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中國神舟12號載人飛船 將於17日上午發射

中國神舟12號載人飛行任務3名宇航員

文/觀察者網

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太」消息,6月16日上午9點00分,神舟12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了本次任務的相關情況。以下為發佈會介紹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上午好!

受任務總指揮部委託,由我向大家介紹神舟12號載人飛行任務有關情況。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12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太空人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太空人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太空人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太空人湯洪波是首次飛行。今天上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12火箭將加注推進劑。

神舟12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軌驗證太空人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太空人搜索救援能力;開展多領域的空間應用及試(實)驗;綜合評估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和性能,進一步考核各系統間的匹配性和協調性,為後續任務積累經驗。

按計劃,神舟12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的前向埠,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太空人進駐核心艙,執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駐留約3個月後,搭乘飛船返回艙返回東風著陸場。

目前,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組合體狀態穩定,各項設備工作正常,具備交會對接與太空人進駐條件。執行神舟12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太空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以上是介紹這次任務的有關情況。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整體規劃。作為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航太飛行,本次任務有何特點和意義?

答: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這11次任務緊密關聯、環環相扣。近期成功發射的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形成組合體在軌運行。神舟12號載人飛船發射入軌後將與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總體看,神舟12號飛行任務有以下四個方面主要特點:一是將進一步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改進後的長征二F運載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12號載人飛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徑向交會對接和180天在軌停靠能力。改進了返回技術、進一步提高落點精度,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二是將全面驗證太空人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通過神舟12號太空人乘組在軌工作生活3個月,考核驗證再生生保、空間站物資補給、太空人健康管理等太空人長期太空飛行的各項保障技術。三是將在軌驗證太空人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太空人將在機械臂的支持下,首次開展較長時間的出艙活動,進行艙外的設備安裝、維修維護等操作作業。四是將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首次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這些技術的突破與能力的驗證,將為後續空間站建造及應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

神舟12號任務作為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首次載人飛行,承上啟下,十分關鍵,任務實施期間恰逢党的百年華誕,工程全線注重從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特別是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航太事業建設發展的輝煌歷程中汲取經驗力量、提振信心鬥志,正在以高昂的精神狀態,緊張投入到任務各項準備中。

問:距離上一次載人飛行已有近五年時間,請問此次神舟12號飛行中,太空人的主要任務有哪些?他們為此都做了哪些準備?

答:根據任務安排,神舟12號飛行中,太空人乘組將在軌完成四個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要開展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艙在軌測試、再生生保系統驗證、機械臂測試與操作訓練,以及物資與廢棄物管理等。二是要開展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包括艙外服在軌轉移、組裝、測試,進行兩次出艙活動,開展艙外工具箱的組裝、全景攝像機抬升和擴展泵組的安裝等工作。三是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進行空間應用任務實驗設備的組裝和測試,按程式開展空間應用、航太醫學領域等實(試)驗,以及有關科普教育活動。四是要進行太空人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計劃開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體鍛煉,定期監測、維持與評估自身健康狀態。

五年來,根據空間站階段任務特點要求,開展了太空人乘組選拔和針對性訓練工作。本次任務太空人乘組選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帶新」的方式,結合太空人飛行經歷、相互協同能力等方面,選拔出飛行乘組和備份太空人。周密制定了太空人訓練方案和計畫,扎實開展了地面訓練和任務準備,每名太空人訓練均超過了6000學時。特別是針對空間站技術、出艙活動、機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軌工作生活開展了重點訓練。目前,太空人乘組已做好了執行任務的各項準備。

問: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組合體目前狀態如何?組合體為首批入駐太空人乘組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哪些保障條件?

答: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入軌後,已按計劃完成了9類42項測試,主要包括平臺基本功能、交會對接、太空人駐留、機械臂爬行與在軌辨識、出艙功能以及科學實驗櫃等測試內容。截至今天,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組合體已在軌運行17天,目前狀態良好,平臺設備工作正常。組合體已調整到高度約390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建立起交會對接姿態和載人環境。經分析確認,組合體滿足與神舟12號交會對接以及太空人進駐的條件。

天和核心艙提供了3倍於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太空人活動空間,配備了3個獨立臥室和1個衛生間,保證太空人日常生活起居。航太食品方面,配置了120餘種營養均衡、品種豐富、口感良好、長保質期的航太食品。就餐區域配置了食品加熱、冷藏及飲水設備,還有折疊桌,方便太空人就餐。鍛煉區配備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車,用於太空人日常鍛煉。通過天地通信鏈路和視頻通話設備,可實現空間站與地面的雙向視頻通話和收發電子郵件。載人環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載人飛行任務,空間站核心艙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包括電解制氧、冷凝水收集與處理、尿處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氣體去除等子系統,能夠實現水等消耗性資源的迴圈利用,保障太空人在軌長期駐留。

