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
文/紐約時報
拜登總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視訊會晤沒有對兩國已危險地螺旋式下降關係帶來任何突破。這本來就不是會晤的目的。
實際上,兩位領導人尋求的是避免讓美中之間的許多爭端升級為更廣泛的衝突。如果他們能把會晤時說的話變成某種程度上的關係緩和,那就算是外交上的成功了。
「在我看來,我們需要建立一些常識性的‘護欄’,」拜登在開場白中對習近平說,這個峰會相當於白宮羅斯福廳與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之間的一次Zoom通話。
習近平則稱拜登為「老朋友」,還把兩國比作了在大海裡迎著風浪共同前行的巨輪,不能相撞。
但在這個表面下是可能難以解決的分歧的暗流。
三個半小時的會晤結束時,兩國甚至沒能拼湊出一份聯合公報。幾十年來,兩國舉行峰會時往往會發表聯合公報,但習近平最近一次與美國總統舉行峰會,也就是2019年與特朗普總統會晤結束時,也沒有發表聯合公報,那是兩國關係惡化的標誌。
這次會晤也未達成任何協議,讓雙方官員小組就戰略核武器和網路空間衝突問題舉行進一步會談,不像拜登今年6月與另一個地緣政治對手、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峰會時那樣。
「我們未曾期望會有突破,」一位元政府高級官員在視訊會晤結束後不久對記者說。「沒有突破。」
雙方而是在各自發表的聲明中都強調了存在已久的爭論要點。這種聲明相當於一方對另一方不滿的羅列,幾乎沒有妥協的餘地。
白宮的聲明說,拜登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侵犯人權表示關切,還提了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和經濟政策」損害美國工人利益的問題。據中國的官方報導,習近平則把美國支持台灣稱為「玩火」,並明確警告,世界有退回到半個世紀前的超級大國對抗的危險。
「搞意識形態劃線、陣營分割、集團對抗,結局必然是世界遭殃,」習近平說,這明顯是指美國現政府的戰略支柱之一,也就是跟害怕中國或反對其威權模式的志同道合國家一起挑戰它。「冷戰的惡果殷鑒不遠。」
習近平用這個說法直接涉入了華盛頓正在進行的辯論,即這兩個大國是否正逐漸陷入一個類似冷戰的時期,還是中國與美國在經濟、貿易和技術上的深層次聯繫使得任何與以前美蘇關係的比較變得不可能。
這次會晤的基調提醒人們,拜登及其高級顧問分配給中國的角色保持不變,即中國(也許不可避免地)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他們拒絕用冷戰來比較美中關係,認為那過於簡單,正如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所說,「我們可以選擇不那樣做。」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國際體系的一員,中國沒退出的打算,」沙利文上周在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發表演講時說。「美國也沒有退出的打算,我們不會撤出印度—太平洋地區。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應對這一現實。」
雖然兩國領導人今年已通過兩次電話,但這次會晤的目的是複製以前的美中峰會,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兩國領導人一直無法舉行峰會,因為新冠疫情和國內的政治要務使得習近平自2020年1月起就沒有出過國。
白宮曾希望舉行面對面會晤,一個可能的時間是上個月20國集團的羅馬峰會期間,但最終得出結論,與其讓緊張關係愈益惡化的狀態延續到明年,不如舉行遠端會晤。習近平明年肯定有許多事要專心處理,北京將在2月份舉辦冬季奧運會,中共將在11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的統治預計將在這次大會上得到延長。
拜登已多次表示,美國應該有可能在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在某些問題上與中國對抗的同時,避免衝突的風險,無論是在中國沿海有爭議的水域還是在網路空間的暗影中。
拜登也想在他開始加強美國的國內競爭力後舉行峰會。就在與習近平舉行視訊會晤的幾小時前,拜登簽署了得到兩黨支援的基礎設施法案,他的助手將其作為美國重新聚焦國際競爭力的例子。拜登最近還簽署了禁止一些主要的中國科技公司(比如電信設備巨頭華為)在美國境內運營的其他法案。
一個國家視為加強本國經濟的措施,在另一個國家可能被看作是挑釁。
「兩位領導人都對兩國關係的現狀和對方的行為感到不滿,」曾擔任助理國務卿的丹尼·拉塞爾說,他參加過歐巴馬政府與習近平的會晤。「雙方也都考慮了兩國軍隊之間發生可能會迅速失控的事件的風險。」
一次會晤不可能解決兩國之間日益深化的巨大分歧。
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仍未解決,中國承諾購買價值38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但目前的購買量在12月31日的最後期限到來前還差1800多億美元。還出現了新的問題,或現有問題變得更糟,包括五角大樓的一項評估認為,中國正在迅速擴大本國戰略核武庫,可能正在放棄幾十年來的保持「最低威懾」的戰略。
