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習時代共富論/共同富裕潮起 中南海雄心不止於對內
文/多維新聞孫瀾
北戴河休假之後,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正式將中共第二個百年的工作重心——「共同富裕」提上日程。面對「共同富裕」,人們的普遍疑惑是:究竟什麼是共同富裕?如何促進共同富裕?背後有著怎麼樣的動機與邏輯?又該如何避免可能的陷阱?就中共官方公佈的簡要內容來看,目前還只是在「破」,比如強調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更不是殺富濟貧。至於如何「立」,如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還有待在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基礎上給出進一步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值此之際,多維新聞推出系列文章,以期從政治、理論、歷史、文化以及中西對比等維度展開論述。
在完成全面脫貧進入小康社會之後,共同富裕成為中共新的核心命題。2021年8月17日,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以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身份,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會議的核心主題是: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上述會議指出: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紮實邁進。
顯而易見,促進共同富裕已經成為中共第二個百年的核心目標。今年3月份制定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要研究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以明確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標、重點任務、路徑方法和政策措施。這項工作目前正由中國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這被認為是中共推進共同富裕的頂層設計,預計行動綱要將在年內出爐。而中國東部經濟發達省份浙江已經開始先行先試,被列為共同富裕示範區。
具有社會主義基因的中共,一直將實現共同富裕視作其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共同富裕,也是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曾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985年3月,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1985年9月、1990年12月、1992年初,鄧小平又多次提到「共同富裕」,他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
如何實現共同富裕,鄧小平的構想是: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施政目標和對人民的承諾。在2020年,中共實現了自己的第一階段目標和承諾——如期完成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同富裕,在第一階段目標完成之後,正式提上日程。
如果不發生意外,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並非遙不可及,一如實現全面脫貧建成小康社會一樣。當然,現在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中國通過改革開放40年才擺脫貧困、全面進入小康社會,要想實現共同富裕,「路漫漫其修遠兮」。
那麼,北京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僅僅是「共同富裕」嗎?
以全面脫貧為例,2020年4月,中國政府發佈《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北京稱這部3萬餘字的白皮書發佈的目的是:「為記錄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曆程,介紹人類減貧的中國探索和實踐,分享中國扶貧脫貧的經驗做法」,並陸續出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德文版、日文版、俄文版和阿拉伯文版。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也是人類減貧史乃至人類發展史上的大事件,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
這部描繪中國全面脫貧的白皮書,將中國的扶貧上昇到宏大的「人類減貧」的高度——「為破解現代國家治理難題(脫貧)、開闢人類社會發展更加光明的前景提供了中國方案」,這背後是中國不再掩飾的雄心和抱負。全面脫貧如此,共同富裕相信也是如此。
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經濟失衡問題,包括政治上的衝突,在根本上也是經濟失衡所致。這種失衡不僅體現在國家之間,形成了結構性的南北對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的對立,成為一系列國際衝突的根源,包括中美之間的衝突,同時也體現在各個國家內部,形成了貧富分化問題,成為香港騷亂、歐洲騷亂、美國黑命貴騷亂的根本原因,導致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陷入長期嚴重動盪。
為什麼出現這種結構性失衡?主要是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在思想與制度層面互相強化所致。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也受到困擾。面對這一問題,共同富裕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所以共同富裕這四個字,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和中國來說,它的價值意義已經超越了國家邊界,帶有全人類意義,面對全世界都因資本過度主導而出現撕裂分化的現狀,如果中國一如完成全面脫貧一樣實現共同富裕,並且能夠為其他國家接受,將具有全球示範意義。
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也是北京正在努力的方向。2017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閉幕當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了題為《西方或仍在迷茫,中國已八個「明確」》的文章。文章稱,西方社會或仍處於一片迷惘之中,而中國確定了適合自己的現代化路徑和發展戰略,並指,中國「已經為解決世界疑惑提供中國方案,為後發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中國智慧」。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說:「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2017年11月末,北京舉辦一場規模空前的全球政黨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政黨的責任」為主題,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這可以看作是中共十九大後,北京向世界輸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嘗試之一。
事實上,在此之前,參與全球治理已經上昇為中國的對外發展策略,並不斷尋找機會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現自己「基於人類共同價值」的發展思路和共存模式。習近平2015年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並向全球推廣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
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西方看來,這是在公開挑戰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但站在北京的立場,事實可能並非西方媒體描述的那樣,而是沿襲了中共「拯救」世界的心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於國而言,同樣如此。毛澤東時代起,中國人曾一度持有「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的抱負。在習近平時代,中國的崛起重新給了中國人自信,由此轉換為「給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2021年中國兩會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說:「今天中國的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今天的中國,更願意將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治理理念展示和傳遞給世界,已經不再刻意掩飾自己的雄心和抱負。更何況,共同富裕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當然,現在談論共同富裕的達成還為時尚早。中共也已經明確:要堅持循序漸進,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有充分估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現實問題在於,共同富裕,應該是讓「先富」的人繼續富,讓未富的人變富。否則,必然淪為殺富濟貧和平均主義的「吃大鍋飯」。這可能是中共需要警惕的,雖然中共高官近來不斷解釋:共同富裕不是「殺富濟貧」,但決不能忽視中國社會上存在這樣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