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布林肯首次東南亞之行想組建「抗中同盟」?印尼媒體:我們不是盟友

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開啟任內首次東南亞之行。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剛剛參加完被媒體稱為「反華俱樂部」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又馬不停蹄開啟東南亞之行,上任以來首次對該地區進行訪問。

據路透社、香港《南華早報》12月13日報導,布林肯當天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他將會見印尼總統佐科,並於14日發表關於美國「印太戰略」的演講,隨後還將訪問馬來西亞和泰國。

報導分析認為,由於東南亞地區已成中美競爭的「關鍵舞臺」,兩國之間的影響力之爭日趨激烈,拜登政府正試圖加強與該地區的經濟和安全合作,以扭轉川普執政時期「失信」於東南亞的種種行為,並建立對抗中國的「統一戰線」。

為此,布林肯此行不僅可能會與東南亞國家商談經濟合作框架,還可能就防務、網路安全和空間能力等領域展開合作。有專家直言,美方想要開展這類「合作」的慣常做法,就是毫不掩飾地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論」。

不過,此番布林肯首站即到訪此前被拜登政府「冷落」的印尼,12月13日淩晨,當布林肯飛機還未落地,印尼媒體《雅加達郵報》就發文直言印尼和美國並非盟友,「交情並不深厚」,可以合作,應當保持距離。

而其他學者則認為,美國想要在東南亞建立一個「抗中同盟」,這一目標不太可能會實現,因為該地區也要考慮中國的態度。分析人士還提醒,相比于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美國同印尼、柬埔寨和老撾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關係也很重要,但同時敦促拜登政府,不要誇大打「中國牌」的作用有多大。

川普「失信」於東南亞,拜登「找補」

據路透社報導,此次東南亞之行,是自拜登政府今年年初上臺執政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首次前往該地區訪問。

出訪前,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外交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告訴記者,布林肯將緊跟美國總統拜登的目標,把與東盟的接觸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討論重點是在中國的「欺淩」之下加強該地區安全基礎設施,以及美國印太經濟框架的願景等。

在拜登政府看來,東南亞地區對於努力抵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至關重要,但由於美國在川普執政時期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目前在該地區缺乏正式的經濟合作結構,所能施加的影響力有限,而中國的影響力則不斷擴大。

雖然拜登政府尚未闡明所設想的經濟框架將包含哪些內容,但據克裡滕布林克透露,該框架將側重於貿易便利化、數位經濟、供應鏈彈性、基礎設施、清潔能源以及勞工標準等。

分析人士和外交人士表示,布林肯此行可能會試圖說服東南亞國家接納從中國轉移生產的美國公司,以此作為確保敏感供應鏈和發展融資努力的一部分來爭取各國支持,但沒有跡象表明,他願意提供該地區渴望的進入美國市場這一條件。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地區經濟學專家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說:「本屆美國政府有責任拿出一項經濟戰略,向我們的盟友和夥伴表明,我們致力於在該地區開展長期經濟接觸。目前推出的方案在這方面有希望,但仍需進一步充實。」

在古德曼看來,拜登政府的計畫有局限性,但仍具吸引力。「如果你是越南、印尼或泰國,你就會想努力成為蘋果公司重新部署的組裝生產地,這些國家對很多內容感興趣,在說服他們之前,還需要提供更多細節。」

路透社還援引了一名亞洲外交官的話,這名外交官認為,拜登政府今年的一系列動作表現出了想要加強與東南亞接觸的誠意。「但他們在經濟上對中國沒有回應。」他說:「中國在這方面領先了20年,美國需要做些什麼來説明欠發達的東南亞國家,派遣航母是不夠的。」

布林肯不再「冷落」印尼,當地媒體不買帳

對於布林肯的此次東南亞之行,香港《南華早報》則報導稱,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該地區在美國政府此前屢次背棄承諾而感到不安之後,布林肯訪問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四天行程是一種「積極的外交姿態」。

以行程首站印尼為例,此前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和副總統哈裡斯曾於7月和8月訪問了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這些國家,然而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們的一系列「高調訪問」中,卻繞過了印尼,這讓許多印尼人感到受到了「冷落」。

