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焦點軍事

國戰會座談》共機決戰境外 學者:是繞台,也是擾台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10月23日舉辦「如何化解共機繞台危機」座談會

文/洞傳媒報導

在中國戰機不斷繞台之下,中共是否對台動武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台灣也沒有比任何時候更受到「國際化」的矚目。台灣國際戰略學會10月23日特別舉辦了一場「如何化解共機繞台危機」座談會,由理事長王崑義的主持,與會學者針對台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提出看法與建議。普遍認為,共機繞台不是真的要擾台,而是向海上推進軍事訓練,以謀求未來與美國決戰時,不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這樣中國就不必再次進行焦土作戰。

座談會是在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行,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主持,與會者有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張明睿、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等人參加。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戰爭武器的精進,傳統的「人民戰爭」,以人民作為犧牲的作戰方式已經在改變,特別是在美軍確立以作戰不傷及無辜的戰略之後,如何不讓戰爭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顯然是中共在對未來戰爭的一種追求目標。

為此,儘管從今年10月1日到4日,雖然中國軍機共149架次侵入台灣西南空域的防空識別區,但是美國、日本反應的程度並沒有台灣來得大,這是因為共機不僅頻繁的出現在台灣的西南空域,在台灣的北部,也就是東海方面,共機頻繁的訓練也是常有的事,但是美日並未將此視為危機。

主持人王崑義(站立者)

與會的翁明賢所長表示,從1999年起就有共機繞台的情形,而今年10冃1日起繞台的共機架次,已超越去年的總量,也超越每月平均量。這對台灣來說當然是升高危機,因為在戰爭迷霧下,可能發生誤判、擦槍走火升高到戰爭的階段。

對中國來說,似乎已是常態性、例行性的戰術性作為,為了避免台海危機升高到戰爭。兩岸應建立信心措施,台灣應強化空軍的接戰程序,避免擦槍走火,情資誤判,可能就是化解危機的重要課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北京為何願意冒著這樣大不韙,進行這種準事化部署,企圖將第一島鏈內海化,是不是真的在為台海戰爭作事前準備,這是台灣應該注意的情況。

還有美國是否會順勢而為、藉勢生端,試圖轉移戰場,合理化介入印太區域的爭端,都是值得關注的事項。另外,美國跟其他大國的態度,美國自今年3月起,先後與日本、南韓、G7、歐盟等國家或區域,展開雙邊或多邊會談,台海的和平穩定,以及中共是否會對台動武,都是會談中的重要議題,所以盟國是否也會跟著美國轉向友好台灣,以因應中國的威脅。

張競則認為,其實海峽外籍機艦活動,已是家常便飯,至於共機頻繁出現在防空識別區域,應該與中國民航航線需求有關,因為要讓出航線,所以共機訓練區域,逐漸由內陸轉移外海而已。他還以共機的數量、質量、組合、整合、運動軌跡、通訊、投彈、民航活動等各方面分析,認為應該都只是常態性的熟空飛航訓練而已。

張競也提醒,雖然只是飛航訓練,雖然中共不可能把真實戰術、飛航管制與攻擊策略,一一在台灣海峽秀出來,讓未來的對手知道。但共機出現的空域,還包括了5條國際、3條國內的民航線路,卻從未受到相關國際單位的警告,可見對岸的空域戰術水準,還有中國目前的通訊品質也已高科技化,這些都是國內該注意的問題。

張競(未戴口罩者)

尤其是共軍這些年來並未實戰化,因此積極的在台海進行訓練,也是為了因應未來美日同盟可能發生衝突的必要選擇,中共並不必要派出那麼多戰機擾台,相對的國軍戰機美日升空訓練的架次也有上百架以上,可見共機軍事訓練的目標,並非單純的只是針對台灣,而是未來從東海、台海到南海整個戰線的作戰需要的準備。

蘇紫雲則從由另1個觀點指出,所謂的「兩岸」應該分小兩岸與大兩岸,小兩岸是台海兩岸,大兩岸是太平洋兩岸的美國與中國,提出「決戰境外」的觀點,這也是今年共機頻繁出現的原因之一。而且他以地質政治與地緣政治來解讀共機繞台現象,以其中兩架共機的飛行軌跡分析,其實都是固定路線、固定高度,明顯只是調整飛行訓練,而包括美、日、歐洲各國的防空圈,也經常有假想敵的飛機出現,十分常見。

蘇紫雲(左一)

但他也提醒,中共拒絕改變政治結構,讓和平的中國夢破碎,導致美、中的對立逐漸強化。他更看重的是,中共新造船艦,可能就是個核戰略的新投擲載具,可能更會牽動未來美、中兩國的核武平衡問題。尤其,如果將國家安全,寄託在其他國家的善意或協防上,是非常危險的。

張明睿則認為,共機繞台模式,不是以台灣為中心的圍繞飛航訓練,就是頻繁出入台灣西南空域。而除了戰備訓練,增加軍事威懾,是否還有戰場經營的意圖,才是國內該關注的重點。所以,他建議加強台灣防衛與嚇阻能力,聯合準軍事聯盟或組織,增加台灣自身影響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