政府官員拒絕討論視訊會上對核武庫增長說了什麼,只含糊地表示拜登「強調了管理戰略風險的重要性」。
據這名政府高級官員,峰會上沒有出現分析人士認為會提的其他話題,包括向外交人員、記者和其他人發簽證的問題,以及可能邀請拜登參加明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的事情。
許多人還預期雙方會努力建立一個討論爭端的論壇,就像小布希總統和歐巴馬總統設立的那種。美中雙方同意在更低級別的官員之間舉行會談。這點,以及兩國領導人在公開聲明中的語氣,給了人們緊張局勢可能至少會有所緩解的希望。
「雙方都說了讓兩國互不信任的關係趨於穩定的正確言論,」華盛頓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的安全專家但若雲(Rorry Daniels)說。「下一步的問題是,各方將如何調整政策,來適應這個方向改變。」
拜登今年9月與習近平舉行最後一次通電話後,兩國關係的基調至少有了一點明顯改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20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了會晤,他們在上週末再次通了電話。拜登的氣候變化特使克裡與習近平的特使謝振華在本月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上就有關問題出人意料地達成了協定。
據中國官方對這次會晤的描述,習近平暗示,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與美國合作的條件是穩定兩國廣泛的關係,這個立場與拜登的觀點有差異。
「雖然中美兩國正在進入一個關係緩和階段,但我們不知道這個階段會持續多久,關係會緩和到什麼程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成曉河說。「目前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就在這兩位元領導人舉行視訊會晤的同時,北京還舉行了另一個紀念「飛虎隊」的活動,這些美國飛行員曾在1941年和1942年幫助過抗日戰爭中的中國。
「飛虎隊的故事承載著中美人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深厚友誼,」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在活動中說。在承認了兩國關係目前緊張後,秦剛補充說,美中「應傳承兩國人民經過戰火淬煉的友好情誼」。
連結:“习拜会”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imes.com)
拜登習近平視訊峰會落幕,你該知道的幾個重點
文/BBC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時間週二(11月16日)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視訊會晤。這是拜登上台以來兩國元首的首次峰會。
會談的氣氛整體友好,兩位領導人都試圖使用緩和的語氣。拜登在開場白中對習近平說,兩國需要建立「一些常識性的護欄」,而習近平則將拜登稱為「老朋友」。
不過,美國白宮和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會談後分別發表了簡報,顯示雙方仍在幾個存在已久的爭議議題上「各說各話」,包括拜登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侵犯人權表示關切,而習近平則把美國支持台灣稱為「玩火」。
儘管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此次會談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但美國高級官員透露,雙方同意開展軍控談判。在會談後一天,兩國還宣佈給予對方媒體記者更多自由。
同意考慮開展軍控談判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週二(11月16日)表示,拜登和習近平在會談中已同意考慮開展軍備控制方面的會談。
在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個網上研討會上,蘇利文被問及拜登是否就中國擴大核武庫以及高超音速導彈試射與習近平進行了討論,他表示,拜登確實向習近平提出了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戰略穩定對話的必要性。
「兩位領導人同意,我們將尋求開始推進關於戰略穩定的討論,」蘇利文說。「這需要在領導人的指導下,由跨越安全、技術和外交的雙方高級團隊領導。」
蘇利文並未詳細說明會談會以何種形式進行,但他表示,中美戰略穩定對話將與美國和俄羅斯的正式戰略穩定對話不同,因為後者「成熟得多且歷史悠久」。
北京近段時間以來正迅速加強包括核能力在內的軍事力量。美國研究人員今年上半年發現,中國正在西北地區的沙漠中建造100多個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
