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27年可能的美中戰爭做好準備」 美海軍「33號計畫」能否奏效?
文/voa薛小山
星期三(9月25日),中國40多年來首次在太平洋國際水域試驗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加劇了印太地區業已緊張的局勢。為了應對2027年可能爆發的美中戰爭,美國第三十三任海軍作戰部長近日發佈了包含「33號項目(Project 33)」在內的美國海軍戰略調整計畫,以保持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戰鬥優勢。面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漸咄咄逼人的動作,「33號計畫」是否可行?
中國星期三的動作令許多印太國家緊張。斐濟、澳洲、帛琉和紐西蘭都批評了中國在太平洋進行的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敦促中國政府不要加劇整個地區的軍事緊張局勢。
在此之前,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及其周邊海域的挑釁動作不斷。中國軍機和軍艦不斷出現在台灣周邊;中國偵察機二戰以來首次進入日本領空;菲律賓在南海追蹤到有記錄以來最多的兩百多艘中國艦艇。中國和俄羅斯還舉辦了後蘇聯時代最大規模的海軍演習。
面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漸咄咄逼人的動作,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麗莎‧弗朗切蒂(Lisa Franchetti)上將上星期三(9月18日)發佈了最新的《美國作戰海軍領航計畫》(Navigation Plan for America’s Warfighting Navy),旨在實現兩個戰略目標:為2027年可能爆發的美中戰爭做好準備,以及增強海軍的長期優勢。美國多名軍事和情報將領都曾公開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提前在2027年前完成具備攻台能力的準備。
而實施「33號計畫」則是實現這兩個目標的兩種主要方式之一。另一個方式則是擴大海軍對聯合作戰生態系統的貢獻。「33號計畫」旨在整合人工智慧和無人系統以及改善維修、訓練和招募水準,以保持在印太地區的戰鬥優勢,並確保至少80%的軍艦、潛艦和戰機能在短時間內投入作戰。
弗朗切蒂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其中一個重大挑戰是,在任何特定時間,80%的部隊都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以便在需要時投入戰鬥,這是一個「極具雄心的目標」。她說,「如果國家召喚我們,我們就可以按下‘啟動’按鈕,迅速集結部隊,滿足這樣的召喚」。
「33號計畫」擁抱機器人和自主系統
「33號計畫」分為7大重點領域,包括消除船舶、潛艇和飛機的維護延誤;擴展機器人和自主系統以快速集成更多平台;創建艦隊在分散式戰場上獲勝所需的指揮中心;招募並留住美國海軍需要的力量,讓更多參與者上場;提供與美國水手犧牲相稱的服務品質;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按計劃進行作戰訓練;恢復維持和投射岸上戰鬥的關鍵基礎設施。
弗朗切蒂9月19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討論會中表示:「我們需要能夠採用機器人、自主、更便宜的技術來幫助我們補充和擴大常規有人駕駛艦隊的射程和殺傷力。」她解釋說,戰爭性質的變化和新技術的使用,在俄烏戰場、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紅海地區的衝突中都得到彰顯。
在俄烏戰爭中,幾乎沒有海軍的烏克蘭通過巧妙使用反艦巡航飛彈和空中及水面無人機,將俄羅斯黑海艦隊逼退。在紅海,胡塞武裝通過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和無人機的組合,對美國及其海上夥伴的海軍發動了大規模打擊。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洋策略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James R. Holmes)在《國家利益》發文指出,無人駕駛載具是現代的「艦隊」的對手,類似于一個多世紀前騷擾戰列艦和巡洋艦艦隊的小型魚雷艇和潛艇編隊,限制艦隊進入近海。「與飛彈和雷區結合使用,它們(無人系統)今天也能阻止解放軍的進攻。」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副資深主任、烽火全球戰略(Beacon Global Strategies)資深副總裁簡以榮(Ivan Kanapathy)對美國之音說,弗朗切蒂制定的計畫實際上更注重在短時間內完成造船以外的任務,讓美國海軍更好地應對西太平洋與中國的潛在衝突。「如果你只有兩年的時間時,你真的沒有那麼奢侈。你只能在邊緣上做些小規模的事情,無論是使用無人機,還是採用其他技術,或者新的作戰概念。」他說。
