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拜登的多邊主義 何以容不下中國參與

7月2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雪蔓

文/多維新聞祁賓鴻

7月26日,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在天津與中國副外長謝鋒進行超過4小時的會談,後又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此次會晤被外界視作「習拜會」前哨站,在中美博弈的風雲變幻下,乘載了溝通與磋商的可能意願。然就會談發展觀之,中美的分歧壓力依舊存在。謝鋒直指美方所謂「競爭、合作、對抗」三法系出同門,即對抗遏制為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則是話語陷阱。謝鋒進而批評美方既要壞事做絕,又想好處佔盡,「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與此同時,謝鋒也提出兩份清單,一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與言行,二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加總共有26項。稍後王毅與雪蔓會談時,同樣明確了三條底線,大抵是不得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打斷中國發展程序、破壞中國領土完整等。

如此舉措,側寫了中方對美姿態的挑整。中美過去會談並非全無交鋒,但中國往往不輕易將摩擦見諸對外文件,為的便是維護中美關係的輿論氛圍。然而自安克雷奇會談起,中國顯然有意在形象上「開啟天窗說亮話」,不願再單方維護中美關係的「一片和諧」,天津會談可謂繼承了此般外交力道。

而中國之所以會有這般變化,關鍵仍在拜登(Joe Biden)政府的系列動作上。

3月18日中美外交高階官員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進行首輪會面。照片最後排最右為美國務卿布林肯。相中最左方為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左二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AP)
肯。相中最左方為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左二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美式「多邊主義」狙擊中國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底定時,曾有不少輿論期待拜登能破除川普(Donald Trump)標舉的單邊色彩,同時緩和中美關係。

而就拜登上任後的諸多舉措觀之,從確認續留世界衛生組織(WHO)、重返巴黎氣候協議、與俄羅斯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到緩和美歐關係等,拜登確實帶領美國重回多邊主義框架,然而中美關係並未由此緩和,反在新冠病毒溯源、香港、新疆與台海等場域中上演日漸激烈的交鋒。

美國政府堅持新冠病毒來自中國的說法,多名堅持以科學態度處理溯源問題、反對「實驗室洩漏」陰謀論的美國和澳洲科學家正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多維新聞製圖)
美國政府堅持新冠病毒來自中國的說法,多名堅持以科學態度處理溯源問題、反對「實驗室洩漏」陰謀論的美國和澳洲科學家正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

如此變化,暴露了拜登政府的對華三大戰略失誤:既沒有對中國形成正確認知,也沒能找到與中國打交道的合適途徑,更無法走出川普的戰略陰影,以至其雖高喊「多邊主義」,卻只是在所謂「同質國家」間拉幫結派,並用非黑即白的狹窄視角,將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粗暴區分為兩大陣營:願意維持現狀的、懷揣「修正主義陰謀」的,而中國自被劃歸為後者「主力陣容」。

在此脈絡下,所謂美國重返「多邊主義」看似春暖花開,實則註定要被解決「中國問題」的動機襲奪議程,無法聚焦解決新冠疫情蔓延、極端氣候乍起、脆弱國家暴力衝突頻繁、難民問題持續發酵、網路攻擊無遠弗屆等全球議題。

全文連結:拜登何以容不下中國|多維新聞|台灣 (d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