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召開,世界關注「中共第三份重大歷史決議」
文/觀察者網
「會議具有里程碑意義」,「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這樣的決議只有兩份,分別在1945年與1981年。」11月8日,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內的多家外媒,都在報導十九屆六中全會時進行了這樣的解讀,稱「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即將出爐。
還有文章發現,前兩份「歷史決議」的標題都使用了「問題」一詞,這次則提到了「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
有港媒評論道,當前的時代環境與歷史背景完全不同,中國國力空前提升,這份決議「將是中國進入‘強起來’新時代之後又一集結號與動員令」。
「重量級會議」象徵「加速進入二十大時間」
11月8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
路透社中文網將十九屆六中全會稱為一次「重量級會議」:時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按慣例以閉門形式舉行的此次全會,被外界視作在歷史時間節點下的一場具有全域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
有港媒評價說,對於一年後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來說,此次六中全會也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它的召開象徵著加速進入二十大時間。文章梳理道,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共中央委員會五年召開七次全會基本形成慣例,程式更加規範,且每次全會都承擔相對固定的職責。
「一中全會通常擔負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的重任;二中全會通常為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國家機構推薦領導人選;三中全會通常就經濟改革發展作出重大決策,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推出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中全會主要議題是‘五年規劃’,如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議;六中全會通常就党的建設作出重大部署;七中全會一般就在中全會前後一周左右,承前啟後,為即將召開的中全會進行檔及程式的準備。」
而會議的主要議程之一,就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稿。
CNN發現,中國歷來注重回顧、記錄歷史。被視為「嚴厲示警」的蘇聯解體,被認為與「歷史虛無主義」有關。而即將出爐的「歷史決議」不光是書寫歷史,還會影響當下和未來。
英國《衛報》援引分析人士稱,四天的閉門會議預計將產生一份關於黨的歷史的決議,這將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國內政治和社會。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指出,這次會議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發表重要聲明的常見場合,具有里程碑意義。「歷史決議」,是對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決議發表為止歷史的正式總結。
「這樣的決議歷史上只有兩次」
觀察者網注意到,法新社、印度亞洲國際新聞通訊社(ANI)等多家外媒強調這份「歷史決議」的時間點很關鍵,並稱這樣的決議歷史上只有兩次,分別在1945年和1981年。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有兩個歷史決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增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促進了人民革命事業的迅猛前進和偉大勝利。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完成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而載入史冊,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彭博社稱,時隔40年,一份對中國歷史的官方宣言已被列為會議議程的首要事項,這可能意味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醞釀重大變化。
美聯社援引學者表示,這將是中國共產黨100年歷史上的第三份重大聲明。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陽評論稱,這份檔將從本質上總結中國擺脫外來勢力、經濟崛起以及成為世界強國的歷程。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謝茂松對《南華早報》表示,這項決議將總結「共產黨如何看待其過去的百年,以及未來百年將如何繼續發展」。
CNN則分析說,這次檔的標題表明,它的基調比前兩項決議更加「喜慶」和「具有前瞻性」。