弗朗切蒂19日在CSIS的活動上也坦誠,雖然美國海軍所做的每一項評估都表明,未來需要一支更大規模的艦隊,但2027年之前只能聚焦於可實現的短期目標。
「但在我的任期內,我無法在三年內完成這一目標,也無法在2027年之前完成這一目標。因此,我不得不退一步思考,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行動和運作,從而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收益。」弗朗切蒂說。
無人機和高超音速武器庫以及中國的A2/AD
近年來,中國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的興起,包括東風-21D、東風-26反艦彈道飛彈,轟-6K和各類超音速反艦飛彈等武器的能力和射程發展,對於美國水面艦艇在第一島鏈附近的活動構成極大的威脅。
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的國家安全分析師布蘭登・魏克特(Brandon Weichert)本月初撰文表示,中國A2/AD的崛起,意味著大型水面戰艦作為海軍艦隊中主要力量投射工具的時代即將結束。
他表示,以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為例,每艘造價高達130億美元,每年還需耗費數億美元進行維護。數量更多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雖然比福特級老舊,但也同樣昂貴。「中國的東風26B飛彈僅需其造價的一小部分,就能直接擊沉航空母艦,或摧毀其飛行甲板,使其在戰鬥中變得毫無用處。」他寫道。
他認為,潛艇之外,美國海軍需要一個強大的無人機和高超音速武器庫,以摧毀中國已知的A2/AD據點。
簡以榮認可這樣的發展方向。他說,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地轉向成本更低、自主且可消耗的自主系統。他說,烏克蘭以地面無人機、岸基和空中飛彈的組合壓制俄軍的經驗也適用於台灣、菲律賓、日本西南群島等地區,都涉及以陸地上的防禦應對入侵的海軍力量。
他補充說,美國海軍在公海上仍然能夠發揮作用,尤其是潛艇部隊,「我認為這至關重要。確實需要與在我們談到的沿海地區的能力之間保持更多的平衡。」
位於馬里蘭州的國防諮詢公司FerryBridge Group主管、曾任巴爾克利號驅逐艦指揮官的退役海軍軍官布萊恩·麥格拉斯(Bryan McGrath)對美國之音表示,無人能力和自主能力有著重要且有不斷增長的空間,不過,他認為美國不再需要大型艦艇的說法是荒謬的。
「我們兩者都需要。我們既需要能力強大的大型平台,也需要小型的、能力適中的載人艦艇,需要大量的無人自主能力的擴展。我們需要將所有這些都通過一個適當的網路系統地聯繫在一起。這才是美國海軍的戰鬥方式。」他說。
繼續投資工業能力,打造全球艦隊
打造強大的大型平台,打造一支全球艦隊也在弗朗切蒂的計畫中。「我繼續主張建立更大的艦隊。」
弗朗切蒂在2024《領航計畫》中指出,在艦隊設計方面,除了2023年6月上次評估的381艘戰鬥艦艇和潛艇外,還必須2024包括飛機、彈藥、人員、資料等能力,這些能力可以產生一支能夠在美國選擇的時間和地點集結戰鬥力的全球艦隊。
「這也意味著與聯合部隊、盟友和合作夥伴的無縫整合,所有這些都是實現聯合機動的關鍵,海軍為他們提供了綜合殺傷網的關鍵要素。」她說。
這個計畫也得到美國國會議員們的認可。美國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眾議員邁克·瓦爾茲(Mike Waltz)和亞利桑那州民主黨籍參議員馬克·凱利(Mark Kelly)9月25日也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一場線上活動上,宣佈將提出一項兩黨立法–「美國船舶法案」(Ships for America Act),以振興美國造船業。
近年來,美國海軍面臨國內預算不足、造船業面臨衰退,艦船維護能力大幅下滑,海軍徵兵連年不達標的多重困境。
