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港蘋主筆被捕 週四出版「最終章」

香港蘋果日報週六結業

文/RFA

香港《蘋果日報》高層被捕、資金被被凍結,面臨生死存亡之秋。事隔不出一周再有《蘋果》員工被捕,消息指被捕人士為撰寫《蘋論》的主筆李平,警方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將其拘捕。翻查資料,李平曾主管中國新聞,國安法通過之前撰寫過涉制裁評論文章。

警方國安處上週四(6月17日)拘捕5名《蘋果日報》高層及新聞工作者,並派500警員封鎖蘋果日報大樓,搜查新聞材料。其後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更警告《蘋果》員工要小心,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更強調,新聞工作者要同《蘋果》保持距離。

事隔不出一周,警方週三(23日)再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一名55歲中國籍男子。據多名蘋果日報員工向披露,被捕人士為撰寫《蘋論》的主筆李平,本名為楊清奇,是首名被以國安法拘捕的報章評論員。楊清奇為福建人,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九十年代移民香港,曾任《蘋果日報》中國組組長,後來成為《蘋果日報》社評「蘋論」的主筆。他在過去主要撰寫中港及國際時政的評論文章。

楊清奇曾在國安法生效前,撰寫一篇題為「制裁人權惡棍是釜底抽薪」的評論文章,提到「但願美國國會、政府能發揮《全球馬格尼斯基人權問責法》的威力,儘快把制裁對象擴展至更多中港高官。」又指「制裁香港的人權惡棍、震懾香港官員也刻不容緩。」

國安法生效後,李平撰寫有關「制裁」的評論,大多評論中美兩國利用制裁進行角力,甚少提到「制裁香港」,就算提到「制裁」一詞,也是分析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在受到美國制裁後會否不保。

警方回覆查詢,未有回應被捕人士身份,亦未有解釋拘捕李平的具體原因,僅表示「行動仍然繼續,警方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評論: 國安紅線已延申至評論員身上

同為香港時事評論員的林和立向指,國安紅線模糊不清,很難說李平是因為評論香港新聞抑或中國新聞而違法,形容李平被捕的消息「震動」,反映港府打壓《蘋果日報》的行動非常徹底、紅線範圍已擴展到評論員身上。

林和立:這個當然是假設,如果她要對付某張報紙或網媒的時候,除了拘捕網媒或媒體老闆和總負責人之外,會不會拘捕一些曾經寫過當局覺得刺眼的文章,或者寫過針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編採人員或者評論員,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

《蘋果》七一前關閉 分析稱最顯著效果是讓「雜音」不可能出現

外界認為當局在七一前打壓蘋果是要向北京「獻禮」,林和立就認為兩者「沒有直接關係」。至於熟悉中國事務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目前最明顯的效果,是讓「雜音」不可能在七一期間出現。他表示, 官方借此壟斷解釋權,「用法律來局限一些觀點自由」,達致某些政治要求,並擴大寒蟬效應的效果至中基層員工。

劉銳紹:中共建黨100周年,她很希望能夠有鋪天蓋地的宣傳,來固定她的宣傳效果。不希望有雜音出現,但雜音會不會出現、有沒有可能出現,其實都不知道。但現在的效果就是讓「雜音」不可能出現。她應該是以寬鬆的態度對待員工,這種作用其實是希望能夠擴大寒蟬效應,讓發出雜音的機會減少,

被問到會怎樣看目前新聞界的「高氣壓」,他坦言任何時間都比現在的情況的壓力更大」,但他說自己往來抱著16字的真言處事:「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有善必揚、有惡不忍」,並勉勵新聞界「不要放棄」。

文章連結:《苹果日报》主笔被国安警察拘捕 国安红线扩展至媒体评论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壹傳媒管理層被逼提前全面停刊

文/ RFA

「壹傳媒集團」提前宣佈,將於週六(6月26日)迎來「最終章」。《蘋果日報》網上版週四淩晨起暫停更新,同日為《蘋果》最後見報日。另外《壹週刊》一同告別香港人。令管理層提前下定決心,是因為國安員警繼續採取拘捕行動,令員工都不敢上班。

上周香港《蘋果日報》高層再被捕、資金被凍結,面臨生死存亡之秋。「壹傳媒集團」董事原定週五(25日)開會商討是否繼續營運,但事隔不出一周(23日)再有《蘋果》員工被捕,被捕人士為撰寫《蘋論》的主筆李平。

壹傳媒提早宣佈結束

《蘋果日報》管理層根據壹傳媒集團董事局的公佈,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決定午夜後即時停止運作,週四(24日)出版的將是最後一份實體報紙,網站將於午夜後停止更新。

《蘋果》表示感謝讀者、訂戶、廣告客戶及香港人26年來厚愛的支持,並留下最後一句「在此別過,香港人,珍重。」

《壹週刊》同告別 社長:來到這一步已是光榮結業

同屬「壹傳媒集團」,已有31年歷史的《壹週刊》,週三亦在社交平臺Facebook公佈,將停刊並告別讀者。

《壹週刊》社長黃麗裳同日接受訪問時說,現在只會向前看,希望處理好遣散同事、撤離及有關客戶的後續安排。她續指,眼看已有31年歷史的《壹週刊》終結,是她最難以忘記的一天。

黃麗裳說:決定已經下達,亦沒有懸念,我只能說這麼多。來到這一步可說是光榮結業,我會盡我的能力對我們的員工及客戶,很感謝他們,一直支持我們。我希望最後做得得體。

黃麗裳較早時在社交平臺發文,她憶述《壹週刊》的重大改革歷史。

她慨歎直至今年的六月,「編輯部相信大時代下,《壹週刊》已經到臨終點。」她對仍心存一絲希望的同事指「別存幻想」,「過去一眾同事為《壹週刊》努力過,享受過做新聞的自由,就無悔。」

《壹週刊》前攝記郭生回歸前已加入,任職超過10年的他接受訪問時,感激在《壹週刊》經歷過黃金時期,過去即使辛苦、每年七一又遇到恐嚇,但他早已習以為常,並更確信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從不畏懼。直到今天《壹週刊》要終結,他希望香港市民明白「‘壹傳媒’的結業並非自願,是由政權迫害」。而香港對新聞要求看法已「回不到過去」。

郭生說:今天沒有《蘋果日報》、《壹週刊》,明天都會有第二個傳媒代替。只要香港人對真相的渴求沒有減滅,總會有人出來,總有一份代表香港人的傳媒、報紙及雜誌。

目前已離職的《蘋果》記者李生對談,過去一星期同事都非常難受,他說同事已有心理準備,但並非要「哭成淚人等事情發生」,感謝同事過去仍一直努力堅守崗位。

《蘋果》末落本地網媒成下一清算對象?

本地網媒之一「獨立媒體」主編黃俊邦接受訪問時說,《蘋果》的終結,對所有媒體的日常編採、決策、乃至員工士氣都受影響,大家都會思考,「是否能做下去,會否有危險?」

黃俊邦說:我們沒有直接受到威嚇,不過一定有心理壓力。你看到同行這個處境,一定無可避免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他續指,雖然目前本地獨立媒體仍能運作,但難保將來空間再收窄。《蘋果》終結後,他不認同堅守新聞自由的最後一道防線落在本地媒體或網媒身上,原因是以機構方式營運已是舊模式,現時互聯網不乏獨立記者或自媒體等,填補傳統媒體的角色,以機構方式營運所面臨的風險可能更大,估計日後會衰退至以自媒體或獨立記者、評論人、市民身上擔起報導自由的責任。

文章連結:壹传媒弥漫白色恐怖 管理层被逼提前全面停刊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