標十分明確,那就是以果斷行動回擊台灣外勢力頻繁勾連、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惡劣行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切實維護兩岸同胞共同福祉和台海地區和平穩定。
另外據台灣媒體報導,中國殲16D新型電戰機首次擾台,學者及退將分析,殲16D可能已量產並進行實戰化運用,國軍應強化電子作戰,並與美日分享電子參數,畢竟誰掌握制電磁權誰就握有戰場主動權。空軍1月24日晚間6時20分發布共機動態,13架共機(8架殲16戰機、1架運8反潛機、2架轟6、2架殲16D電戰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其中殲16D新型電戰機為首次現蹤,另外,1架運8反潛機深入台灣南方及東南方空域。
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訪問時指出,殲16D擾台時有無開啟電戰裝備外界無從得知,但可以觀察,近日擾台的39架共機中並未出現空警500,可能是中共擔憂參數遭正在沖繩南方海域演習的美軍反偵蒐,但藉由殲16D演練干擾及刺探美軍。
針對共機態勢,林穎佑則認為是進攻型編隊。他解釋,運8反潛機深入台灣南方及東南方海域,目的應是偵蒐在巴士海峽一帶的美軍或他國潛艦,而殲16戰機則是掩護轟6及殲16D。
林穎佑表示,國軍對於殲16D的反制能力外界仍然無法得知,但未來除了可以關注共軍擾台的飛行路徑、機種外,更重要的是國軍應強化看不見的電子作戰的戰場,「因為在未來誰能掌握制電磁權,誰就能影響戰爭勝負」。
退役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中將告訴記者,殲16D是中共的王牌,與美軍電戰機能力旗鼓相當,甚至有部分的性能可能還超越美軍,此次首次現蹤,在台海作戰上分別有「性能」、「實戰化」及「量產」三個指標。
張延廷分析,殲16D這次亮相代表中共不怕外界有能力蒐集相關電子參數,並炫耀其強大電戰能力,而中共一直強調要在複雜電磁環境的作戰體系中打仗,未來台海作戰環境中,國軍硬殺武器應強化反干擾能力,畢竟誰掌握制電磁權誰就握有戰場主動權。
張延廷也說,此次殲16D現蹤可能代表已經量產且達到一定數量,不僅中共空軍能力已獲強化,更有辦法進行實戰化運用。
至於國軍因應方式,張延廷認為,台灣必須全力進行情蒐,並研擬電磁反制、電磁反反制方式。此外,美國、日本應釋出電子參數給台灣,因為美軍近年來時常在廣東、海南、黃海、浙江等沿海抵近飛行,所截獲的電子參數會比台灣來得多,並用於台灣的戰場經營、管理及運用,並結合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