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媒:針對立陶宛出口就是針對歐洲,可沒人敢說這句話

文/觀察者網 童黎

立陶宛總統前腳意識到「立陶宛犯了一個錯誤」,國內議長後腳就質疑他早不說晚不說,等中國施壓後才提出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月5日則指出,「認識到錯誤是正確的,但更重要的是採取行動。」

與此同時,美媒稱「歐盟艱難應對中國貿易挑戰」,報導歐洲國家在立陶宛風波上的「含糊」表現:「歐盟至少可以說一句,立陶宛出口就是歐洲出口,任何針對立陶宛出口的行動,就是在針對歐洲出口。可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1月4日報導,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接受採訪時表示,「立陶宛犯了一個錯誤,允許台當局以‘台灣’之名在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從而引發了中方的強烈反應。」、「中國認為,錯誤不在開設辦事處,而是它的名稱沒有同中國協調。」

另據立陶宛通訊社(ELTA)消息,立陶宛議長維克托麗婭·奇米莉特-尼爾森(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當天質疑,為什麼在中國開始向立陶宛施加經濟和政治壓力後,總統才批評這一決定:「在做出決策後的頭幾個月裡,中國很少聽到對它的批評:8月,9月,沒有這樣的話。直到現在,情況更緊張的時候,才出現了更多質疑的聲音。」

她唱反調稱,「中國不認為這是個錯誤」,並且不同意他對立陶宛政府外交政策的批評。

根據立陶宛憲法,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就重大外交問題做出決策,經議會同意任命和撤換總理,根據總理推薦任命和撤換部長。瑙塞達批評立陶宛外長去年沒有充分評估後果,就做出了決定。他還在沒有點名的情況下說,國內一些外交政策制定者在行動之前,必須與歐盟和大西洋對岸的盟友進行對話,並達成共識。

無獨有偶,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4日報導、渲染了歐洲面對中國貿易「挑戰」時的艱難。

根據美國和歐洲官員的說法,中國最近幾周實際上已經將立陶宛企業擋在了中國市場之外,並開始向涉及立陶宛供應商的歐美公司施壓,要求它們切斷這一關係。

文章稱,中國「從未官宣」的經濟措施表明,歐盟為保護市場免受中國經濟行為影響而逐步採取行動,但中國仍有能力避開。自2019年以來,歐盟就頒佈政策,想幫助本土企業與中國對手競爭,以及增加在華歐企手中的籌碼。而中國的行動對歐盟來說是一次現實檢驗。官員們曾自信地認為,他們正在增加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包括制定了外資篩選機制等。

然而,面對中國的「出手」,歐盟似乎「無能為力」,歐洲各國政府的反應一直很含糊。歐盟宣稱,可能將此事提交世界貿易組織,而結果可能需要等待數年時間。

歐盟和立陶宛官員表示,法國、德國等一些與中國有著深厚經濟聯繫的較大成員國,一直在尋求避免對華局勢升級。一些外交官批評這個波羅的海國家決定在涉台問題上挑戰中國。

立陶宛官員在最高級別場合上提出了這個問題,包括去年12月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結果得到了歐盟機構領導人的發推支援。

立陶宛外交官說,一些歐洲國家政府的反應是,把這視為需要妥協的雙邊問題。

美媒還援引歐洲經濟智庫專家「危言聳聽」稱,如果不能保護較小的成員國,歐盟在貿易政策方面的權威將被削弱。

她還說,歐盟「至少可以說一句,立陶宛出口就是歐洲出口,任何針對立陶宛出口的行動,就是在針對歐洲出口。」

「可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

至於立陶宛政客這樣那樣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日就立陶宛總統認錯一事表示:「認識到錯誤是正確的,但更重要的是採取行動,糾正製造‘一中一台’的錯誤行徑,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來。」

連結:美媒:针对立陶宛出口就是针对欧洲,可没人敢说这句话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