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或將繼續加強 美國應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文/美國之音率方
作為美國的兩大長期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加強了政治、軍事和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中國和俄羅斯上星期還舉行了代號為「海上聯合-2021」的軍事演習。美國一知名防務智庫近期出爐的一份研究報告討論了緊密的中俄關係對美國及美國未來政策的影響,並稱美國軍方需為中俄加強合作的成果做好準備,以應對最終可能會發生的聯合軍事行動。
中俄合作的契機
2021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20周年,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已決定將合作友好條約延長五年。
今年上半年,中國方面與俄羅斯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旨在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加強科學研究交流,推進全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5月還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視頻連線,參加了兩國核能合作專案——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的開工儀式。
就在上星期,中俄兩國在俄羅斯彼得大帝灣開始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21」的軍事演習。中國專家稱此次演習更具實戰色彩。
中國與俄羅斯在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似乎已越來越密切。美國戰略政策研究機構蘭德公司在10月發表的一份新研究報告中表示:「中俄是歷史悠久的鄰邦,70年來,兩國關係跨越了從衝突到結盟的所有國家間關係。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兩國關係緩慢改善,但自2014年以來,兩國關係變得更加密切。」
蘭德公司表示,綜合實力(aggregate power)和來自美國的威脅一直是中俄關係的核心。從2012年到2017年,這兩個因素的重要性尤為明顯,當時來自美國的威脅加劇,促使俄羅斯尋求與中國進一步合作。總體而言,經濟因素似乎並不是決定中俄整體關係的特別重要因素。
前北約發言人、智庫歐洲之友(Friends of Europe)高級研究員謝伊(Jamie Shea)認為中俄合作是因為「目前俄羅斯和中國在戰略上都需要對方。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聯盟」。
他對美國之音說:「這是兩個大國的自然反應,他們顯然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成員,但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裡,他們一直相當孤獨。」他還提到,中國需要俄羅斯來證明它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和1990年代華沙條約組織解散之後失去了所有的盟友。此外,兩國還發現他們的合作更容易得出這樣一種說法,即「威權主義比他們所說的混亂的民主更有效、更穩定」。
更加緊密 難捨難分?
報告預計,由於力量平衡的趨勢以及美國繼續奉行的政策,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關係或將在一般合作層面進一步加強。
報告說,從當前的綜合實力及美國的政策趨勢來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將繼續加強,並保持合作關係。「這無疑是俄羅斯和中國分析人士的共識,」報告寫道,「大多數俄羅斯專家對莫斯科和北京關係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並預計目前的趨勢將持續下去。同時,中國專家將中俄關係描述為‘穩定’或‘相對穩定’,並認為這種情況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持續下去。」
蘭德公司基於其世界力量指數和另外兩項經濟預測進行評估,隨著俄羅斯和中國的綜合實力持續接近美國,到2022年,中俄兩國的關係將日益密切。而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該機構還預計中國將在海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但並不確定中國的實力何時會超過美國,到那時,中國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關係以制衡美國的動機可能會減弱。
鑒於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意識形態、兩國對美國的看法以及美國對兩國構成的軍事威脅等因素,報告預計中國和俄羅斯在保持合作的同時繼續改善他們的政治和軍事關係。「俄羅斯和中國很可能繼續舉行雙邊峰會,並在多邊場合進行合作,2018年6月在中國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兩國的軍事關係也有可能改善,但仍停留在合作層面。俄羅斯可能會繼續向中國出售S-400導彈等高科技系統,並尋求在飛機發動機或海軍造船方面的更多合作機會。
報告還提到,在經濟關係方面,中俄貿易和投資可能會增加,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可能會持續上升。中國在俄羅斯的現有投資將繼續存在,可能還會達成一些較小的協定,但更大的貿易或投資協議將取決於中國領導層施加的額外政治壓力,而這種壓力不太可能出現。