香港《大公報》評論文章寫道,這將是中共百年黨史上,繼1945年和1981年之後第三個歷史決議,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分量和歷史分量,遠超一般檔。當前的時代環境與歷史背景完全不同,中國國力空前提升,國際地位日益鞏固,開闢成功道路,新的歷史決議側重全面總結「成就」和「經驗」。
文章結尾回顧說:「1945年的決議,從思想上信念上加強了中共全黨的團結,有力支撐了贏得解放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1981年的決議,標誌著改革開放新時期撥亂反正任務基本完成,中國走出泥沼,進入了‘富起來’的快車道。2021年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審議的歷史決議,將是中國進入‘強起來’新時代之後又一集結號與動員令。」
《紐約時報》認為,這份決議可能會提供一份對現代中國的全面描述。雖然決議與歷史有關,但將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政治和社會。作為此類文件中的第三份,它將決定如何在教科書、電影、電視節目和課堂上講述中國現代史。
文章還稱,新決議將反映黨內的自豪感。前兩份有關歷史的決議標題使用了「問題」一詞,但這次標題與中共「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有關。很多中國人也支持對黨的歷史的自豪描述,認為生活的改善與之有關。
在世界如此關注中國對過去的自我評價之時,8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補充認為,中美貿易戰急劇升級造成的中美戰略衝突,以及新冠疫情,是過去這幾年對中國衝擊最大的兩件事,並都在初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定恐慌,中國社會的信心一度面臨考驗。
但是,「溫和的中國社會戰勝了國際政治頂級衝突找上門來時的忐忑不安,實踐了‘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穩健戰略」。「危急時刻又是中央的沉著穩健力挽狂瀾,僅僅兩三個月,世界的抗疫形勢奇跡般地逆轉了,中國從穀底邁上了戰略主動的高地。這一役充分展現了中國體制的優勢,重塑了中國人圍繞中西對比的諸多認識,中國社會的政治自信再次得到了根本性的鞏固。」
胡錫進回顧說,過去幾年中國經歷了作為一個大國的「成年禮」,我們的物質更豐富了,實現全面小康,脫貧攻堅成就斐然,同時我們變強壯了,身體和精神上都如此。這個世界上誰都休想再恐嚇我們,什麼樣的衝擊也都難不倒我們,中國的綜合國力增添了一個心理強大的關鍵項。中國必將因此更有韌性,也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更有信譽,不怒自威。
連結:六中全会召开,世界关注“中共第三份重大历史决议” (guancha.cn)
中共召開六中全會,為習近平「個人定制」第三個歷史決議
文/BBC中文羅四鴒
中共召開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簡稱「六中全會」), 會議期間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將是中共百年歷史上第三份歷史決議。
據官方新華社報道, 為期四天的六中全會於11月8日上午在京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就決議的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該討論稿目前沒有公開, 但史學家和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份決議在理論上不可能有什麼突破,歷史意義非常有限,就是為習近平一個人定制的。
第三個歷史決議是 「個人定制」?
中央黨校退休教授、黨史專家蔡霞將這份新決議比作是民國初期為當時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專門創辦的《順天時報》。「所以說,這份決議還沒有出台就失去民心,更別說認同,」她說。
作為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袁世凱因上任後不久改帝制被趕下台, 在位僅80余天,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皇帝」之一。
2018年初,中共掌控的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改草案,刪除了國家正、副主席連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對這一舉措的廣泛解讀是試圖為習近平「無限期」執政掃清了障礙。
中國政治學者胡平認為, 習近平在這個時候出台「第三份歷史決議」 ,無非是為明年的「二十大」連任做鋪墊。 他分析稱,現在中共格局是三合一: 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和國家軍委主席三個職務集於習近平一人之身。如果他明年不能連任總書記,就不能連任國家主席。所以,明年是否能連任黨的總書記對習近平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這麼多年來,他強化自己的個人權力,清除異己,在社會甚至黨內高層都造成一種普遍的恐懼,但不到最後,他心裏都不會踏實,所以要用歷史決議的方式強化自己的地位,(決議)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為明年連任總書記做凖備。」
「六四」學生領袖王丹說, 不管習近平在明年「二十大」能否順利連任,他都需要這樣一個決議鞏固自己的領袖地位。「若是可以連任,就增加了連任的合法性;若是不能連任,他就可以有一個光輝總結。雖然這樣一份歷史決議其實(對他的連任)並不會有什麼實質影響,」他說。
開歷史倒車的「第三個決議」?
