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新的一年 中國將習慣什麼樣的新常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2021年正式走入歷史,我們迎來了嶄新的一年。作為一個本職工作是整理軍情熱點的新聞從業者,筆者不得不感歎,2021年是讓人感覺格外「漫長」的一年。很多熱點新聞,往往過了幾個月,就已經讓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覺了。就好比現在我們回顧塔利班全面進駐喀布爾,雖然那僅僅是去年8月前的一系列事件,但是已經給人的感覺已經是好幾年前的新聞了。

儘管2021年因為熱點變換不斷所以顯得有些漫長,但是相比於動盪的2020年,去年的鬥爭形勢確實沒有那麼惡劣——2020年,我們幾乎要面臨兩線同時熱戰的地步。但到了2021年,雖然周邊形勢依然算不上平靜,但我們也達到了一個鬥爭和談判之間的平衡。可能「新常態」這個詞,就是我們對2021年最好的形容。

說起「新常態」,當回顧這個不太平凡的一年的時候,我們發現隨著中國穩步推進軍力建設規劃,很多前幾年我們還認為新鮮的東西,已經成為了新時代隨處可見的東西,然後我們會驚訝於自己很快就習慣了這些軍事發展的成就。

就拿空軍而言,自中國東部戰區「王海大隊」所在航空旅之後,今年年初解放軍第二支裝備殲20的作戰部隊正式曝光,是隸屬於北部戰區的「強軍先鋒飛行大隊」,老空1師沿革而來的功勳部隊。在年末,我們也見證了即將交付部隊的第三個殲-20旅的戰機。對於中國空軍來講,成熟的殲-20,已經和殲-10A、殲-11B、殲-16等上一代先進戰機一樣,達到了一個正常的交付狀態,即一年數個團、旅這樣正常的生產交付節奏。

殲-20至此「走下神壇」,成為了像殲-10C、殲-16這樣的理應出現在各個方向各個熱點方向的戰機。同時,我們可以對殲-20未來的數量和單位進行一個合理且大膽的預測——過去5年殲-16擴充了多少個旅,未來5年殲-20就應該擁有同樣的數量。

除了殲-20以外,今年在珠海航展上震撼亮相殲-16D,也成為了近期軍事鬥爭中「新常態」的一環。這款剛剛批量投產不到一年的新星剛剛交付部隊部署,隨即就被投入到實戰環境中,在過去一年與外軍的頻繁軍事接觸中接連亮相值班,給某些外軍以「深刻印象」。就在2020年年初,我們還覺得殲-16D是在北廠頻繁試飛的「新銳武器」,但如今殲-16D已經被大量編制在殲擊機部隊裡,一起接受訓練和指揮,可以更好地配合殲擊機部隊作戰。隨著時代的推移,未來使用殲-16的單位將越來越多地接收這種新質作戰力量,在多個方向捍衛中國的領空。

有些我們認為順理成章的事情,我們的對手往往是經歷「分手五階段」以後才能接受事實。對於直面人民空軍的各大外軍來講,他們顯然在對抗中「被迫」接受解放軍的一系列發展。今年7月1日,多達15架殲-20戰機分成三個編隊,沿著中共黨旗指引的方向振翅奮飛,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中共黨和人民的檢閱——可以說,到了這一刻,有些國家和地區才不得不接受,中國的五代機早已成軍備戰這個事實。當然,不管是美國空軍部長心心念念的六代機,還是周邊國家匆匆上馬的五代機,都沒有打亂中國人民空軍既定的步伐。在年末,殲-20B首次試飛,象徵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殲-20

如今我們已經淡然處之的五代機是大國軍力的象徵之一,強大的國力對於中國人心態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就拿航母舉例,今年以來,「遼寧」號航母在哪裡戰備值班對我們而言都不是新聞了。到了年底,也就是前幾天遼寧艦回港的時候,我們才統計出來,「遼寧」已經戰備值班110天,正好是一年的三分之一。這說明遼寧艦已經是一搜「正常」的航母,按照正常的航母值班週期進行戰備演訓了。

回想起來,我剛剛入職那會,遼寧艦出海演訓還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新聞,如今只有「遼寧」艦和出雲艦「合影」才能激起我們的一些興趣。年輕一代的軍迷,從懂事的年齡起,就習慣於中國是一個「有航母的國家」。同樣在海軍方面我們還習慣的新常態是奔波了一整年的「南昌」艦,隨著055艦數量的增加,在2022年,我們可能要見證數艘055艦同時出現在西太平洋乃至全球的多個方向。

東北亞首次「雙航母」 演習

雖然鬥爭形勢相較於2020年有所緩和,但中國人民海軍的造艦力度依舊沒有減輕。海軍是講究造艦週期的,有些年份我們下水的艦隊多,有些年份我們入列的艦艇多。我們在前幾年習慣了海軍動輒驅逐艦「下餃子」的節奏,但到了今年,雖然開工和下水的主戰艦艇不如往年,但前些年下水的驅逐艦隊已經迎來「收穫的季節」,正陸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服役。

