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沙利文稱美國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拜登對中政策轉向?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

文/美國之音林楓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日前在接受CNN專訪時表示,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目標不是要遏制或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體制,而是要創造環境讓美中兩個大國在國際體系中共存。有分析將沙利文的此番話解讀為是華盛頓在今年年底前舉行美中首腦線上峰會前向北京釋放一些善意。但亦有分析認為,沙利文的最新表態並沒有跳脫國務卿布林肯提出的對中「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的框架,而是意味拜登政府打算以更理性務實的態度處理美中關係。

沙利文說:「我認為,以往(美國)對中政策的一個錯誤觀點是,認為通過美國的政策,我們將使中國的制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標。」

沙利文表示,拜登政府致力於打造一個更有利於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利益和價值觀的國際環境,並在這一體系中與中國共存(co-existence)。他說:「美國的中國政策目標是創造一種環境,使兩個大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必須在國際體系中運行。」

儘管沙利文也強調,美中之間仍是在進行一場競爭,但美國的目標不是遏制中國,這也不是一場新冷戰。

釋放善意?走向務實?還是放棄促進民主?

美國卡特中心高級顧問、《中美印象網》主編劉亞偉對美國之音表示,沙利文說拜登政府不謀求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應該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表態。他說:「沙利文說美國不僅不尋求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而且美國現在只關注在國際社會、國際的大環境下找到(與中國)合作的方式。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務實的提法。」

沙利文的此番表態似乎是正面回應了今年7月中國外長王毅在天津會晤到訪的美國常委副國務卿謝爾曼時提出的管理美中關係的「三條底線」。這三條底線分別是:美國不得挑戰、詆毀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不得試圖阻撓或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以及不得侵犯中國主權和破壞中國領土完整。

劉亞偉認為,他期望中方在沙利文做出這一表態後能夠給與積極回應。「至少美方說了,我不尋求改變你的政治制度,就是說這一條紅線肯定不會跨。」他說。

到目前為止,北京沒有就此發表回應。中國帶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官媒《環球時報》11月8日發表的社評對沙利文的表態做出了謹慎樂觀的回應。社評說,「儘管我們對中盛頓的戰略善意不抱希望,但仍然可以朝著積極的方向使用沙利文的表態。這樣的表態畢竟有助於中美關係的緩和,我們應當要求美方落實該表態,減少對中國內部事務的政治干預。」

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級研究員、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這是拜登政府在對中政策上做出的一個重要決斷,就是要與特朗普政府的對中政策區分開,不否認中共執政的合法性,為美中全球議題上的合作創造空間。

「從根本上說拜登政府不把挑戰中國政權合法性或者改變中國政權作為他的對中政策目標,」她說,「我認為拜登和他的團隊還是採取了一條更加溫和、更加理性的路線。」

不過《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星期二(11月9日)針對沙利文「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的發言提出了擔憂。他在推特上表示,「一旦落入這個認知誤區,西方人就會放棄促進和幫助中國民主化的努力,而一旦放棄了促進中國民主化的努力,他們就可能轉而認為,西方必須學會和專制的中國和平共處。那就更糟了。」

10月6日,沙利文在瑞士蘇黎世與中共級別最高的外交官員、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舉行了會晤,雙方原則上同意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年底前以視頻方式舉行峰會,但會晤的日期尚未宣佈,有關細節也仍在敲定之中。

重開領館、放鬆簽證未獲證實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11月4日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美中雙方有可能會在峰會後宣佈重開此前關閉的總領館以及放鬆簽證限制的措施。如果屬實,這將是美中關係轉暖的新跡象。但美中雙方都沒有證實上述報導。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利伯曼(Dean Lieberman)在一份聲明中說,「有關重開領事館的報導是不準確的,甚至沒有考慮或討論這樣的事情。」聲明還說,「這次會晤是我們正在進行的負責任地管理我們兩國之間競爭的努力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尋求取得具體成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表示,有關報導是「猜測性的」。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 政治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魏茨(Richard Weitz)並不認為美中關係已經觸底反彈,雙方在幾乎所有重大議題上的分歧都沒有縮小,他也不預期拜習的線上峰會能夠取得任何重大突破。

「我認為,那將是一場類似普京-拜登峰會的會晤,聚在一起,交換看法。而且(拜習會晤)還只是線上的,甚至不是面對面的。」他說。

上個星期,美國五角大廈向國會提交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正在快速擴充戰略核武庫的建設,到2030年擁有的核彈頭可達到1000枚。報告警告說,隨著中國陸基和海基核能力的提告,中國可能已經具備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

四名民主黨國會議員致信拜登總統,敦促他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優先考慮核武器戰略協議,包括增加透明度以及採取可以避免潛在軍備競賽的措施。

魏茨表示,習近平可能不大可能願意與拜登討論核軍控的問題。他說:「中國可能會嘗試把其核武庫擴充到美國和俄羅斯的水準上,然後可能才會願意談判,但在那之前我不是很樂觀。」

台灣議題仍將是美中博弈焦點

除此之外,台灣議題也是制約拜登政府與北京緩和美中關係的一個主要障礙。星期二,四名美國聯邦參議員和兩名聯邦眾議員搭乘一架美國海軍飛機抵達台北松山機場訪問。中國國防部已對此表示反對和譴責。

在另一方面,白宮已經宣佈將在12月9日和10日召開線上的「民主峰會」(The Summit for Democracy),共有100多個國家獲邀,這是拜登的競選承諾之一,而台灣也收到了美國的要求。屆時台灣方面將以什麼樣的級別和規模參加正是北京迫切關注的。這或許也是拜習線上峰會尚未敲定時間和細節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美印象網》主編劉亞偉說,希望台灣參加民主峰會不會成為引爆又一場美中危機的導火索。他表示,峰會線上上舉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低台灣代表團參會的政治敏感性。

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如何回應台灣政府參加民主峰會將考驗北京領導人的政治智慧。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看到蔡英文參加民主峰會畢竟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或者說是在政治上很難接受的一件事,」她說,「到底想因為民主峰會掀起多大的波瀾,這個是中國需要做出的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