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亓樂義/俄烏戰爭陷入僵局-烏克蘭反攻的下一步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紮盧日內指出,目前的陣地戰需要轉為運動戰,暗示再次反攻的必要。

文/rfa亓樂義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去年12月底指出,俄羅斯武裝力量完成了挫敗烏軍的反攻任務,把烏軍擊退到最初的陣地。同時,俄軍在去年12月23日至29日的1周內,以導彈和無人機對烏克蘭的軍事工業設施、軍用機場、軍火庫及武器儲存地,發動50次大範圍攻擊,保持對烏克蘭高強度的火力壓制與打擊,這應該是今後一段時間俄軍的主要戰術。

95%西方武器尚未使用

  由於烏克蘭武裝力量反攻受阻,有些分析預測,基輔政府將進行修整,今年可能不會發動過於冒險的大規模攻勢。雖然烏克蘭宣佈新一輪的軍事動員,也不意味用於進攻或突破俄軍防線。如果失敗,這將使烏克蘭的兵源枯竭,最終輸掉這場戰爭。

  德國《世界報》(Welt)去年12月中旬報導稱,烏克蘭的反攻陷入僵局,加上彈藥短缺、西方武器供應不足以及烏軍士氣下降等壞消息,助長一股悲觀的情緒。西方國家也在猶豫是否繼續支持烏克蘭的反攻,但有跡象表明基輔正在準備一項攻擊計畫。

  報導引述德國安全專家和政治顧問蘭格(Nico Lange)的話說:」許多人忘記了大部分坦克和裝甲戰車還在,許多西方承諾的武器仍在交付當中。」例如,200 輛德國豹1式坦克,只有約30輛運抵烏克蘭。此外,烏克蘭仍可獲得西方提供的95%以上的武器系統,這些武器尚未用於反攻,也就是說95%的西方武器還未派上用場。這是根據荷蘭開源情報網站Oryx 的估算而得,該網站對俄烏雙方軍事裝備的供應和銷毀資料進行完整分析,為各界所公認。

  蘭格指出:」烏克蘭仍有大計畫,烏克蘭向美國提交的所需武器清單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些武器包括黑鷹和阿帕奇攻擊直升機、F-16和F-18戰鬥機、遠端導彈系統、艾布拉姆斯(M1 Abrams)主戰坦克,以及一些無人機和彈藥。但真正讓人談論的是 F-18戰鬥機。F-18比F-16更具攻擊力和抗干擾能力。

  報導稱,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紮盧日內(Valery Zaluzhny)從不贊成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發動進攻,只是」出於政治原因」才同意這樣做。因此,他取消原定通往南部梅利托波爾(Melitopol)和貝爾迪安斯克(Berdiansk)的大反攻計畫,改采小股部隊進攻,減少士兵傷亡保存戰力。

集結新一輪反攻資源

  蘭格認為,烏克蘭可能正在為今年的新一輪反攻集結資源。其中一個起點可能是烏克蘭南部赫爾松(Kherson)的橋頭堡,從這裡到克裡米亞(Crimea)只有60公里。有了必要的戰鬥機、攻擊直升機和無人機,就能為進攻部隊提供足夠的支援,尤其該地區幾乎沒有俄羅斯的防禦工事,這可能就是紮盧日內從一開始就想到的進攻方向。

  德國《世界報》的這篇報導,可以說是對烏克蘭的戰局發展持最樂觀的看法。去年11月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刊登對紮盧日內的專訪,內容就沉重多了。這位烏軍主帥毫不諱言,戰爭變成雙方膠著的陣地戰,就像一次大戰。歷經5個多月進攻,烏軍只向前推進16公里,」要打破僵局,需要巨大的技術飛躍。」反攻」很可能不會有深入而完美的突破。」

  紮盧日內最初認為,可以通過對俄軍造成重大傷亡,阻止這場戰爭。但是他錯了,俄軍至少陣亡15萬人,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會停止戰爭,但普京(Vladimir Putin)沒有收手。他說,俄羅斯是一個封建國家,最廉價的資源就是人的生命。對烏克蘭來說,最昂貴的就是人民。

重在作戰武器有效整合

  烏克蘭國家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別列斯科夫(Mykola Bielieskov)去年11月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紮盧日內認為技術是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並最終擊敗俄羅斯入侵的關鍵,但他對未來戰爭的設想並不依賴于任何單一的」神奇武器」(wonder weapon),而是強調有效整合無人機、電子戰、反炮火和新的掃雷技術的重要性。

  紮盧日內認為,電子戰(EW)能力是無人機戰爭獲勝的關鍵,並承認目前俄羅斯在這一領域具有明顯優勢。他主張在烏克蘭國內外擴大反無人機電子戰系統的生產,呼籲烏克蘭盟友提供更多的電子情報,包括收集信號情報(如通信攔截、破解敵方密碼和加密系統,對敵無線電頻譜的監測和分析)的資產資料。

