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秦剛赴美履新 做戰狼易、做外交官難

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7月28日抵華盛頓

文/法廣

中國新駐美大使秦剛已於7月28日抵達華盛頓,美國國務院沒有像以往接待他的前任崔天凱那樣派官員迎接。在中美關係如此冷淡的時刻,習近平派這位壯士上任,自然引起各界關注。

秦剛赴美相當詭秘,直至抵達美國之前一天,中國官方媒體都未按照慣例,發布有關秦剛被任命的報道。7月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被記者追問時,還在搪塞,好像不願讓外界過早知道,好像這件事有時刻流產的風險。其實,想象至今美國駐華大使仍然缺席,想象這個星期一,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還在用極其出格的語言指責來訪的美國國務院二號人物謝爾曼,這種情形就見怪不怪了。

人們已經過於習慣於中國外交官們的戰狼風格,秦剛下車伊始,倒表現得比較低調,華爾街時報稱它採取安撫語調,發出了和解的信號。儘管他重複了北京的主張,他表示了將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發展軌道,平等相待,合作共贏,這些話了無新意,戰狼的語調可能人們領略得太多,秦剛的話讓人想起外交官的本來角色。也許秦剛僅僅是先禮後兵。

這是中美關係嚴峻的時刻,北京為什麼派對美國事務絲毫不熟悉的秦剛擔當重任?BBC說他是熟悉外媒的習近平親密助手,紐約時報則援引一位2015年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負責人何瑞恩指出,秦剛非常關注領導人如何被描述以及領導人公開露面所傳達的形象,他在習近平對白宮進行國事訪問時尤其如此。在他覺得有必要的時刻會毫不猶豫地激怒他人。這指的是2015年習近平訪美期間秦剛的表現,現在的情形可大不一樣。現在中美領導人要見面都比較難。但是這些細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習近平為什麼派秦剛去華盛頓。

要維護習近平和習近平的中國的形象並不容易,皮尤研究中心不久前公布的一項大範圍民調顯示,習近平在民主國家的形象很壞。秦剛該使用何種語言辯護,使用外交官的語言,還是使用戰狼的語言?他面前沒有多少現成的選擇。在一群戰狼外交官中,他的前任崔天凱相對溫和,這似乎不是他的楷模?

習近平的假想敵是美國,他甚至在中共百周年黨慶上稱,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敢這樣做的話,就會被中國人民的血肉長城碰得頭破血流。習這是在以受虐者心態不點名抨擊美國,但他又斷定東升西降,給人造成的感覺是自卑和自大交替,親北京的多維分析,秦剛獲習近平重用,或可在關鍵時刻直通拜登。北京的戰狼們在公開場合已經該說的都說了,秦剛有多大的餘地去白宮做另外一種表述?設想他有尚方寶劍,可在某些方面做出讓步,但這種可能性有很小。如果去白宮只是對美國針對中國諸多領域的要求繼續反駁,何必去白宮擡扛?

香港、台灣、新疆、西藏、南中國海、人權,但凡美國敦促中國做出改善的地方,中國都列為重大核心利益,不容置喙,如果繼續是這樣,秦剛的存在恐怕只能以戰狼的形式進行,事實上,做戰狼要比做外交官容易。

法新社則報道稱秦剛被視為戰狼,戰狼這是一個新的特殊品種,他們眼中的西方對中國充滿敵意,說話毫不斟酌言辭。他在外交部擔任發言人時有一個戰鬥的剛的綽號。

讓西方媒體留下印象的是,三月份秦剛奉旨召見歐盟國家大使,抗議歐盟就北京鎮壓維吾爾人採取的制裁措施。此前的二月份,當被媒體問及中國為什麼搞戰狼外交,秦剛似乎接受這一說法:如果我們看一看當前有的國家和有的人對中國進行的毫無根據、毫無底線的抹黑詆毀,他們恐怕都不能用戰狼來形容,那簡直就是惡狼。

巴黎戰略研究基金會的漢學家安托萬-邦達茲(Antoine Bondaz)認為,他不是美國或北美問題專家。但他在公關方面是最有經驗的中國外交官之一。這也許就是他這次被任命的原因。他預測秦剛去美國是為了 發出中國的聲音,而不是為了談判。

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外交官近年來角色的演變是習近平上台以後奉行唯我獨尊的結果,無論楊潔篪、王毅,這些目前的中國外交掌門人,過去擔任大使時外交辭令運用得相當嫻熟,習近平被一尊以來,排斥專業的存在,官員為了高升,一味察言觀色,幾乎沒有個人發揮的空間。

全文連結:秦剛赴美履新 做戰狼易 做外交官難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