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棄台,台灣與阿富汗軍事意義不同
文/美國之音鍾辰芳
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後,中國官媒即開始宣傳美國對盟友承諾不可信,華盛頓終將如拋棄阿富汗一樣拋棄台灣。不過包括美國總統拜登本人及其官員都對這種質疑做出正面回應,強調台灣與阿富汗沒有可比性,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一如往昔一樣堅定。分析人士說,無論北京怎麼說,台灣都不是阿富汗,美國視台灣為重要安全夥伴,是美國對全世界盟友安全承諾可信度的重要指標,台灣對美國的地緣政治重要性與阿富汗截然不同 ,軍事估算也不一樣。
美反駁棄台論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落入塔利班控制後引起一些質疑美國對盟友可信度的批評,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也稱,美國拋棄阿富汗是台灣應該汲取的教訓,阿富汗預示了台灣的未來命運。不過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上週二(8月17日)在白宮的一個記者會上說,美國對盟友和夥伴的承諾「神聖不可侵犯」,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一如既往一樣堅定。
在沙利文表態後,《環球時報》第二天(8月18日)在一篇社評中提出六個理由稱,只要中國力量持續增加、軍事鬥爭準備充分、統一意志足夠堅定,「美國最終拋棄台灣就是註定了的,沒有懸念。」
六個理由其中之一是反駁沙利文關於台灣與阿富汗不同的說法,指稱台灣「憑什麼與阿富汗不一樣?」社評說,只要美國維持台灣政權的成本付出大大高於收益,美國就會拋棄它。「當需要用一場代價巨大且沒有希望取勝的戰爭保衛台灣時,美國就會兩害相權取其輕,美國民眾不會允許他們的青年為台獨大批赴死。」
拜登頂回力道強
8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廣播公司的電視專訪中被問到,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引起混亂,中國媒體也借此告訴台灣說美國不可靠、不會防衛台灣,他對這種說法有何回應?拜登答覆說,美國「遵守了每一個承諾」,不僅如此,拜登甚至還將台灣與北約、日本及韓國並列強調,美國對這些實體有相同的承諾,它們與阿富汗「甚至沒有可比性」。
拜登將台灣與北約、日本及韓國並列的說法被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是口誤,因為台灣並非美國的正式條約盟友,不具名資深官員隨後也對媒體表示,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0日表示,她也注意到有媒體說拜登的說法是一個口誤,「台灣確實和阿富汗有根本不同」,阿富汗是一個主權國家,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說,「一個中國原則是任何國家都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
不過美國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裴敏欣星期二在《彭博社》一篇文章裡卻強調,拜登對於美國不會遵守承諾防衛台灣的說法,「頂回的力道強勁到他錯誤地暗示,美國會防衛台灣有如台灣是一個條約同盟一般。」
美國視台灣為重要安全夥伴
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認為,拜登和沙利文的說法「意在強調,美國對台海兩岸分歧必須和平解決有堅定和穩定決心。」
曾任歐巴馬政府國安會中國、台灣、蒙古事務主任的的何瑞恩在接受採訪時說,拜登和沙利文「似乎都在把美國在阿富汗的利益及美國在台灣的利益做出明顯的區分。他們兩人也似乎都在發出信號說,任何國家要挑戰美國對它在全世界安全夥伴的承諾,都將是代價極高和危險的事情。拜登政府視台灣為一個重要安全夥伴。」
至於台灣這個「重要安全夥伴」是不是美國利益所在,何瑞恩說,「華盛頓視台灣為一個興盛的民主社會,一個全球供應鏈的重要連結,以及一個在一系列議題上的緊密夥伴和朋友。華盛頓也理解美國在全世界的盟友都視台灣為美國安全承諾可信度的風向標,儘管台灣並非一個正式盟友。」
阿富汗並非對美可信度的測試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張倚維(Jennifer I-wei Chang)也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阿富汗情勢的發展「並非一個對美國可信度的測試,因為美國對阿富汗沒有正式安全承諾。」
張倚維解釋說,在2001年時阿富汗是美國的安全利益所在,因為美國要找出911恐怖攻擊的犯案者,還要消滅以阿富汗為基地來對美國利益發動恐怖攻擊的基地組織,「正如拜登政府所理解的,美國無法贏得與塔利班的戰爭,雖然美國提供阿富汗政府大量的軍事和財務協助,但喀布爾政府卻過於腐敗和沒有效率,無法治理並對抗塔利班以意識形態驅動的敘事。」
