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兩棲艦對抗/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國軍想搞「逆登陸」

文/多維新聞陳宗逸


「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曾經是台灣國民黨政府(國府)在1950至1970年代的「反攻大陸國策」,最後一次打算反攻大陸的戰略,是在1961年至1972年的「國光計畫」,想趁著越戰方興未艾,由國府軍由滇緬方面突破,再由東南沿海登陸夾擊,希望透過鉗形攻勢,一舉反攻大陸成功。

後來,這個計畫因為蔣介石1969年7月於台北市陽明山區發生嚴重車禍、健康從此每況愈下、決策權轉移至蔣經國身上,而不了了之。當然,當時仍然承認國府為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美國,極力阻擋蔣介石的軍事行動,也是此計畫只聞樓梯聲的關鍵因素。

蔣介石的國府軍直到1970年代初,才真正放棄「反攻大陸」的登陸大戰,至此台軍海軍陸戰隊諭到了轉型上的關鍵期,為保地位,只能想到防禦台灣戰略中使出「逆登陸」戰略。(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蔣介石的國府軍直到1970年代初,才真正放棄「反攻大陸」的登陸大戰,至此台軍海軍陸戰隊諭到了轉型上的關鍵期,為保地位,只能想到防禦台灣戰略中使出「逆登陸」戰略

因為如此歷史背景的塑造下,延續國府軍建軍一脈相傳的台軍(國府軍宣稱在台灣政黨輪替後,已經實現「軍隊國家化」,故軍隊不再屬於國民黨)現況,擁有了以防禦島嶼而言,堪稱相當龐大的海軍陸戰隊武力,並且擁有極大量的兩棲登陸船隻。

為了準備「反攻大陸」,冷戰時代國府透過美援途徑,向美國索取了近百艘的LST-1/2型坦克登陸艦,稱為「中字號坦克登陸艦」,早期稱中海級,此種二次大戰剩餘戰略物資,從國共內戰時代就大量供軍、民使用,也有部份船隻投誠解放軍,1950年5月,當時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就以10艘同型坦克登陸艦,組成第4艦隊,直到1970年代末期,才以072型大型登陸艦汰換掉。目前LST已經在解放軍隊伍中消失了。

台軍至21世紀止,是全球擁有二次大戰時代LST坦克登陸艦數量最龐大的隊伍,當年是為了「反攻大陸」國策而興,自美國接收百餘艘LST坦克登陸艦,至2021年尚未全部汰換完畢,目前主要擔任運補工作。(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軍也擁有數量龐大的兩棲通用登陸艇,為二戰至韓戰時代使用者,目前也尚在使用,是其「反攻大陸」戰略的遺緒之一。(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軍是少數自冷戰時代就擁有龐大兩棲登陸甲車的隊伍之一,全球僅有美軍有此規模。使用多年的LVTP-5登陸車因為妥善率低,被稱為「水底棺材」,淹死不少海軍陸戰隊,好不容易才從美軍購得二手的AAV-7更換,台灣海軍陸戰隊從未想到放棄使用此種過時的登陸工具,一直想要維持車隊規模。(台灣國防部提供)
LVTP-5兩棲登陸車,曾經在台灣海軍陸戰隊服役許久,直到21世紀初才全面汰換掉。(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蔣介石在1960年代,登上國府軍當時使用的二戰時代LVT-4登陸甲車的實況。(陳宗逸翻攝/多維新聞)
蔣介石在冷戰時代,一心一意想要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重現諾曼地大登陸的光景,藉此打響「反攻大陸」的第一槍。(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國府軍在1950至1960年代,常常使用具備武裝的海軍陸戰隊人員運輸艦艇,與解放軍海軍在台海衝突中鬥爭。(台灣國防部提供)

但是台灣海軍依舊還在使用此種艦艇,直到2010年2月,由於此種二戰時代的坦克登陸艦,已經不具備在現代戰場,故幾乎毫無用途,僅能造冊列管,但是依舊屬於台軍的登陸戰力之一。其中一艘指揮艦型高雄號,在2017年由台海軍借給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執行飛彈雷達實驗艦的用途。

迄今還在服役的台軍中字號坦克登陸艦,依舊還在服役,除了提供給中科院作為實驗艦載台外,多半還是擔任沈重的離島運補工作,幾乎在現代戰場已無生存能力,出勤妥善率也低。(台灣國防部提供)

迄今還在服役的台軍中字號坦克登陸艦,依舊還在服役,除了提供給中科院作為實驗艦載台外,多半還是擔任沈重的離島運補工作,幾乎在現代戰場已無生存能力,出勤妥善率也低。(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軍海軍陸戰隊,在冷戰時代曾經是名列世界前茅的海軍陸戰隊,為了反攻大陸,蔣介石投入無限資源建立海軍陸戰隊,使得國府海軍陸戰隊規模僅次於美國海軍陸戰隊,不僅登陸艦隊龐大,且還擁有他國海軍陸戰隊所沒有的兩棲登陸車、主戰坦克、榴炮、工兵甚至政戰等正式編制的隊伍,還有隨軍的豫劇表演隊,其中陸戰隊兩棲偵搜營、特勤隊的戰力,直接獲得美軍襄助,戰力與資源豐沛,比之韓戰後的南韓海軍陸戰隊不遑多讓。

