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邊人語】奧運故事 留名青史
文/彭廣揚
第32屆夏季奧運會終於8月8日在日本東京閉幕。
日本隊在總結地主國競技賽程時,於棒球項目以2比0完封美國隊,贏得最有象徵意義的一次經典對抗;日本隊是倚仗講究責任分工的投手群和一支全壘打勝出,右投左打的村上宗隆 (Munetaka Murakami) 是在第3局下二好球二壞球時擊出陽春全壘打先馳得點,23歲的先發右投手森下暢仁 (Masato Morishita) 表現稱職,中繼投手千賀滉大(Kodai Senga) 、伊藤大海 ( Hiromi Ito) 、岩崎優 (Suguru Iwazaki) 都能不負所託,終結右投手栗林良吏 (Ryoji Kuribayahsi) 也守住勝局。
本屆諸多奧運故事,從此名留青史,靜待後人評說。
這屆奧運會的籌備和主辦是歷史性 (Historic) 的;離不開的元素是3P,即一直揮不去的世紀傳染疫情 (Pandemics)、迫於無奈,全無退路的整年延期 (Postponement),以及令人咋舌,隨處可見的國際政治 (Politics)。
根據多項民意調查發現,有興趣觀賞本屆奧運會電視直播者,男性選擇特定比賽畫面,主要是基於「愛國」的理由,然而女性捧場奧運會片段,就是說不出理由的「愛看」。
來自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的代表團,本屆女性團員人數比起男性團員要多;而在2016巴西里約夏季奧運會和2018年南韓平昌冬季奧運會,美國女性運動員奪標表現確實強過男性隊友。
不在少數的觀眾終於領悟到,以羽毛球、游泳、泛舟、滑板、室內排球和沙灘排球單項運動為例,休閒運動和競技運動終究並不是同樣一回事。
美國的游泳名將菲利浦斯 (Michael Phelps) 在2015年間就曾經說過「『說不」,是可以的」 (It’s ok to not be )。他當年是觸碰心理健康相關話題的第1位奧運會金牌得主。日本網球名將大阪直美、美國競技體操運動員拜爾斯 (Simone Biles)、為II型躁狂抑鬱症所苦的女子舉重運動員奈伊 (Kate Nye),以及美國短跑運動員萊爾斯 (Noah Lyles) 隨後都對這個話題積極表態。
競技體操在個人和團隊方面,本來唯一的亮點是美國隊的拜爾斯,但是由於她的心理壓力過大,造成「空間迷航」現象,卻也順勢造就她的3名隊友奪標。印證「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美國的男子籃球國奧隊,經過一番折騰,終於以87比82擊退法國隊奪得金牌。這樣的結果,反映的是必須有一位足智多謀的主帥,還是擁有能夠一位力挽狂瀾的超級球星更形重要?
日本主辦單位曾經信誓旦旦地保證奧運會如期開幕,他們並沒有食言;地主國也曾經精算囊擴30金入袋,這個還是個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