據公開報導統計,2021年中國人民海軍主戰艦艇服役總噸位超過170000噸,其中包括8艘052D的新批次型驅逐艦、兩艘055型驅逐艦、一搜094型核潛艇和兩艘075型兩棲攻擊艦。這一數字相當於半支法國海軍,從品質上來看則優於歐洲任何一個傳統的海軍強國。

但這只是中國人民海軍擴張的開始,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歷了「下水大年」和「服役大年」,但這兩份喜悅暫時還沒有同時出現過。可以預見的是,我們的海軍將在明年,迎來一個「一邊大建,一邊入列」的時間節點。

當然,改變戰略態勢的還有艦載航空兵力量的發展。去年年末,中國首款引領世界的艦載五代機赫然亮相,同時升級型號的殲-15艦載機也即將投入量產。從沈飛公開的一系列論文我們可以得知,新一代艦載機隨著長得像的F-35C,但是其設計思路和大洋彼岸的戰機幾乎是走向了兩個方向,得益於中國的先進設計理念,新的艦載機會在十年內擁有技術優勢,且可以依託中國較強的海軍水面艦艇體系優勢壓制周邊國家艦載和岸基隱身戰機。

而美軍的「艦載五代機」優勢很有可能在新型航母服役以後被抹平——根據美國海軍目前的計畫,F-35C專案進入印太地區服役也不過是今年年末的事,2025年美國航母,包括新銳的福特級也剛剛完成一到兩個中隊F-35C的換裝。至於FAXX這樣理論上能壓制新型艦載機的「超級飛機」,恐怕已經是三十年代的事情了。

但對於中國人民海軍來講,2021年還算是一個「小年」,更大的新聞,無疑要等到2022。隨著包括電磁彈射器在內的系列內外子系統安裝到位,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明年我們能看見全新的,匹敵地球上任何一艘現代化航母的新型國產航母下水舾裝。

可以預見的是,在這艘前所未有的,象徵國力與軍力地位的大船下水之時,對於大洋彼岸的強國來講,那一刻「狼」才是真的來了。我們相信,美國人的焦慮與更多的反應,也會隨著這艘大船的下水,進入到一個新的高潮。

當然,說起「狼來了」,今年最大的「狼」,無疑是徹底改變了戰略態勢的西北數百座「風力發電站」。時間也巧,今年7月1日,《華盛頓郵報》宣稱中國在玉門等地正在新建的所謂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算上這些智庫事後數出來的飛彈發射井,中國當下有跡可查的在建飛彈發射井數量將超過350個。算上穩定交付的東風-41、094型核潛艇以及轟-6N轟炸機,中國「擴核」這件事最終還是被放在了輿論檯面上。

2020年美國的戰略核打擊編制大概為610件,其中包括300多枚「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14艘「俄亥俄」級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上的200枚「三叉戟」系列潛射洲際彈道飛彈、60架左右戰略轟炸機。在解放軍保持了十數個車載飛彈發射旅、6艘094型彈道飛彈核潛艇的今天,西域的數百座發射井可以說一舉將中美的核編制拉到了同一個水平線上。雖然在飛彈數量、彈頭數量,以及更加重要的整個反擊指揮命令體系上,中國還有至少一個五年規劃的路要走,但無論如何,中國已經看到了一個「核大國」的曙光。

對於戰略態勢的改變,可以預見到的是,美國官方將中國核實力的新聞公開放到了輿論場上以及國會山裡,這顯然是一種新的鬥爭態勢。進入2022年,中美之間有關核武器的爭吵也不會減少,輿論場上的鬥爭形勢將隨著解放軍向既定目標大踏步邁進而愈演愈烈。

當然,我們要重視戰略武器帶來「壓艙石」效應,隨著解放軍進一步提高常規武器質量數量和戰略地位,中國與強敵之間的鬥爭雖然可能在輿論場和新聞視角下「腥風血雨」,但是「鬥而不破」的情況還是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

當今世界,已經很少有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能夠穩步地推進持續十幾年的長期規劃了。我們也要考慮到,隨著太平洋兩岸實力對比的此消彼長,海峽對岸妄圖以武拒統的台獨們,很可能會抓住最後的機會,進行一系列反撲。如何應對台海地區的局勢,將會是2022年的一個重點之一。

全球軍情風雲變幻,中國國防日新月異,告別了風雲激蕩的2021年,我們將要迎接更加未知的2022年。我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軍工組將在2022年,繼續與各位見證中國人民軍隊的成長。

連結: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新的一年 我们将习惯什么样的新常态-王世纯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