2022年的《領航計畫》指出,為了實現艦隊現代化和擴大容量,美國海軍需要持續保持高於實際通脹率 3-5% 的預算增長。不過,美國海軍今年的預算請求為 2576億美元,比去年增加 0.7%。
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並和美國的差距不斷擴大。五角大樓去年10月發佈的《中國軍力報告》表示,中國擁有370多艘作戰艦艇,預計到2030年將有435艘。
美國在海軍造船方面也難以跟上中國快速擴張的步伐。美國海軍研究所的資料顯示,中國已經佔據了全球造船市場的近50%,韓國和日本分別佔據近30%和17%,而美國的產能僅占到0.13%。
弗朗切蒂指出,海軍面臨著財政和工業制約因素,無法在短短幾年內打造一支規模更大的傳統海軍,也不會在沒有適當能力的情況下依靠大的規模來贏得海上控制權爭奪。
「我們將繼續與國會合作,投資於我們的工業基礎能力,並確保必要的預算增長,以提供更大、更致命的力量。然而,如果沒有這些資源,我們將繼續優先考慮戰備、能力和容量(readiness, capability, and capacity)–按此順序……即使我們增加了機器人和自主系統在艦隊中的作用,我們仍將需要大量水兵和文職人才來完成我們的使命。我們不會停滯不前,而是努力確保對軍隊的長期投資。」
美國退役海軍軍官麥格拉斯認為這還不夠。他說,美國海軍理想狀態下應該有450艘正規戰鬥艦艇和150艘無人駕駛水面和水下艦艇。
前白宮國安會高官簡以榮指出,艦隊數量和工業劣勢將意味著美國可能無法在和中國關於台灣的衝突中快速重建自己的海軍。
「如果你必須押注中國會捲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海戰,那麼中國會有優勢。我實際上不確定我們能否在2027年之前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更像需要5年、10 年、15年的時間,比如創建造船廠、(訓練)熟練工人、(提升)工匠技能等等。要擁有那樣的能力,這是一個更長期的計畫,要遠超過兩年的時間。」
簡以榮建議,除了美國國會,美國總統也在擴大海軍預算和引領民意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歸根結底,我認為美國總統,無論是現任還是下一屆總統,都需要向國會和美國人民提出這一問題,要求增加國防預算,增加對工業基礎的投資。」
他認為過去的四年,美國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夠。他說,考慮到通脹的因素,美國的國防預算實際上在這屆政府時期有所收縮。
他警告說,如果不做出改變,美國可能面臨更糟糕的境地。「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美國的國防工業基地實際上只是試圖為我們沒有直接參與的兩場戰爭提供保障。僅僅只是試圖為它們提供保障,我們就已經看到了它是多麼的捉襟見肘,更不用說如果美國捲入戰爭,可想而知,情況會更糟。」簡以榮說。
來自中國的威脅
2024年的《美國作戰海軍領航計畫》也分析了中國威脅。《領航計畫》指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能力,國防工業基礎已經進入「戰時狀態」。此外,海軍結合火箭軍、太空軍、空軍和網軍,整合成專門用於擊敗美國的綜合作戰生態系統。
計畫指出,中國海軍透過多領域精確作戰、灰色地帶戰術、經濟活動、擴展軍民兩用機場等基礎建設、運用海上民兵等兩用部隊、增長核武庫等手段,呈現出「多領域和多軸線」的威脅。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我們海軍的挑戰現在遠遠超出了解放軍海軍艦隊的規模。艦船非常重要,但我們僅根據戰鬥艦船數量或噸位來評估威脅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報告寫道。
過去一個多月來,美國由於中東部署任務首次出現在印太地區沒有航空母艦的短暫空窗期,而解放軍海軍自建軍97年以來首次有三艘航母同時在該區域航行。
不過,儘管佔據地理位置和數量優勢,中國海軍的實戰能力和武器品質仍然存在未知數。《華爾街日報》9月26號引述美國官員報導,中國最新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於今年春天沉沒,這對中國的一項優先武器計畫來說是一個重大挫折。
簡以榮對此表示,美國海軍的關鍵優勢在於海底領域,美國的潛艇比中國的潛艇更安靜、更強大。不過,他補充說,不能從孤立事件中得出中國核潛艇品質不堪一擊的的結論。
「我認為它(中國核潛艇)的品質仍然很高。美國的仍然更優秀,但我認為中國核潛艇的品質、訓練和生產能力顯然都非常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