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促台不要放棄「整體防衛概念」
文/中評社余東暉
美國對台灣「四年防務評估」(QDR)似乎放棄「整體防衛概念」(ODC),轉向遠程攻擊、本土空域優勢和控制海上運輸線的傳統作戰方式表達不滿,敦促台灣繼續投資於大量小型武器的「不對稱戰力」。
發出這個訊息的是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他在上週舉行的「美台防務工業會議」上發表演講時發出了上述警告。
根據主辦方美台商會提供的講話稿,莫健對與會的美台人士說:說實話,台灣的「2021年四年防務評估」似乎拋棄了之前廣受歡迎的「整體防衛概念」。「四年防務評估」主張遠程攻擊、本土空域優勢和控制海上運輸線,所有這些概念似乎都專注於傳統的、常規的戰鬥上,而不是「不對稱防禦」。回歸可移動的、可生存的、致命的系統,或者像前美副助理防長海大衛說的「大量的小東西」,是一個真正和緊急的路線修正。
前兩年參加「美台防務工業會議」時,台灣軍方代表總是大談「整體防衛概念」。美方除了肯定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之外,主要關切的是台灣自制武器計劃是否與從美國軍購有衝突。
台方代表在今年的會議上,只字未提「整體防衛概念」,但對美方保證:台灣優先購買本土武器和裝備,也將繼續透過對外軍購購買台灣仍不能快速發展或能立即增強能力的武器裝備。台政府已批准80億美元特別預算,今後4年採購高性能艦艇、精準飛彈和其它8個自制系統。
在美國對台軍售例行化,並且擴大範圍、增加數量之際,莫健的表態顯示,美國官方不滿於台灣防衛焦點和方向轉回常規的、大規模的武器平台。這會否影響到今後美國對台軍售的武器品種,值得觀察。
莫健稱,台灣軍方領導人需要徹底改變台灣的安全概念,採用現代化、有彈性的和有成本效益的方法,以及創新的方式來利用現有的能力。他雖然肯定台灣增加軍費開支,但批評台灣安全概念的徹底改變還「不夠快」。
莫健表示,更大的常規能力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來部署和整合,「台灣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從較小的、以分散方式運行的、聯網的武器系統中收集到的即時能力。一切照舊是不夠的。」他給台灣下指示:「台灣需要全領域的深度防衛」--台灣需要真正的不對稱能力和強勁的後備軍。
莫健不斷給台灣營造「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他說:「安全空間變得更加不確定,時間也越來越緊迫······無論有多少預算,我們不能只是對台灣防衛做更多同樣的事情,增加的支出將用於何處至關重要。
五角大廈正在實施「太平洋威懾計劃」(PDI),本年度已經投入21億美元,後續還會加大投入,目的是加強在西太平洋針對中國的軍事威懾力。「集成的威懾」、「否定的威懾」將成為五角大廈建立威懾力的重要基礎。
雖然美方高官很少公開談論將台灣納入美軍的威懾計劃,但實際操作就是朝著「集成威懾」的方向在做。莫健說:「我們的挑戰是共同努力設計和形成對潛在侵略的最佳集成威懾力量。這將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聚焦於全衝突領域的深度防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