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軍事

台海戰略模糊日趨危險,美學者撰文呼籲對台低調並給北京再保證

美國海軍「柯帝士·威爾伯號」導彈驅逐艦2021年5月18日在台灣海峽執行例行任務。

文/美國之音鍾辰芳

台海緊張未見放緩,美國、台灣甚至包括日本在內的地區國家都以情勢嚴峻急迫的態度看待擦槍走火、誤判的風險。有美國學者撰文說,戰略模糊的危險正在日益增加,要想避免衝突,華盛頓必須對北京表明,一旦台灣遭到攻擊,美國將「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做出回應,與此同時美國必須強化自身軍事力量並支持台灣抗拒中國壓力,但另一方面,美國也要向中國提出再保證,重申華盛頓持續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

去年9月,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會長理查·哈斯(Richard Haas)及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文章,呼籲美國改變數十年來的「戰略模糊」政策,改以總統聲明和行政命令方式表達戰略清晰態度,「毫不含糊地表明,一旦台灣遭到中國的武裝攻擊,美國必定會有所回應」,但同時也明確表達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

對台海模糊日益危險

一年後,美國政府從特朗普換到到拜登,新政府仍然延續前任許多支持台灣的政策,在做法上也尋求更多盟友加強對台海和平的關注和重視,但哈斯及薩克斯上星期(12月13日)卻再度於《外交事務》撰文指出, 「習近平在鎮壓香港以及在南中國海咄咄逼人的作為沒有帶來什麼後果,而且也相信美國正在不可阻擋的衰退情況下,他可能感到更可以大膽加速與台灣統一的步調」,美國對台灣的模糊越來越危險。

哈斯和薩克斯認為,即便拜登政府上任後已經把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列為優先政策,也發出信號說它認真看待對台灣的威脅,包括美國國防部正確地將中國列為一個「步調挑戰」,也就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調是美國發展自身軍力時必須克服的挑戰,但問題在於拜登政府的預算優先排序,以及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態勢並沒有反映出這個急迫感,「拜登政府也沒有向國會及美國人民解釋,為何台灣重要到必須讓美國人冒著生命風險去保衛它。」

兩位學者指出,拜登政府依然保持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避免明確宣示美國會在中國對台動武時保衛台灣,但這個做法是「有瑕疵」的,因為它「不太可能去威懾一個越來越自信、更願意容忍風險及更有能力的中國」。

此外兩位學者也提到,過去台灣和美國對中國仍有軍事優勢,但如今那個劇本已無法再用來遏制25年來不斷在為台海衝突做準備的人民解放軍;而拜登本人幾次關於美國對防衛台灣有承諾的說法,又被他的官員收回表明美國政策未變,這更加引起外界混淆,美國的盟友也無法為華盛頓究竟是否協防台灣做出相應的協調或準備。

需對北京表明侵略代價大 但同時表明不支援台獨

哈斯和薩克斯也因此再度提出他們一年前希望美國採取「戰略清晰」政策的呼籲,因為「降低戰爭風險的最佳方式就是對中國表明,一旦台灣遭受攻擊,美國會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做出回應,包括嚴厲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力量。華盛頓必須明確對北京表示,侵略的代價遠遠大於任何潛在的好處。」

與此同時,兩位學者又主張,華盛頓對台灣的支持也必須轉趨低調,避免一些可能讓中國視為美國在支持「一中一台」的「象徵性」舉措,並且還要向北京提出美國持續遵守「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再保證。

哈斯和薩克斯在《外交事務》的文章裡說,美國必須強化自己的軍事能力,並配合外交措施對中國發出明確信號,讓它知道武力犯台可能承受的經濟和政治代價;與此同時,美國還應該對中國做出再保證,強調華盛頓將持續遵守「一個中國」政策,而且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