今年10月,中國據報測試了一種可搭載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而美國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無法攔截。美軍最高將領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其形容為近乎「斯普特尼克時刻」,後者指上世紀美國和蘇聯競爭中,讓美國意識到落後的轉折點。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聽取了會談情況簡要介紹的中國官員表示,雙方尚未決定以怎樣的形式舉行軍控會談。這位中國官員稱,一個選項是讓兩國的非政府專家開展一場新的「二軌」對話。
這種非官方式的幕後外交經常被用來協助官員管理和解決衝突,這樣可以在不受正式談判約束的情況下探索解決方案。
放寬記者簽證限制
在峰會結束後,中美兩國還宣佈將互相放寬對對方新聞記者簽證的限制。此舉將緩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末期,中美互相驅逐記者的外交對抗。
根據雙方共識,美國將向中國籍記者發放一年多次的入境簽證。中方承諾,一旦美國的政策生效,將給予美國記者對等待遇。
此前,中國一直指責美國對中國駐美記者實行歧視性政策,所發簽證均為單次入境,中國記者離境後必須重新申請簽證。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時間星期二(11月16日)8點45分開始視訊會晤。
雙方就共同關切的領域進行了歷時三個半小時的對話。
拜登和習近平舉行視像會晤: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
據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日報》(China Daily)引述中國外交部消息人士的話,這是雙方在視訊會晤前達成的三點共識之一,經過了一年多的「艱難談判」。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提供了類似的表述,稱中國承諾允許已經在中國的美國記者自由離境和返回。美國國務院說,美方計劃為中國記者的類似待遇提供便利。
該發言人表示:「我們歡迎這一進展,但認為這僅僅是初步措施,」並補充說,「近年來,中國的媒體環境已經明顯惡化。」
2020年2月,美國決定將多家中國官方媒體列為「外國使團」,從而對其實施更嚴格的限制。
包括新華社和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內的五家媒體被告知,他們購買任何房產都需要獲得批准,並被要求提交所有員工的名單,中國譴責此舉是「政治壓迫」。
一個月後,中國驅逐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美國主要媒體的13名美國記者,並對美國記者申請簽證實施限制。目前尚不清楚新政策生效後,此前被驅逐的記者能否獲准重返中國。
台灣問題仍是焦點
自2018年以來,中美兩國就在貿易、軍事、人權、科技等多個領域存在分歧,但隨著台海局勢的再次緊張,台灣問題成為兩國的核心分歧之一。
在會談上,拜登向習近平表示,美國仍秉持長久以來基於《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堅決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行為。
蘇利文透露,習近平和拜登在台灣問題上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拜登甚至直接提醒習近平,在1970年代他擔任參議員時,曾投票支持《與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但習近平也在台灣問題上發出了幾乎是整場會談中最強硬的聲音。他表示,美國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
他還警告說,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中國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2021年10月10日,在台北舉行的「雙十節」慶典期間,一支軍機編隊飛行經過台北101大樓上空
在兩國元首的會談結束後,拜登就台灣問題回應記者提問,他模棱兩可的微妙回答再次凸顯了該議題的敏感性。
他週二(11月16日)在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對記者說,它(台灣)是「獨立的」,它「做出自己的決定」。
幾個小時後,拜登澄清稱,美國政府的台灣政策沒有改變,美國不鼓勵台灣獨立,而是讓台灣自己作出決定。
「我們完全不會改變我們的政策,」拜登對記者說。「我們不鼓勵獨立,我們鼓勵他們完全依循《與台灣關係法》的要求行事。」
沒有談北京冬奧會
白宮發言人安德魯·貝茨(Andrew Bates)週二(11月16日)表示,拜登和習近平會談時並未討論北京冬奧會問題。
早前曾有媒體報道,習近平可能在與拜登的會談中,邀請其出席北京冬奧會,但該說法並未得到兩國官方的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