蘭德公司也表示,雖然中俄關係目前處於積極的軌道上,但兩國關係也有可能遇冷。報告提到,中國和俄羅斯也可能會繼續定期會晤,並在多邊論壇上共同努力,但他們的合作不會像現在這樣意味著共同利益。「我們認為,如果西方國家放棄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尋求與俄羅斯持續的積極互動,這種結果是可能的。」
謝伊也提到,俄羅斯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非洲等地有重大戰略利益,而中國則更關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等地。他說:「我認為在短期內,這是一場權宜之計的婚姻,雙方都看到了結合在一起的短期利益,但是否能長期存在,我覺得這裡有個問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戰略政策研究所教授保羅·迪布(Paul Dibb) 則認為,中俄兩國目前還不是某種形式的北約聯盟,而是在對抗和不信任西方的情況下日益加強的戰略結盟。
迪布還提到,兩國並非完全是地緣政治上的支援,他們仍然有分歧的領域。他說:「中國沒有在聯合國投票支持俄羅斯接管克裡米亞。相反,中國投了棄權票。中國對俄羅斯向越南出口軍事裝備並不十分滿意,因為越南與中國關係緊張。中國也不同意俄羅斯向印度出口軍事裝備……但在關鍵性的戰略問題上,面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他們非常一致。」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博士生貝洛(Dani Belo)則表示,在談及中俄關係時,「如果我們從表面上看,我們只看政治合作或聯合聲明、諒解備忘錄和聯合軍演,我們似乎很容易將其判斷為異常強勁或長期的東西……但中國和俄羅斯也是重要的地區競爭對手。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
一名中國軍人2018年6月8日在北京人大會堂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京而舉行的儀式做準備。
報告還提到如果中俄兩國繼續加強合作,有可能會挑戰美國的利益,美國也需要做出一系列可能的回應。
愛沙尼亞外長、拉脫維亞外長和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日前在接受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專訪時說,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必須對來自莫斯科和北京的挑戰保持警惕,否則將有促使新侵略的風險。
安德魯·雷丁(Andrew Radin)是蘭德公司政治學家,也是報告的作者之一,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在各類挑戰中,中俄的軍事威脅是最實際和最切實的。
他說:「繼克里米亞之後,美國顯然對俄羅斯的侵略感到擔憂。長期以來,美國還一直擔心中國可能在印太地區構成威脅。所以我認為軍事方面的挑戰在某種程度上更切實。」
蘭德公司的報告提到:「在目前的軌道上,我們可以預期俄羅斯將繼續向中國提供更先進、高端的系統和技術,儘管莫斯科仍然可能保留其最好的能力,其支持的數量仍然取決於其他政治、經濟和安全考慮……兩國也有可能進行聯合研究,可能遵循俄印合作的模式,或者在網路安全方面進行新的合作。」此外,中俄還可能會在全球軍事存在方面加強合作。
報告認為,美國和美國軍方在影響中俄關係的軌跡方面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但報告仍為美國軍方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考慮到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可能性,美國軍方必須做好準備,應對兩大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越來越複雜的武器系統。
英國《金融時報》近期援引五位知情人士的話說,中國在8月份測試了一種武器,這種武器環繞地球飛行,然後朝向一個目標飛行,但卻沒有擊中目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否認了這種說法。他在記者會上回應說:「此次試驗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技術。這對於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可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世界上有多家公司都開展了類似試驗。」他還表示,這不是導彈,而是一個航天器。
儘管中國官員予以否認,但超音速技術的軍事應用仍令美國官員擔憂。路透社報導說,美國裁軍大使伍德(Robert Wood)星期一(10月18日)表示,超音速技術(Hypersonic technology)是美國一直擔心的,美國也一直沒有追求這項技術的軍事應用。
他還表示:「但我們看到中國和俄羅斯非常積極地尋求使用這項技術並將其軍事化,所以我們不得不對此做出應對……我們只是不知道如何防禦這種技術,但中國和俄羅斯也不知道。」
雷丁說,美國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來觀察對手開發的新技術,並為此做好準備。他說:「我們最近看到美國對中國使用超音速武器、發展超音速技術做出了回應。這裡的問題是,俄羅斯和中國合作的具體關注點是什麼?這與美國在技術領域已經做好的準備有何不同?」
他接著說:「我認為主要的風險是俄羅斯更容易獲取中國技術,中國也更容易獲得俄羅斯技術。因此,這更多的是一個新技術快速擴散的問題,或者不同的參與者能夠獲得他們可能無法獲得的東西。這就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挑戰,讓世界各地為這些新技術做好準備,也許比美國預想的要快。」
