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盟友都不支持,美國援烏集束彈藥引爆內部分裂

2016年9月,美國陸軍士兵在演習中拿出集束彈藥。

文/觀察者網

在烏克蘭反攻進展遲緩的背景下,美國政府7日宣佈向烏提供有123國簽約禁用的集束彈藥,不僅未獲英國、德國、加拿大、紐西蘭等盟友支持,也遭到其他歐洲國家批評,聯合國及國際組織亦發聲反對。

「美國盟友因援烏集束彈藥而困擾」,英國廣播公司(BBC)9日以此為題報導稱,拜登政府這個極具爭議性的決定已讓其盟友紛紛與其保持距離。更有分析認為,這已在其盟友內部造成嫌隙,「某種程度上存在打破北約內部和諧的風險」。

「今日俄羅斯」(RT)8日稱,加拿大、英國是最紐對此表達關切的西方國家。加拿大政府在給加拿大電視台(CTV)的一份聲明中明確表示,該國「不支持使用集束彈藥」,且「致力於結束集束彈藥對平民的影響,尤其是兒童」。聲明說,加拿大完全遵守《集束彈藥公約》,認真履行其義務,鼓勵其普遍適用。

同日,英國首相蘇納克也對記者謹慎回應稱,英國是《集束彈藥公約》的締約國,「不鼓勵」使用和生產該類武器,強調英國將盡到「自身的責任」。他說,英國將繼續通過提供重型主戰坦克和遠端武器等其他方式來支援烏克蘭。BBC指出,英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事援烏國。

相較之下,同為《集束彈藥公約》締約國的西班牙表態更為鮮明。據路透社,西班牙國防大臣羅夫萊斯8日表示不應該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並強調該決定是美國單方做出的。她說,儘管西班牙支持烏克蘭的「合理防禦」,但對於某些特定武器彈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交付。

作為推動創建《集束彈藥公約》國家之一,紐西蘭也採取了比英國更進一步的態度。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強調,集束彈藥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地造成殺傷,可能對無辜人士造成巨大的長期影響。他表示,白宮已經知道紐西蘭在這方面的反對立場。

此前,德國和奧地利也已表達了與美國的不同意見。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7日說,德國作為《集束彈藥公約》的締約方之一,反對美方這種做法。德國政府發言人黑貝施特賴特後來在柏林軟化了政府態度,稱儘管德國不會提供這種武器,但也確信美國「並非輕易做出這種決定」。

另據「今日俄羅斯」7日報導,奧地利外長雪倫貝格「強烈反對」向烏提供集束彈藥。「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這些是國際上禁用的武器。」他警告,西方領導人必須「高度關注」這類做法向世界可能發出的信號。

國際組織批評,北約不置可否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札哈羅娃8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是一種「絕望之舉」,強調這不會對俄在烏特別軍事行動產生任何影響。她說,這是美國侵略政策的又一表現,該政策旨在拖延俄烏衝突。

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8日抨擊稱,美國的挑釁程度「超出極限」,使人類更接近紐的世界大戰,其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的舉動,殘忍和無恥到令人震驚。他表示,美國政府完全無視專家和立法者提出的反對意見,並且毫不顧及無辜平民可能遭未引爆炸彈誤傷的風險。

此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7日通過其發言人反對美國政府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的決定,呼籲相關方遵守《集束彈藥公約》相關條款的規定,避免在烏克蘭使用集束彈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發言人烏爾塔多呼籲「立即停止」並且「不在任何地方」使用集束彈藥。

另據美國媒體報導,已有至少38家人權組織公開反對美國向烏提供集束彈藥。這些人權組織稱,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烏雙方的平民已經遭受戰爭蹂躪,當地已經留下了很多啞彈,這給當地平民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美國的立法者、政策制定者在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的問題上,需要作出更多考慮,因為不久後就會有很多當地平民遭受集束彈藥死亡的事件。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7日則表示,北約對《集束彈藥公約》並沒有統一立場,各成員國之間對該《公約》以及對是否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持有不同的看法。無論是否簽署了《集束彈藥公約》,北約成員國都一致同意應該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援,但是具體提供什麼類型的武器和彈藥,應該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

引爆內部分裂

所謂集束彈藥,是將數量達十餘枚甚至數百枚的小型彈藥集合在一起製成的機載炸彈或火炮炮彈等,投放後會在空中大範圍釋放小炸彈,在接觸地面時或之後引爆。但這些小炸彈也可能無法正常引爆,從而對散落地點附近平民構成長期威脅,時間可能長達數年乃至數十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當時近期衝突中集束彈藥大約有10%到40%沒有立即引爆。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此前稱,最紐測試資料表明,美國此次援烏的集束彈藥啞彈率已降至不高於2.35%,這是「仔細挑選」的結果。但這仍然違反美國相關法律:美國法律禁止生產、使用或向他國轉移啞彈率高於1%的集束彈藥。

還有反對者指出,美軍方所謂的低啞彈率是在理想化且不現實的條件下測試的結果,沒有考慮到現實世界的情況。根據美陸軍炮兵手冊的記述,即使是軍方自己的啞彈率也會因集束彈藥落下角度和地形的不同而增加。人權觀察組織武器部宣傳主任瑪麗·瓦勒姆說:「看到長期以來確立的集束彈藥1%的啞彈率標準被取消,是令人沮喪的。」

《集束彈藥公約》已於2010年8月1日正式生效,其禁止締約國使用、生產、儲存和轉讓集束彈藥,並要求各國確保這些武器不再造成更多人員傷亡。截至目前,已有123國加入了《公約》(111個締約國和12個簽約國),但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均未簽署該公約。《華盛頓郵報》稱,美國自朝鮮戰爭以來所參與的每場重大戰爭中都使用了集束彈藥。

英國天空紐聞稱,美國向烏克蘭運送集束彈藥的決定極具爭議,並且已在其聯盟內部造成嫌隙,因為其許多盟友都是《集束彈藥公約》的締約國。英國前總參謀長理查·丹納特分析,隨著北約維爾紐斯峰會臨近,最主要的任務是展示北約內部的團結,但拜登政府這一決定「某種程度上存在打破北約內部和諧的風險」。

還有分析認為,此舉的立時影響,是讓俄烏衝突至今拜登政府一直試圖佔據的「道德制高點」大打折扣,美國公開供應集束彈藥,很可能被批偽善。加拿大資深外交官和裁軍活動家厄爾·特科特說:「必須明確而有力地指出,集束彈藥可能帶來的任何直接軍事利益將被其對烏克蘭公民的長期人道主義影響所抵消並遠遠超過。」

烏克蘭此前提出,在使用集束彈藥時將遵守五項原則,包括不會用該武器襲擊獲得正式承認的俄羅斯領土,只會將其用於結束俄羅斯對獲得「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領土的「佔領」等。對此,札哈羅娃7日反駁稱,烏方的承諾「一文不值」,對此華盛頓也心知肚明。她還說,美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藥令平民遭受打擊,華盛頓將為集束彈藥爆炸引起的傷亡承擔部分責任。

俄烏衝突已延宕超500天。俄羅斯國防部此前消息稱,自6月4日以來,烏軍一直在嘗試對頓涅茨克附近發動進攻,但沒有成功。在美國批准向烏提供集束彈藥的當天,美國防部副部長科林·卡爾稱,由於俄軍在過去6個月內修建了防禦工事,烏方反攻進展速度比預期要慢。

連結:盟友都不支持,美国援乌集束弹药引爆内部分裂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