中共歷史上曾做出過兩份歷史決議。第一份是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在1945年六屆七中全會上作出的《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二份是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第一份決議批判對象主要是王明的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確立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共黨內的領導地位。第二份決議重點是建國以來的思想政治運動,尤其對「文革」和毛澤東進行了評價,在政治上否定了「文革」,但對毛做出了「三七開」的評價,並確立鄧小平在第二代領導的核心地位。
11月6日,新華社發表題為《習近平帶領百年大黨奮進新征程》特稿,將習近平之前的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描述為「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代表」,而稱習近平是「眾望所歸的核心領導」。近年來,圍繞習近平的個人崇拜之風越來越明顯,而專家們也認為,這種被第二個歷史決議已經否定個人崇拜之風以及專斷獨裁將會在第三個決議再現並得到肯定。
胡平分析稱,即將出爐的第三個決議可能會是對第二個歷史決議的否定。 他說,除掉官話、套話,1981年的第二個歷史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裏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反對專斷,反對個人崇拜,批評毛澤東破壞的集體領導原則,把個人凌駕於黨中央之上,把黨的權力集中於個人。 「這是第二個歷史決議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和第一個歷史決議不一樣的地方,第一個歷史決議確立了毛澤東個人的歷史地位,第二個決議可以說是對之前的決議的糾正,」他說。
「因此,這個第三個決議會是對第二個歷史決議中這一點的否定, 因為實際上,自從習近平上台之後,就不斷把權力集中於他一個人手裏。」
胡平解釋稱, 三年前的修憲,取消對幹部領導任期限制,實際上讓習近平的權力達到了和毛澤東同樣的高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鄧小平。比如說,「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和憲法都是在他去世之後寫進去的,「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也是在江澤民、胡錦濤分別下台後才被寫進去的,但是習近平仍在位,他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成了黨章和憲法的一部分。
蔡霞認為,要認識到「第三份歷史決議」的出台,首先要認識到「第二份歷史決議」的歷史局限性。她說,1981年鄧小平做出第二份決議,最大的功勞是對文革做了否定,掃清了中國進步的障礙,推動中國繼續往前走;但局限性就是阻擋了全黨(參加討論那個歷史決議高級幹部會議的)四千多人對毛澤東錯誤進行深入追究,對毛思想進行深入的批評。
蔡霞認為,第三個決議會繼承第二個決議的這個缺陷,並且可能會在第三個決議裏變本加厲地放大毛的位置。「這個國家進步不容易,倒退卻是一步就回去了,」她說。
蔡霞同時認為,第三個決議也不會簡單否定鄧小平,因為否定鄧小平會不得人心,但是可能會虛晃一槍,繞過鄧的改革開放遺產,直接讓毛的那一套借屍還魂,所謂前後三十年互不否定。
「不否定,並不代表他不想否定,而是客觀上是有阻力的。因為不敢觸動『六四』,要否定鄧小平就會牽扯到如何評價鄧小平,就要清算『六四』,因為是他下令開槍的。」
對此, 王丹也說第三份歷史決議表面上都不會推翻過去的歷史決議,對於「六四」會延續之前的說法,甚至是一個字不差或一個字都沒有。
特拉華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程映虹就這個決議的文本指出了兩個可能性: 第一, 以習近平路線為綱重新梳理一遍黨史,強化習近平在黨史中的正統地位,尤其會強調習近平和毛澤東等「第一代」中共領導人的直接繼承關係,會進一步淡化過去曾經有過的對毛澤東時代災難性路線和政策的反思,強調那個時代的艱辛探索和今天民族復興的關聯。