張倚維表示,由於美國在中亞地區沒有軍事投送能力或支配力量,這影響到美國對阿富汗的估算;但相反的,美國「在亞太地區卻有龐大軍事資產,美國有戰略利益不能失去台灣,它據守面對中國的第一島鏈,如果美國在中國侵犯時不協防台灣,那麼美國的可信度將會受損,這對美國與日本、韓國及菲律賓的軍事同盟將帶來後果。」
台灣在美軍事估算地位不同
對於包括中國媒體和一些民進黨政府批評者借阿富汗局勢發出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不可信賴的說辭,張倚維強調,台灣人民從阿富汗局勢可以得到的最重要體會,就是阿富汗與台灣「在美國更廣泛的軍事估算裡佔據不同地位。」
她說,「台灣作為第一島鏈的一部分,佔有遠較阿富汗更具地緣政治重要性的位置。如果中國攻佔台灣,將立即影響到日本的國家安全並影響地區其他國家,它還會直接挑戰美國軍事投送能力以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同盟結構,因此美國有更強烈的戰略利益確保台灣不落入中國控制。相較之下,喀布爾及阿富汗其他地方落入塔利班控制並不會侵犯到美國在中亞的利益,美國在那個地區的存在要比中國和俄羅斯來的低調多了。」
不過即便如此,張倚維也提醒,在為台灣發生的任何戰爭裡,中國共產黨都有更多利害關係,「因為台灣涉及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以阿富汗的例子來說,塔利班有更具說服力的意識形態招牌可以維持他們在長期衝突中的意志,但相較而言,美國對阿富汗和台灣就比中共和塔利班少了這種超越一切重要性的國家動機。
哈德遜研究所海權中心主任克洛蒲賽(Seth Cropsey)在接受採訪時說,無論是從戰略、地理或政治情況來說,台灣與阿富汗都有很多不同之處,阿富汗撤軍引發的問題涉及的是美國領導層政治意志的問題,現在台灣需要的是擁有自我防衛的能力,因此拜登政府也要遵守美國對提供台灣必要防衛能力所做的承諾。
此外,克洛蒲賽說,美台在外交、軍事及其他領域加強合作也會發出積極信號,顯示美國嚴肅看待在《台灣關係法》之下的義務。
無論北京如何說,台灣不是阿富汗
印太防務專家、太平洋論壇客座研究員赫辛格(Blake Herzinger)星期一在《外交政策》雜誌發表以「台灣不是阿富汗,無論北京怎麼說」為題的文章指出,阿富汗令人心碎的瓦解,正被一些黨派人士、外行記者及中國官方宣傳用來作為質疑華盛頓對其盟友、夥伴承諾的武器,「尤其是對台灣。」
赫辛格說,阿富汗的淪陷涉及的是美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與美國對亞洲的承諾無關」,或許美國的盟友會擔憂的是拜登政府規劃及執行一個現實策略的能力,那更多是關於處理危機的能力,而不是可信度的問題。
赫辛格說,就外交關係而言,任何事件的背景(context)都是重要的,美國國家戰略的優先排序、與其他大國之間的對手關係、經濟、歷史,以及各種承諾全部都有其重要性,此外民意也很重要,拜登總統自阿富汗撤軍反映的是美國不分黨派選民的意見,「但與這個情況相反的是,民調顯示,美國人民願意冒著重大風險防衛台灣不受中國侵犯,而且美國民眾對以軍事行動防衛台灣的支持已經來到歷史新高。」
台海和平穩定是美深遠利益
在拜登總統關於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不變的講話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由於阿富汗局勢的關係,美國一些盟友對於華盛頓是否在發生危機時採取防衛他們的行動有所懷疑,雖然包括沙利文等官員都已重申美國對包括台灣在內的盟友的保證,但「美國是否準備進一步對台灣提供更明確的承諾,也就是改變數十年來的戰略模糊政策?」
對此,普萊斯表示,美國持續支持台海兩岸的分歧「以符合台灣人民的願望與最佳利益下和平解決」,美國敦促北京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外交、經濟壓力,與台灣展開有意義的對話。「我們的確在台海的和平安全上有深遠的利益。我們認為這對更廣大地區的安全穩定至關重要。世界上其他地區發生的事情,無論是在阿富汗或任何其他地方,都不會改變這個情況。」
針對「美國是否打算近期內派資深官員到台北訪問,以便向台灣人民提供某種保證」的問題,普萊斯表示,美國認為應該在符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及三個聯合公報之下深化與台灣人民的交往和聯繫,「這依然是我們的政策。正如你們看到近幾個月來我們發佈修訂過的接觸準則,它允許我們深化美國與台灣人民之間的關係。我們會繼續這樣做。」
在阿富汗情勢的演變後,接下來美國的外交政策走向會如何,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張倚維表示,從阿富汗內戰及中東撤軍後,美國將可重新把軍事資產轉向亞太地區以及與中國的競爭,對台灣的安全防衛來說,美國國會能發揮作用的是提供台灣更多武器來威懾中國,拜登政府也應該與包括日本、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盟友合作,研擬一個對中國更有效的威懾策略。
她說,從美國的立場來看,阿富汗政府與台灣政府都必須為他們自己的安全及國家方向負起最終責任。正如美國一直以來都強調一個「由阿富汗領導」的和平進程一樣,華盛頓也要台灣能負責自己的國家安全,例如敦促台灣採購更多精密武器並增加它的軍事開支,「而不是在與中國的衝突中只依賴美國的軍事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