蔣介石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讓國府軍的海軍陸戰隊資源與人力豐沛,成為冷戰時代堪稱全球第二大規模的海軍陸戰隊。(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蔣介石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讓國府軍的海軍陸戰隊資源與人力豐沛,成為冷戰時代堪稱全球第二大規模的海軍陸戰隊

但是,隨著台灣開始從反攻大陸國策中「撤退」,海軍陸戰隊的編制不斷縮編,從1997年開始實施「精實案」至今,僅剩下66旅與99旅二個旅部單位,人數約10,000人左右,由於大量的二戰時代兩棲登陸艦淘汰,而海軍陸戰隊又隸屬於台灣海軍司令部下轄,故其發展漸漸遭到忽視,有謂台灣海軍陸戰隊的窘迫處境,裝備老舊幾乎等於「接收陸軍不要的垃圾」,老舊裝備充斥,被海軍主要的預算計畫所排擠,導致目前台灣海軍陸戰隊的轉型,遇到了空前困難。

台灣海軍陸戰隊在1997年大裁軍之後,角色不斷轉型變化,地位尷尬又不得不自我存在而想方設法,蔡英文2016年上台之後,賦予台灣海軍陸戰隊許多新的身份與任務,也儘量在預算編列上給予支持。圖為蔡英文視察駐紮台灣林口高地、負責衛戌台北市政經軍中心的陸戰隊66旅。(陳宗逸/多維新聞)
台灣海軍陸戰隊在1997年大裁軍之後,角色不斷轉型變化,地位尷尬又不得不自我存在而想方設法,蔡英文2016年上台之後,賦予台灣海軍陸戰隊許多新的身份與任務,也儘量在預算編列上給予支持。圖為蔡英文視察駐紮台灣林口高地、負責衛戌台北市政經軍中心的陸戰隊66旅

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台灣海軍陸戰隊終於迎來「第二春」,由於台海局勢高度險峻,海軍陸戰隊被賦予了許多新的任務,包括衛戌台北政經軍區、擔任轉戰台島各地的快速部署部隊,以及重新衛戌台灣具有風險的離島,特別是位居南海爭議地區的東沙島。

而台灣海軍陸戰隊為了重新突顯自己的戰略重要性,發明了所謂「逆登陸」戰略,整個戰略的構想是,一旦台灣遭受解放軍登陸佔領,台軍海軍陸戰隊將隨著美、日軍等艦隊的隨扈下,對台灣島沿岸展開「逆登陸」,與台灣島內猶在與解放軍抵抗的殘餘部隊一起,對解放軍佔領台灣部隊採取「鉗形包圍」攻勢,一舉奪回台灣。

「逆登陸」是台灣海軍陸戰隊面臨戰略環境、戰術時空轉型,以及爭搶資源預算所想出的「奇招」,但是否能在21世紀數位戰場上實現,頗有疑問。(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灣海軍陸戰隊的登陸戰術相當傳統,幾乎沒有搭配空優進行三度空間逆襲奪島的現代化訓練,還是使用二次大戰與韓戰、越戰時代的戰術教範訓練。(台灣國防部提供)
AAV-7兩棲登陸車,目前使用國家包括美、日、韓等國,但是各該國都有強悍的三度空間兩棲登陸戰術,單獨使用兩棲登陸車是否能夠達成戰略目標,不無疑問。(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灣是少數還在大規模操作兩棲登陸車的地區之一,北約國家大多數海軍陸戰隊早就棄置這種裝備。(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灣海軍陸戰隊缺乏現代的戰術訓練與完整的轉型計畫,如今戰術移動還是以實施人力長行軍為主,機動能力與機械化相當差。(台灣國防部提供)

由於這種「逆登陸」戰略,是台灣三軍內部相當惡劣的軍種本位主義、爭搶資源傳統而催生出來的,各軍種為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無不使勁吃奶之力,吹捧自家對於國防戰略有多麼重要,以此來爭奪高層的關愛眼神,奪取更多的預算資源建軍。

也因此,此種「逆登陸」的戰略,就跟台灣陸軍傘兵部隊在反攻大陸國策消失後,開始醞釀「逆空降」的身份一樣,都是軍種戰略轉型困難中的一種保命哲學。

台灣海軍陸戰隊,在缺乏現代化船塢登陸艦與突擊艦的窘況之下,要如何從「反攻大陸」大軍身份轉型至海島防禦的快速部署部隊,過程其實並不順利,政治力量四處拉扯。(陳宗逸/多維新聞)
台灣海軍陸戰隊,在缺乏現代化船塢登陸艦與突擊艦的窘況之下,要如何從「反攻大陸」大軍身份轉型至海島防禦的快速部署部隊,過程其實並不順利,政治力量四處拉扯