第二,在一貫的革命話語之外強化民族主義話語,把中共革命的歷史合理性和統治的合法性說成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的延續,以歷史敘述來強化自己的合法性。
「中共近年來一直強調說過去的革命是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現在的體制是為了延續中華文明,不再強調階級壓迫、階級矛盾、階級鬥爭等等, 所謂『復興』和『崛起』都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程映虹教授說。
「這個話語現在已經到了把中共等同於中華民族、中國文明和中華文化了,而在過去,則主要是代表階級。現在這個黨、這個體制就是『中國』、『中華』等等的道成肉身。對於外國人來說,要理解這種歷史敘事也很簡單:就像在你的國家,一個執政黨或者一屆政府把它自己說成是這個國家、這個文明、這個文化本身。」
文革研究專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宋永毅指出,實際上,習近平在年初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已或明或暗地推翻了否決了鄧的第二個決議。他說,縱觀習版《簡史》並與鄧的《歷史決議》做詳細比較,不難看到編者釋放出了一個為「文革」翻案的極其危險的信號。它首先蓄意混淆「教訓」和「經驗」的界限,在哲學上和邏輯上把文革的「沉痛教訓」暗度陳倉改為「寶貴經驗」。
它然後用「探索」和「曲折」等模糊的和極不嚴肅的字眼來為毛澤東和執政黨該負責的「文革」等政治災難開脫。最後,它又利用「文革」時期個別和局部的所謂科技和經濟的「偉大成就」來沖淡和抵消全局上的政治災難和經濟損失, 宋永毅分析稱。
「在整部習版《簡史》,編者最不想否定的是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個人獨斷等專制的領導作風。這其實正是習近平最近十年來身體力行之所在,」 他說。 「當然,在明裏,習版《簡史》仍然承認文革是一場『內亂』, 這又使習版《簡史》常常不自覺地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使人貽笑大方和不忍卒讀。」
第三個歷史決議:掃不進歷史的垃圾堆?
針對這份即將出爐的文件文本本身,蔡霞教授分析稱它會是個「四不像」的東西。
她解釋說, 第一,所有真正需要黨深刻思考、總結反思的痛點都不敢觸碰,最多就是簡單陳述下,毛澤東讓中國人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人富起來了、習近平讓中國強起來了,像流水賬一樣擺一擺過去的歷史; 第二,決議想做出一個結論又不敢推翻前面的結論,更不敢深入思考,因此所有的結論都會從習近平這十年來做,評功擺好,差不多就是十九大報告的樣子,再加上最近的防疫; 第三,絶對不會有任何思想性學術性可言,沒有任何的歷史高度,除了一堆垃圾語言外,不會有任何東西,因為語言表達習慣還要符合習近平的文化水平。
借用一位朋友的玩笑,蔡霞說:「以前人們喜歡說把不好的東西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這個文件恐怕連歷史的垃圾堆都找不到,不夠格。」
胡平和王丹亦認為,第三份歷史決議在文本內容上不會和十九大報告或是今年年初中共建黨一百年推出的最新版本《中國共產黨簡史》有太大區別。
「唯一能想到的可能就是給習近平更多的高帽,當然,帽子還不能重覆;此外,就是抗擊疫情的事情可能會花點筆墨,以為這是他的豐功偉績,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到了首位,中國政府的清零政策還會持續,」 胡平說。
戰爭和全球爭霸,習的戰略目標轉移?
中共歷史上的前兩份決議都實現了兩個目標,除開重組權力核心、確立新的核心領導人之外,還在黨的工作方面實現了戰略轉移。1945年毛澤東作第一份歷史決議的時候,除開批判早已失去權力的王明、博古等國際派、確立毛澤東的核心領導地位之外,還決定把黨的工作從農村轉向城市;1981年鄧小平作第二次歷史決議,把華國鋒趕下台,確立鄧小平核心領導地位外,還把黨的工作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
宋永毅說,習近平目前已經是核心地位,這個已經毫無懸念。所以,即將出台的第三份歷史決議要實現另一個目標只有兩個選項:發動戰爭和全球爭霸。當然, 這樣的戰略目標會不會在第三份決議中反映或委婉地反映目前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他說。