印尼大學國際關係講師穆罕默德·阿裡夫(Muhammad Arif)說:「(布林肯的)行程表明,美國正在考慮印尼在該地區的中心地位,我認為美國方面越來越意識到與印尼合作的戰略價值。」雖然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和助理國務卿克裡滕布林克也曾訪問過印尼,但他認為,國務卿本人到訪突顯出「印尼在拜登政府眼中的重要性」。

CSIS的東南亞專案主任葛列格·波林(Greg Poling)則表示,美國在該地區的首要任務一直都是圍繞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展開的,印尼並不在其中,自拜登就任以來,對印尼的外交關注不夠。早些時候,有分析人士呼籲美國優先考慮同印尼的關係,並強調了印尼「當前和未來在東盟中的影響力」。

不過,對於美方此時才想到印尼,當地一些媒體並不感到興奮。有媒體就認為,印尼應當同美國保持一定距離。

印尼英文日報《雅加達郵報》12月13日就發表了一篇題為「印美關係:布林肯先生,我們還是喝咖啡吧。」的評論文章。文章將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關係,比作兩人見面後分別是去喝啤酒和喝咖啡的關係,以此強調,出於歷史和意識形態等原因,印尼和美國僅僅只能算是喝咖啡的合作夥伴,而非喝酒的盟友,意指兩國關係「未達火候」。

前往東南亞三國,除了談經濟合作框架,《南華早報》指出,布林肯對該地區的首次訪問還意味著,美國將進一步與東南亞展開更廣泛合作,領域涉及防務、網路安全和空間能力等。

據報導,本月早些時候,美國陸軍部長克裡斯汀·沃姆斯(Christine Wormuth)在出席CSIS的一場視頻活動時聲稱,美軍的關注足跡需要從傳統意義上的東北亞擴大到東南亞,加強網路安全和空間能力,為與中國的「潛在衝突」做準備。

沃姆斯還稱,為此,美國陸軍正開展太空和網路電子戰演習,加強與印尼、泰國、印度等國的軍事聯繫。CSIS一名在印尼的研究員認為,美國可能會與印尼合作,説明對方構建網路安全能力,並説明培訓印尼的情報機構。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的研究員柯林·高(Collin Koh)直言,美國做這些事的方法絲毫不加掩飾,就是將所謂「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作為一種「證據」,以此推動這類合作。

不過,報導指出,這些「新興但敏感的領域」最有可能吸引那些與美國有著長期防務和安全關係的國家,比如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但對於柬埔寨、老撾和緬甸而言,加強與美國防務和安全關係方面的動機很小,這些國家都在中國的戰略和經濟影響範圍之內,它們會優先發展並保持同中國的經濟和戰略聯繫。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高級訪問學者、前五角大廈官員德魯·湯普森(Drew Thompson)就認為,美國陸軍部長沃姆斯的言論標誌著美軍戰略前景的改變,此前,美軍主要關注朝鮮半島。

他認為,沃姆斯說的話是一種緩慢而穩定的承諾表達,不是立即發生的,她試圖讓人們考慮更為多元化的關係和資源,這樣美國軍隊就能有更多機會考慮在東南亞的合作。

不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卡爾·塞耶(Carl Thayer)認為,「每一種雙邊關係都需要以讓接受國感到舒適的速度發展」,美國想要(在東南亞)建立一個願意對抗中國的盟友夥伴網路,這一目標不太可能會實現。

此處,《南華早報》提到了2016年韓國同意部署美國的「薩德系統」,此事引發了中方的強烈反對,最終為保護經濟利益,韓國政府改變了立場。

RSIS研究員柯林·高指出,東南亞國家不會公開支持部署美國敏感的飛彈,諸如「薩德」,因為它們擔心激怒中國。

同時,柯林·高還強調,就算「中國是一個突出因素」,但並非美國所有的安全領域接觸都應該通過打「中國牌」來處理。「美國需要非常小心東南亞的政治敏感性,這決定了防務活動的範圍和程度。」

他說:「允許‘中國威脅’因素淩駕於此類擔憂之上,不能等同於是和東南亞國家進行更深層次軍事合作的好政策。」

連結:布林肯首次东南亚之行想组建“抗中同盟”?还没落地印尼媒体撰文:我们不是盟友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