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國降級與立陶宛外交關係,歐盟揚言和立陶宛一直站在一起

文/觀察者網

不到300萬人口的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不顧中國嚴正抗議和反復交涉,允許台當局以台灣名義設代表處後,周日即遭中國調整兩國外交關係為代辦級。但歐盟方面就自家成員國做法,不僅未有反思,還替立陶宛說話,並稱自今年夏天起就一直同立方站在一起。

綜合路透社、政客(Politico)雜誌等消息,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周日(11月21日)回應媒體時附和立陶宛,稱歐盟並不認為設立台灣代表處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原則。

他宣稱,自今年夏天(立方決定允許台當局設代表處)起,立陶宛就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持續脅迫措施,歐盟則一直同立陶宛站在一起。

但這位發言人同時還表示,我們在與中國交涉時以及發佈的公開聲明中已表明,這主要是中國和立陶宛之間的雙邊關係。

而就在歐盟表態之前,立陶宛經濟部長奧林·阿莫内特(Ausrine Armonaite)剛剛透露,立陶宛即將同美國進出口銀行簽署一項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因此結合上述歐盟表態,就有外媒認為這是美國和歐盟在該事件上同立陶宛站隊,並給予後者支持。

也許正是美歐的立場給立陶宛壯了膽。在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後,立陶宛副外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不光強詞奪理表示台代表處不具外交地位,還告訴政客雜誌,立陶宛將不得不相應地去修復與北京的外交關係。

同時,還有一位連姓名都不願透露的立陶宛高官更是自信擺爛,由於代辦已是最低一級外交代表,他認為現在反而是北京該頭疼的時候,再往下如徹底斷絕外交關係將會把立陶宛推向台灣,這對北京是災難。

而至於事態是否會如立方臆想的那樣發展,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明確告訴觀察者網,中國有一整套政治、經濟、軍事的政策工具,足以捍衛國家利益。中國宣佈和立陶宛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發出的信號是:第一,立陶宛的行為觸及了紅線;第二,中國肯定會採取措施報復;第三,除非立陶宛糾正錯誤行為,否則中國將持續推進相關反制措施。

沈逸表示,這樣的政治壓力,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確實可能不會立即清楚的感受到,但對領導人來說是重大信號。如果立陶宛一意孤行,不把台灣的所謂代表處關掉,之後還會有梯次升級的措施。比如驅逐對方大使,把大使館直接降為代辦處,乃至直接斷交等等。上世紀美國出售F-5E戰機後,我們就召回了駐美大使;荷蘭向台灣出口潛艇,我們駐荷蘭使館就變成了代辦處。也可以在用事實上降為代辦級的方法進行回應。這一輪中國採取公開宣佈降級的方式,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但同時保留了必要的彈性與靈活,這是中國對雙邊關係負責任的重要表現。

沈逸認為,中國的措施要與目標相匹配,一方面要清晰表達意志,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國際環境不會惡化,現在有諸多勢力正等著中國應對失當,加以利用。我們要有信心,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觸碰台灣問題紅線後,不付出代價,即使強如美國,也清楚代價所在,只能採取模所謂的模糊政策。

另一方面,早在今年夏天中國撤回駐立陶宛大使、要求正在隔離的立陶宛大使在隔離21天後抓緊走人時,歐盟也曾聲明過,不認為設立台灣代表處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原則。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明確指出,一個中國原則的含義不容歪曲。對於嘴上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實際上卻公然同台灣當局搞官方往來,甚至為台獨勢力月台的行徑,中國人民絕不答應。

11月18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也原話引述了歐方在與中國建交之初的承諾。張明大使指出,1975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委員會副主席索姆斯訪中,與中國就中國與歐共體建立正式關係達成一致。在台灣問題上,索姆斯表示,歐共體的所有成員國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就台灣問題採取了人民共和國所接受的立場。依照這些立場,我確認,歐共體不同台灣保持任何官方關係或締結任何協定。這一承諾對歐盟及成員國構成法定義務和約束,歐方應該言而有信。

張明大使強調,一些人似乎認為台灣是一張可以打、很好打的牌,認為可以通過它損害中國的利益。這種行徑絕不可能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只會更加堅定中國人民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決心。

連結:中方降级与立陶宛外交关系,欧盟扬言和立陶宛“一直站在一起”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