此外, 宋永毅指出,這個決議如何處理習近平和毛、鄧之間歷史關係也重點之一。他認為,習近平會揚毛抑鄧,以顯示自己的正統。在如何處理與鄧的關係上,宋永毅認為可能會有兩種辦法,一是不點名批評鄧;二是提出「共同富裕」,以便對抗鄧小平提出的「讓一部人先富起來」。
宋永毅說, 作為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習近平可能忘了, 共同富裕並不是他首創。 1953年,毛在統購統銷中首先提出「共同富裕」這一理念,但統購統銷的後果便是大饑荒,死了三千萬人;第二個提出的是鄧小平,他說讓一部人先富起來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便是「共同富裕」。
「說『共同富裕』的人不是幼稚的烏托邦信奉者就是政治騙子。毛是政治騙子,習也是政治騙子。」他說。
連結:中共召開六中全會,為習近平「個人定制」第三個歷史決議 – BBC News 中文
中共將出臺第三個「歷史決議」,習近平重釋黨史鞏固地位
文/紐約時報儲百亮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光輝形象在博物館裡歡迎著前來參觀中國幾十年來經濟成就展的民眾。中共的傳記寫手們把習近平的掌權崇敬地載入史冊,儘管他沒有暗示要退休。中共官方黨史的最新版本將全書(531頁)超過四分之一的篇幅用來描述習近平九年來的執政情況。
在中國近些年的領導人當中,很少有人比習近平更執著於歷史以及他本人在歷史上的地位,隨著他接近統治的一個關鍵特定時刻,這種對過去的癡迷已成為他政治議程的核心。本週一在北京召開的高層會議將公佈一份官方評價中共百年歷史的「決議」,很可能會鞏固習近平的地位,將他與毛澤東和鄧小平一起奉為劃時代的領導人。
雖然這表面上是關於歷史,但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決議幾乎相當於發給全國官員的聖諭,將塑造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政治和社會。
這份關於黨史的根本性檔是中共發佈的第三份類似檔。它必將成為一場激烈的思想灌輸運動的中心,將決定當局在教科書、電影、電視節目和課堂上如何講授中國現代史,並將為審查員和員警壯膽,讓他們更勇於對任何嘲笑甚至質疑共產主義事業及其「烈士」的人使用嚴厲的法律。即使在黨幾乎擁有絕對權力的中國,這項決議也將提醒官員和公民,習近平正在定義他們的時代、要求他們的忠誠。
「這是圍繞中共和習近平創造一個新的時間方舟,讓他乘著歷史的浪潮沖向未來,」住在紐西蘭的中國歷史學家白傑明(Geremie R. Barmé)說。「這並不真的是一份關於歷史的決議,而是一份關於未來領導人的決議。」
通過抬高習近平的地位,決議將在明年年底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之前鞏固他的權威,習近平很有可能在那次會議上獲得第三個任期。這份歷史文件可能會在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週四閉會後不久公佈,圍繞決議策劃的宣傳活動將有助於阻止對習近平歷史功勞的任何質疑。
現年68歲的習近平是中國幾十年來權力最大的領導人,他打擊腐敗、減少貧困、向世界投射中國力量的做法贏得了公眾的普遍支持。儘管如此,尋求在二十大召開前削弱習近平主導地位的黨內人士可能會把矛頭對準新冠疫情早期的應對不力,或給中國造成破壞的中美緊張關係。
這些批評也許屬於異端邪說,尤其是在決議公佈之後。在六中全會本周召開前的造勢宣傳中,中共主要報紙《人民日報》發文,稱讚習近平是擊敗了疫情和其他危機的「核心」領袖。評論文章將習近平譽為這個危險時代所必需的堅定領導者——中國的崛起可能面臨國內經濟風險,或受到來自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的敵意威脅。
「習近平無疑是駕馭歷史潮流的核心人物,」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一篇關於即將公佈的決議的文章中寫道。
這份決議可能會提供一份對現代中國的全面描述,通過給習近平的政策附上歷史使命般的莊嚴來幫助證明這些政策的正確。
按照中共檔對現代中國崛起的階段性描述,毛澤東領導國家反抗壓迫,鄧小平給國家帶來繁榮,現在習近平正在帶領國家進入一個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這個描述可能會被莊嚴地載入這次的決議當中。
習近平未來幾年的優先事項主要是:通過「共同富裕」方案減少財富不平等、降低中國對進口技術的依賴,以及繼續推進軍隊現代化、為可能發生的衝突做準備。