蘭德公司的報告還提到,中俄聯合軍事計畫的可能性使美國的軍事考量複雜化,應該促使美國重新評估應急計畫。例如,中俄合作應對朝韓半島安全危機的可能性是合理的,這引發了一種擔憂,即一旦發生這種危機,雙方將共同努力限制美國的行動自由。在極端情況下,中國和俄羅斯在某些領域的能力完全整合,將顯著增強本已具有挑戰性的威脅環境。
報告還認為,中俄兩國利用彼此目前有限的區域外資源和足跡,增強全球存在的潛力,增加了在全球範圍內與這些力量接觸甚至對抗的可能性。美國軍方應該期待在區域外或應急行動中更定期地遇到中國和俄羅斯軍隊,並發展適當的技能,以及希望在非對抗性的基礎上與他們接觸的規程。
貝洛(Dani Belo)則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更多的是在使用非軍事手段,通過經濟手段、網路工具等方式以實現他們想要的外交政策目標。
文章連結:报告:中俄关系或将继续加强 美国应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voachinese.com)
蘭德報告:中俄關係繼續加強 美國應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文/法廣
有一些國際戰略分析家認為:中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權宜之策的脆弱關係,而拜登政府也向俄羅斯伸出橄欖枝,美俄兩國關係似已有穩定甚至有所改善。但美國戰略政策研究機構蘭德公司在10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卻提出警告:中俄關係自2014年以來不斷加強變得更加密切,美國應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據美國之音的報道:蘭德公司報告討論了緊密中俄關係對美國及其未來政策的影響,並建議美國軍方需為中俄加強合作的成果做好準備,以應對最終可能會發生的聯合軍事行動。
通過對世界力量指數和另外兩項經濟預測而進行的評估顯示: 隨著俄羅斯和中國的綜合實力持續接近美國,到2022年,中俄兩國的關係將日益密切。該報告還預計:中國將在海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但並不確定中國的實力何時會超過美國。
就中國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蘭德公司的報告指出,俄羅斯可能會繼續向中國出售S-400導彈等高科技系統,並尋求在飛機發動機或海軍造船方面的更多合作機會。報告認為:中俄聯合軍事計畫的可能性使美國的軍事考量複雜化,應該促使美國重新評估自己的應急計畫。例如,中俄合作應對朝韓半島安全危機的可能性是合理的,這引發了一種擔憂,即一旦發生這種危機,雙方將共同努力限制美國的行動自由。在極端情況下,中國和俄羅斯在某些領域的能力完全整合,將顯著增強本已具有挑戰性的威脅環境。
報告還認為,中俄兩國利用彼此目前有限的區域外資源,增強全球存在的潛力,增加了在全球範圍內與這些力量接觸甚至對抗的可能性。美國軍方應該期待在區域外或應急行動中更定期地遇到中國和俄羅斯軍隊,並發展適當的技能,以及希望在非對抗性的基礎上與他們接觸的規程。
報告認為,美國和美國軍方在影響中俄關係的軌跡方面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但報告仍為美國軍方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考慮到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可能性,美國軍方必須做好準備,應對兩大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越來越複雜的武器系統。
眾所周知,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爆料 :中國在8月份測試了一種疑似超音速技術的武器,儘管中國官員予以否認,但超音速技術的軍事應用仍令美國官員擔憂。該報告作者之一的安德魯·雷丁(Andrew Radin)向美國之音表示:主要的風險是俄羅斯更容易獲取中國技術,中國也更容易獲得俄羅斯技術。因此,這成為一個新技術快速擴散的問題,給美國帶來更多的挑戰,也許比美國預想的要快。
一般分析認為: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意識形態、兩國對美國的看法以及美國對兩國構成的軍事威脅等因素,使得中俄在保持合作的同時繼續改善他們的政治和軍事關係。中國需要俄羅斯來證明它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和1990年代華沙條約組織解散之後失去了所有的盟友。此外,兩國還發現他們的合作更容易令國際間得出這樣一種說法,即「威權主義比他們所說的混亂的民主制度更有效、更穩定」。
作為美國的兩大長期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加強了政治、軍事和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俄中除了繼續舉行雙邊峰會,還在多邊場合進行合作,比如2018年6月在中國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
2021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20周年,中俄兩國決定將合作友好條約延長五年。今年5月,中俄簽約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習近平與普京視頻連線參加兩國核能合作項目——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的開工儀式。就在上星期,中俄兩國在俄羅斯彼得大帝灣開始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21」的軍事演習。中國專家稱此次演習更具實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