事實上,這種「逆登陸」的戰略,有可能成真嗎?在21世紀的數位化戰場,登陸作戰本身就是一門精密複雜的作業,從水底到太空都必須要參與,實現三度空間的登陸。而登陸戰略也不再像二次大戰、韓戰時代的登陸戰類似,大批艦艇衝鋒海灘、陸戰隊隊員成批地搶灘攻擊。在沒有空優、沒有數位優勢、沒有整合指揮鏈路、有人、無人載具的通盤使用上,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猶如死棋一盤。

現代的登陸作戰戰術,牽涉到複雜的三度空間協調行動,有人與無人載具、從太空到海底的裝備透過先進的戰場管理鏈結能力相當重要,無此能力者奢談大規模登陸作戰。(U.S.Navy)
現代的登陸作戰戰術,牽涉到複雜的三度空間協調行動,有人與無人載具、從太空到海底的裝備透過先進的戰場管理鏈結能力相當重要,無此能力者奢談大規模登陸作戰

以台灣海軍陸戰隊而言,目前沒有現代化的兩棲船塢登陸艦、更遑論兩棲突擊艦,沒有海空機隊的掩護,要談登陸何其困難?更何況是在解放軍已經佔領台灣島後,要在防衛嚴實的海灘採取「逆登陸」,恐怕首先必須面對各種無人水下載具、無人機、智慧水雷等武器的攻擊。

即使有美、日等國盟軍艦隊的援助,但是登陸兵力必須10倍於陸上守軍,這是現代登陸作戰的通則,一旦解放軍使用非傳統特攻作戰實現佔領台灣島,則後續的海空補給必定源源不斷,對台灣周邊海域形成準封鎖態勢,美、日等國的援軍即使介入空優、水面與水底的掩護作戰,但是實際上犧牲的,還是台灣海軍陸戰隊。

北約各國傳統戰力強悍的海軍陸戰隊,都朝著類似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突擊隊(Commando)化來轉型,放棄大規模三度空間協同作戰能力,專注於機動化、快速部署能力、三度空間急襲特攻等領域。(Royal Navy of MoD)
北約各國傳統戰力強悍的海軍陸戰隊,都朝著類似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突擊隊(Commando)化來轉型,放棄大規模三度空間協同作戰能力,專注於機動化、快速部署能力、三度空間急襲特攻等領域

故此,在轉型困難的情況下,台灣海軍陸戰隊,除了臆想的「逆登陸」作戰外,事實上還有許多可轉型的方向。例如,效法英國海軍陸戰隊,汰換掉所有傳統陸戰隊的重灌備,以特有的「突擊隊」(Commando)編制轉型,人數降至3,000人以下,以減省資源。

目前全球也只有美國與中國解放軍保有能夠實施大規模行動的海軍陸戰隊,其餘國家都以英國海軍陸戰隊此種轉型為目標,如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水陸機動團、澳洲海軍陸戰隊,也是屬於此種新轉型的特性,放棄大而無當的戰略,採取特種部隊編制以及訓練,減省資源集中火力。

近年在美軍強勢介入協訓下,台灣海軍陸戰隊正在轉型成為特戰部隊、突擊隊化的小規模特種武力,但是速度緩慢。(陳宗逸/多維新聞)
目前部署於東沙島進行應急戰備防禦的台軍陸戰隊99旅加強連,配備有用於點防禦的雙聯裝刺針飛彈(DMS)系統,用於防禦該島防空,聊勝於無。(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已經開始特種部隊化,進行登陸作戰之外的反恐任務。(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軍陸戰隊所屬的陸戰隊特勤隊,是臺軍三大甲級特勤隊之一,編制南部地區反恐任務。(陳宗逸/多維新聞)
台軍陸戰隊依舊尚未放棄傳統水陸作業的演練。(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軍陸戰隊目前正在加強其夜戰能力。(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軍陸戰隊缺乏現代化的機械化機動能力,所使用的甲車載具幾乎都遠遜於陸軍。(台灣國防部提供)

此外,海軍陸戰隊的任務,也必須轉換為快速部署部隊的特性,例如保護衛戌重要政經軍區的任務,就格外重要。美國海軍陸戰隊由於規模龐大、戰力強悍,美國海外使館、領地與財產的保護,都落在海軍陸戰隊的身上。保護美國總統以及國家高層官員的任務,除了貼身保衛由美國國土安全部秘密勤務局(Secret Service)擔任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於其餘的保衛工作,都是其首要任務之一。

除了兩棲船塢登陸艦外,台軍還計畫擁有全通甲板的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但是計畫遙遠。(陳宗逸/多維新聞合成)
除了兩棲船塢登陸艦外,台軍還計畫擁有全通甲板的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但是計畫遙遠

而台灣海軍陸戰隊,目前依舊仰賴龐大的國艦國造計畫,希望能夠催生自己的新銳兩棲登陸船隻,除了已經下水儀裝的玉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外,未來還想擁有具備全通甲板、雙艦島的兩棲突擊艦,這些浩大無涯的國艦國造計畫,囿於目前台軍的預算因素使然,未來能有多少成真?恐怕誰也不知道。

文章連結:兩棲艦對抗|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台軍想搞「逆登陸」|多維新聞|中國 (d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