習近平的歷史觀「為證明中共越來越多地干預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的正當性提供了一個意識形態框架」,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說,他會說中文,曾與習近平進行過數次長時間會晤。
對習近平來說,捍衛中共的革命遺產似乎也是一種個人追求。他多次表示擔心,隨著中國與其革命根基的時間距離越來越遠,官員和老百姓失去共產主義信仰的風險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習近平引用一位19世紀儒家學者的話說。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曾在毛澤東和鄧小平手下擔任高級官員,習仲勳被毛澤東打倒後,習家人遭受了多年的迫害。與許多同齡人不同,習近平並沒有因此對革命失去幻想,而是繼續對党保持忠誠,並認為維護「紅色」遺產對中共的生存至關重要。
「作為革命家習仲勳的兒子,他有一種發出自內心的觀念,那就是,不能讓革命的成果付諸東流,」現任亞洲協會會長的陸克文說。
習近平還經常將蘇聯引以為戒。他認為蘇聯解體的部分原因是該國領導人未能根除「歷史虛無主義」,也就是對大清洗、政治迫害和政治失誤的批判性描述,從而侵蝕了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念。
新決議將反映中共出於防守的自豪感。雖然前兩份有關歷史的決議在題目中用了「問題」一詞,但據上個月的一個預備會議,習近平的決議將是關於中共「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
決議將把中共的百年歷史作為英勇犧牲和成功的故事呈現給國人,中共媒體已在一系列初步報導當中強調了這點。饑荒和清洗等痛苦時期將進一步被淡化,雖然會予以承認,但不會詳細描述。
習近平「將歷史視為一種用來抵抗中共統治面臨的最大威脅的工具」,美利堅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唐志學(Joseph Torigian)說道,他研究過習近平和習仲勳。「他也是那種將存在競爭關係的歷史敘事視為危險之物的人。」
許多中國人接受中共對黨史的自豪敘事,並將自己生活的改善歸功於中共。據統計,去革命舊址參觀博物館和紀念碑的「紅色旅遊」人次2019年已達到14億,習近平在國內視察時也總要特意去這種地方。習近平曾工作和生活過七年的村莊已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政治朝聖地。
據最近發表的有關這一主題的講話匯總,習近平曾在2016年說,「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習近平推出這份歷史決議是在仿效他的兩位最有權、最受官方尊敬的前輩。毛澤東主持起草了1945年的決議,在黨內樹立了自己的權威。鄧小平主持起草了1981年的決議,在承認毛澤東晚年給國家帶來災難的同時,維護了毛澤東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者的尊崇地位。這兩份決議都對政治鬥爭和不確定性起了限制作用。
「它們在黨內精英中建立了一個關於過去和未來的共同框架和共同願景,」德國弗萊堡大學研究現代中國的歷史學家丹尼爾·利斯說。「如果不把權力圈裡的人對過去的看法統一起來,就很難對未來達成一致的看法。」
整個一年裡,中國官員們已經接受了有關習近平歷史觀的培訓專案。專案的主要內容似乎是對即將出臺決定的預告,尤其是新的531頁長的中共「簡史」。
簡史用很長的篇幅頌揚了習近平在減少腐敗、減少貧困和推進中國科技進步方面取得的成就。簡史稱習近平在應對新冠病毒暴發上表現了「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定的決策」,該病毒是2019年在中國最早出現的。
維也納大學研究中共如何使用歷史的退休教授魏格林(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說, 新決議可能會在讚美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同時表明,只有習近平擁有解決中國崛起新時代所面臨問題的正確答案。
「他像是一塊能把過去所有正面東西都吸收進來的海綿——他認為的毛澤東和鄧小平正面的東西——他能將這些東西凝聚起來,」魏格林在說到中共對習近平的描述時說。在這種描述中,「中國自身歷史的盡頭是習近平。他已經達到了一個無法超越的高度,」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