他們寫道:「在實務上,這表示美台關係將保持低調,但與此同時美國必須改善台灣的經濟安全、增加台灣抵禦中國壓力的韌性,並且在供應鏈安全上與台灣合作。」

對台低調避免錯誤解讀

兩位學者建議,美國應該避免採取那些不會顯著增加台灣抵禦外來侵犯能力、或有助於台灣承受中國壓力,但卻可能讓北京解讀為是「一中一台」前兆的象徵性步驟;美國軍艦應避免停靠台灣港口,但雙邊軍事演習應該繼續但保持低調;美國外交官應該與他們的台灣對口會面,但不需要每次都高調對世界宣佈;國會議員應避免主張美國的利益是要將台灣與中國分開,而是要強調,任何台海兩岸分歧的解決必須得到台灣人民的同意。

對於一些認為戰略清晰將使台灣更加大膽追求獨立的質疑,哈斯及薩克斯說,台灣許多民調都顯示,大部分台灣人都希望維持現狀,台灣總統蔡英文也說,台灣不需要宣佈獨立,因為它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不過無論如何美國都有必要表明,它對「防衛台灣的承諾並不是無條件的,它不一定會涵蓋一個由台北引發的危機。」

哈斯和薩克斯去年提出美國應在台海採取戰略清晰政策的呼籲在美國政策圈和學術界引發極大反響和辯論,美國國會議員也多次在聽證會上質詢官員的看法。

中國需保證不武力犯台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事務研究中心「佩里世界大廈」(Perry World House)全球秩序項目經理善學(Thomas Shattuc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認為拜登政府不需要給北京關於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承諾或再保證,「那個問題要由台灣人民決定,不是美國」,拜登或華盛頓是否支持台灣獨立與台灣人民想要什麼其實沒什麼關聯,透過經常性地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是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拜登政府事實上已經答覆了這個問題。

善學說:「華盛頓不應該屈從於北京關於台灣的要求而給它再保證。唯一需要提供再保證的一方是中國。它應該向全世界保證,它不會在任何軍事變局中以武力奪取台灣。」

善學也不認為拜登政府在防衛台灣的立場上有所模糊。他說,雖然拜登總統本人幾次在關於台灣的問題上「使用了不精確的語言」被認為是「失言」,但拜登基本上已經答覆了關於美國是否會防衛台灣的問題。

行政當局官員:戰略模糊符合美利益

12月8日,在參議院外委會舉行的台灣政策聽證會上,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參議員就問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和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美國政府是否應該改變在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但兩位官員都重申,戰略模糊和美國的一中政策依然符合美國利益,公開宣示美國在台海將採取的作為並不會強化對中國的威懾。

關於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的話題上個月也出現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與台灣立法院一場關於拜登上台一年台海兩岸關係發展的視頻討論中。

哈佛大學政府學系中國與世界事務教授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在會中根據台灣政大選舉研究中心2019年、2020年的民調結果指出,如果美國採取戰略清晰做法承諾將防衛台灣,願意為台灣而戰的台灣人也會增加,但美國的明確表態也使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增加,提高了台灣宣佈獨立引發中國對台動武的風險;這顯示出美國的戰略清晰可能導致兩個完全相反的效果:一個是有助於威懾,另一個是阻礙威懾。

「因此我對所有支持戰略清晰的人提出的問題是,在美國承諾防衛台灣的同時,如何能減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動武得到的獎勵?」

江憶恩說,美國傳統上對台海兩岸採取的雙重威懾做法,是同時對中國提出美國不支持台灣宣佈法理獨立的再保證,因此那些支持美國採取戰略清晰立場的人,是否也同意美國對中國做出更強的不支持台獨的再保證?「因為這兩者必須同時並進才有可能達到更強的威懾效果。」

費正清中心台灣研究小組主任戈迪溫(Steven Goldstein)說,他要提醒大家的是,戰略模糊是美國用以維護自己利益所採取的政策,而美國自1979年實施的「一中」政策演變至今,其目的也是為了要讓美國能夠維持與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工作關係。

「要走向戰略清晰將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帶來破壞性的效果。如果戰略模糊能做適度地配置而且有同樣作用,那麼戰略清晰就不是一個會被考慮的東西,至少從美國的觀點來考量是如此,如果它想持續與台海兩岸都保持工作關係的話。」

連結:台海战略模糊日趋危险,美学者撰文呼吁对台低调并给北京再保证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