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第一線直擊以巴衝突:採訪後記 【Part 6】
文/TVBS記者劉亭廷
以色列至今仍遭受來自哈瑪斯,和北部真主黨的火箭彈襲擊,戰事依舊持續延燒。以色列政府的態度自10月7日遭到襲擊後,就愈加強硬,更不願與哈瑪斯達成囚犯交換的協議,急於做出反擊,不但從空中出擊,也動員地面部隊進軍加薩,誓言鏟除哈瑪斯。政府愈來愈硬,一般人民又是怎麼想的呢?
身在以色列採訪,我們的亞洲面孔格外醒目,常引來民眾的側目,尤其以色列遭受突襲後,人人如驚弓之鳥,長年以引為傲的情報系統竟然失靈,絲毫沒有發揮到預警的作用,也深深打擊到以色列人的信心。他們現在只要看到手持攝影機拍攝的人,肢體語言便充滿警覺,甚至滿臉驚恐,就怕這些拍攝的人是境外勢力的間諜。
情勢如此,我們也深受連累,每每有以色列民眾要搭訕,他們劈頭就問:「你們在幹嘛?」我們隨即解釋自己是新聞記者,正在採訪以巴衝突;接著他們就會不客氣地問我們來自哪裡,問法也五花八門:「你們來自哪裡?/你們是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嗎?」我們理所當然地回答說:「We’re from Taiwan(我們來自台灣)。」
耳聞我們是台灣人,以色列人馬上露出微笑,不好意思地說:「哦,台灣,我知道台灣。」可能是因為歷史淵源,又或者是認定兩國都是美國夥伴,以色列民眾會大方地與我們分享心中所想,還有人說到一半痛苦流涕,回憶起「國殤日」,內心感慨萬分。
以色列人口約973萬人,國土面積比台灣還小,僅有台灣的6成,其中三分之二是沙漠,這讓以色列形成一個緊密相連的社會。
與我們搭訕聊天的民眾常會介紹自己:「我的親戚/鄰居/同學/朋友(還有我近親關係的朋友)都在10月7日那一天慘遭殺害。」以色利人多視當日為國殤,也有人視為國恥,他們完全不能理解何以被認為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數一數二的國家,竟會有毫無防備的一天。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採訪是,我們抵達以色列的第二天前往耶路撒冷的西牆。西牆又名為「哭牆」,是猶太人心中的聖地。過去看紀錄片就會知道凡有猶太人來到這面牆前,大多情緒難掩激動、甚至潰堤。
由於歷史因素,猶太人雖視西牆為聖殿的象徵,但有長達2千多年的時間,都無法取得這面牆的控制權。1948年,以色列獨立,包括西牆在內的約旦河西岸地區遭約旦占領,猶太人被禁止前往西牆,直到1967年以阿戰爭爆發(或稱六日戰爭),以色列才重新奪回西牆。
多年來,猶太人只要一想到整個民族花了千年的時間流離失所、四處漂泊,終於歷經磨難,回到上天賜予的土地,都不禁悲從中來,在西牆前禱告時痛哭,西牆才因此有了「哭牆」的別稱。此次遭遇襲擊,來到牆前的猶太人又多了一份悲哀。
哭牆平時就固定有猶太人前去禱告,但觀光客的數超他們。如今戰禍延燒,以色列境內的遊客早已離境(更顯得我和攝影兩名外國人在現場有多突兀。連安檢都忍不住問我們要幹嘛),不過倒是聚集更多猶太人前來禱告,祈求心靈上的慰藉。
我的fixer觀察到也說,到哭牆禱告的猶太人數量比平時多很多,原因正是恐攻之後,不少猶太人心情難以平復,因此轉而尋求宗教上所能帶來的安寧。我看著男男女女不斷對著哭牆禱告、哭泣,心情也是異常沈重。
每當我們在以色列採訪當地民眾,他們都會很直白地說:「我們支持剷除哈瑪斯,因為他們分明就是恐怖份子,屠殺以色列人」。由此可知,民眾普遍是支持政府進攻加薩、剷除哈瑪斯的,但分歧點就在「何時才是最佳進攻時間點」。
有一派人怕夜長夢多,覺得愈快愈好,憂心哈瑪斯得到更多境外勢力的援助,到時便有縱虎歸山之嫌;另一派人則認為,現行仍有數百名人質在哈瑪斯手上,生死未卜,政府不宜進攻,免得人質慘遭殺害。
在台拉維夫市中心,就有一處臨時搭建的帳棚區,那裡每天聚集不少家屬,希望通過實際行動向政府發聲。他們辦街頭演講、音樂會、沿路分發特製的黃絲帶,上面的希伯來語寫著「趕快把他們帶回家」。
有會說中文、也去過台灣的以色列民眾知道我們是台灣媒體後,自願接受採訪,對著鏡頭表示:「台灣和以色列有一個相似處,就是自由的人民想過和平生活,我知道有時候並不容易,有時候還被罵挑釁別人,台灣和以色列人們,想要自由想要繁榮」,結束前更不忘用中文補上一句:「台灣人你們好,我會說一點中文,我只要說以色列人,回家、現在、謝謝。」
不過,還有一派人也不支持這麼快進攻加薩,主要是他們不滿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認為當權者只是要藉由開戰來閃避政治責任。
10月7日的攻擊凸顯以色列官方和情報系統的重大缺失,也讓一部分,尤其過去半年都反對司法改革的以色列民眾,對納坦雅胡政權深感不滿。他們認為以色列政府急於出兵,無非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和缺失,甚至覺得「急於剷除哈瑪斯,就是期待到時候可以功過相抵」。
他們認為一碼歸一碼,就算剷除恐怖威脅,1400人不幸遭到殺害是事實,一定要有人為此負責。
既然有反納坦雅胡派,自然也有他的擁護者。
我們某日採訪一場民間自發性的抗議活動。他們聚集在台拉維夫市中心的拉賓軍營外抗議,喊著要納坦雅胡下台。他們手上不僅持有抗議標語,還自製保險桿貼紙發給停等紅燈的車輛。有些人也自製貼紙,貼在附近的電線桿、長椅,還有地上。不過這些抗議民眾一離開,就有一名路過的男子把這些貼紙全都撕掉。
此舉引發另一名恰好經過的男子不滿,於是上前和他理論。兩人就這麼在大街上爭執了五分鐘。兩人爭辯儘管激烈,卻沒有大打出手,僅是據理力爭,和對方當街辯論:除了吵支不支持納坦雅胡、以及現在是否適合出兵打仗,兩人也就言論自由各持己見。後者認為以色列每個人都有表達言論的自由,而且抗議貼紙的行徑又沒妨礙他人;前者則認為此時不宜抗議、會影響民心,指出示威抗議就算了,何必要到處張貼自己的標語和看法,逼迫其他人看,甚至影響市容。
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但最後還是各退一步握手後各自離開。這種理性、當面對質及辯論,讓我目睹以色列人非常特別的一面。
預告一下,未來兩篇要進入深水區,討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議題的政治觀察。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