  紮盧日內還認識到,僅靠技術無法擊敗俄羅斯,而需要加強烏克蘭的後備力量,彌補現有法律中允許公民逃避兵役的漏洞。他多次強調,在烏克蘭軍隊內部採用更現代化的指揮和控制方法,」這樣就能比俄羅斯更有效地看清戰場(提高戰場感知能力),更迅速地做出決策。」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研究員加迪(Franz-Stefan Gady)指出,俄烏雙方都沒有掌握多兵種聯合作戰。要​想戰勝對方,一方面必須通過聯合訓練建立各軍兵種之間的信任與行動規程。另一方面,武器的技術系統必須相互相容。如傳統火炮要與無人機和其他先進技術系統搭配使用。簡言之,致勝的關鍵在於聯合作戰。

  除此,需要更多的預備役部隊是確保持續戰鬥的要件。加迪認為,烏克蘭在戰爭的頭一年可能損失12萬至13萬軍人。不過,她仍有一支9萬人有戰鬥經驗的預備役部隊,這得益於烏克蘭實施普遍性的徵兵制度,北約國家就沒有這種條件。不過,經過紮盧日內的說明,烏克蘭的徵兵制度仍有漏洞,需要及時補救。

  紮盧日內警告不要低估俄羅斯。儘管俄軍損失慘重,但普京的軍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在武器、裝備、導彈和彈藥方面佔據優勢。這為俄軍的長期作戰提供有利的物質基礎。

陣地戰轉為運動戰

  紮盧日內在訪談中反復強調長期戰爭的危險。這對人力和物力資源相對充足的俄羅斯有利。他警告說:」陣地戰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會給烏克蘭武裝部隊和國家帶來巨大風險。解決之道在於有效利用先進的防禦技術,運用新的與創新的方法可以把這場陣地戰轉為運動戰。」事實上,這句話暗示烏克蘭再次反攻的必要,而且不能拖得太久。

  在此之前,烏克蘭嘗試做出反攻,但是收效甚微。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IDA)研究人員、退役海軍陸戰隊上校,曾在五角大樓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的格林伍德(Thomas Greenwood),去年12月31日在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網站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突破作戰(指縱深穿透敵方固定防禦的攻擊)的複雜性和難度僅次於兩栖登陸作戰。

  歷史上,像美國麥克亞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在朝鮮戰爭中大膽實施仁川登陸那樣具有戰略決定意義的突破作戰並不多見。正如軍事歷史學家布特(Max Boot)所言,如果沒有空中優勢或可攻擊的敵人側翼,指望烏克蘭軍隊發動一場有效的反攻不切實際。

  格林伍德指出,俄軍歷來都有應對敵人深入的防禦歷史。1943年德軍進攻庫爾斯克(Kursk)之前,蘇聯軍隊構築8道防線,每英里正面有2,200枚反坦克地雷和2,500枚殺傷人員地雷,縱深達120至180英里(約190至290公里)。今天俄軍的防禦力量不如1943年那麼強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變化。

  如此看來,烏克蘭的反攻看似暗淡,但並非毫無希望。格林伍德認為,烏克蘭軍隊能在哈爾科夫(Kharkiv)反攻中表現出色,說明烏軍具有再次發動反攻的潛力。

  首先,烏軍要在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尋找或製造俄軍的防禦缺口,利用多元偵察手段,確定俄軍雷場的組成、密度和深度;定位並監視雷場附近的俄羅斯重型武器;瞭解敵方的生活模式,以便在俄軍警惕性最低時開始攻擊。烏克蘭工兵在清除雷場和障礙物的同時,需要一支掩護部隊,對防禦的俄軍進行有效的火力壓制。

作戰要素精確同步

  除了嘗試發動致命一擊的反攻,烏克蘭武裝力量還可以選擇在狹窄的正面突破敵人的防禦工事,深度以佔領可防禦的地形為主,不必冒險過於前出。這些臨時性的防禦工事必須是非線性、相互支援的據點或精心設計帶有刺蝟性質的防禦工事,可作為烏克蘭後續突破作戰的墊腳石。如果成功,後續的突破部隊以蛙跳方式前推,對俄軍的連續防禦地帶進行重複攻擊,擴張戰果。

  期間,烏軍必須實施精確的火力壓制,迫使俄軍縮在戰壕裡。否則,俄軍有可能在烏克蘭工兵和突破部隊最暴露的時候發動致命性反擊。

  格林伍德認為,烏軍已經表現很強的能力,能夠從以往的戰術交戰中吸取經驗教訓,調整今後的作戰行動,以適應戰場上新的變化。正如紮盧日內在訪談中所說的,他並不指望西方會大量提供先進技術並取得勝利。為今之計,是把有限的烏克蘭人力和現有的武器裝備巧妙地融入戰術,使烏軍能夠保持戰術進攻,收復失土。這些行動本質上是緩慢的,需要精確同步才能成功。

連結:专栏 | 军事无禁区:俄乌战争陷入僵局-乌克兰反攻的下一步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