問:請介紹一下中國載人航太國際合作的有關情況。未來,中國是否會邀請其他國家參加空間站上的科學研究、技術試驗等工作?是否會有其他國家太空人與中國太空人一起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

答:外太空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探索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載人航太始終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願意與世界上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在航天器技術、空間科學實驗、太空人選拔訓練等領域,與俄羅斯、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等國家的航太機構,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空局等國際航太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進入到空間站階段,我們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計畫在空間站功能拓展、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外太空人聯合飛行、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使中國空間站成為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為此,中國空間站已做好了相應準備,並開展了相關工作。比如,配置在核心艙和實驗艙上的科學機櫃,均配備了標準化的載荷介面,具備開展各類科學實驗國際合作的能力。2016年以來,我們與聯合國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徵集有意搭載到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實驗項目。目前,已遴選出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後續,我們還將與聯合國外空司緊密合作,適時發佈第二輪合作機會公告。同時,我們還正在與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等國家,圍繞在空間站開展基礎物理、航太醫學、空間天文等領域的空間實驗進行良好的雙邊合作交流。

中俄在載人航太領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曾經開展了多項富有成果的合作。在現階段,雙方圍繞近地軌道空間站和載人深空探測領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交流,正在溝通醞釀開展更多的合作。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共同實施更多的聯合實驗項目,為人類探索外空做出兩個航太大國應有的貢獻。

至於中外太空人聯合飛行,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向我們提出了合作意願,對此總體上我們持歡迎態度。相信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後,也就是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中外太空人聯合參加中國空間站的飛行。

問:進入到空間站階段,載人航太的發射和返回任務將保持高密度、常態化,外界對於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和壽命末期的載人航天器再入大氣層比較關注,請問你們對此作了哪些安排?

答:我國政府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願與有關各方一道,為促進和平利用外空、維護外空安全做出共同努力,願意同各國就人造航天器殘骸、空間碎片問題開展更廣泛的國際交流合作,確保外空活動的長期可持續性。

運載火箭末級經過軌道高度的自然衰減最終再入大氣層銷毀,是目前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各型火箭末級均已採用了鈍化技術處理,不會在軌道上發生爆炸而產生空間碎片,末級絕大部分元件將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極低。前期,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和長征七號遙三火箭發射後,我們密切關注火箭末級再入情況,組織進行了嚴密監測,在載人航太工程官方網站定期對外發佈火箭末級殘骸的軌道參數,及時發佈了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和長征七號遙三火箭末級殘骸的再入時間和落點預告,履行了相關國際義務。

天舟貨運飛船在完成預定任務後,將受控離軌再入大氣層銷毀,極少量殘骸隕落南太平洋海域,神舟載人飛船的推進艙與軌道艙在再入大氣層時也將燒蝕銷毀,不會對地面造成危害。

問:中國建設自己的空間站目的是什麼?與早期國外空間站和目前國際空間站相比,中國空間站自身有哪些特點和亮點?

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載人航太是人類航太活動中系統最為複雜、難度最大、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早在1992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了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建成空間站是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在突破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活動、交會對接、推進劑在軌補加等一系列載人航太關鍵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十年的攻關研製,空間站已進入到在軌組裝建造階段。

可以說,建設和運營空間站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在近地軌道建造和運營空間站,可以長期開展有人參與的、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能夠極大地促進空間科學、生命科學等空間技術發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技術創新。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運營將為人類開展深空探索儲備技術、積累經驗,是中國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積極貢獻。

中國空間站建設起步相對較晚,但也有後發優勢。在論證、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獨立自主、以人為本、相容並蓄、持續發展,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總體看,中國空間站功能齊全、技術先進、規模適度,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適宜居性、綜合效能、相容拓展以及資訊、能源、動力技術和運營費效比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在空間應用方面,有望取得若干具有重大價值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成果。

聶海勝簡歷

聶海勝,男,漢族,籍貫湖北棗陽,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大隊長,現為太空人大隊特級太空人,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太空人。2003年9月,入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備份太空人。2005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太空人」榮譽稱號,並獲「航太功勳獎章」。2008年5月,入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備份太空人。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太空人。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擔任指令長,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二級航太功勳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12號飛行任務乘組,擔任指令長。

劉伯明簡歷

劉伯明,男,漢族,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特級太空人,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太空人。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太空人」榮譽稱號,並獲「航太功勳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12號飛行任務乘組。

湯洪波簡歷

湯洪波,男,漢族,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二級太空人,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大隊長,安全飛行1159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太空人。2016年5月,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備份太空人。2019年12月,入選神舟12號飛行任務乘組。

文章來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17日上午发射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