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拋出「新劇本」:俄方在烏搞破壞,為開戰找藉口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王慧
一週三輪密集談判,最終沒能打破美俄「堅冰」,解出烏克蘭問題答案;而兩國剛走下談判桌,很快便開始掀起新一輪波瀾。這場政治劇持續大半年,仍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瘋狂加更。
當地時間14日,烏克蘭多家政府官網突遭駭客攻擊,事情尚未明朗之際,美烏卻「不約而同」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順勢拋出一則報導,指稱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準備刻意製造針對烏東地區「自己人」的襲擊,甚至將「入侵」時間鎖定在了1月中旬至2月中旬…
給俄羅斯「扣帽子」的美國,另一邊持續加大施壓力度。除威脅對俄高官甚至總統普京施加「致命制裁」外,美媒還放風,將加強對烏武裝分子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進攻性武器;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將遠超上世紀支持阿富汗抵抗蘇聯的力度。
美方高舉的「大棒」,並未讓俄妥協半步。俄羅斯駐美使館15日回擊道,CNN發表的報導不過是「垃圾消息」,是在向俄施加資訊壓力。俄外長拉夫羅夫此前同樣言辭犀利地指出,正是西方的「傲慢和自大」導致了當前的緊張局勢,他警告西方國家——俄羅斯的耐心已經走到了盡頭。
不過劍拔弩張之下,各方依然在傳達對話的聲音。處於旋渦中心的烏克蘭傳出消息,總統澤連斯基已邀請美俄領導人共同參加三方會談;美國務卿布林肯也表示,美國和北約願與俄開展進一步對話;俄羅斯方面則重申,主張通過外交解決所有國際問題。
眼下,「喊打」聲與對話聲相互交織,炒作與闢謠你來我往,烏克蘭問題前景依然撲朔迷離。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觀察者網表示,即便美烏向俄傳遞出了對話的資訊,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政治上的姿態和需要。現在雙方關係不順暢,誰都搞不清楚對方下一步究竟要做什麼,但是也都在為最壞的場景做鋪墊和準備。此外,對美俄烏來說,更多的是比耐心,看時間站在誰的一邊。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這場「拉鋸戰」以戰爭告終的可能性,但目前來看,各方還是希望以一種更加理性的方式處理分歧,保持談判大門的開放。
美媒炒作:「俄羅斯想嫁禍烏克蘭!」
本周,圍繞持續升溫的烏克蘭局勢及俄羅斯提出的安全保障倡議,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連談三場。只是從這三場會談回饋的資訊來看,收效甚微。以至於主導談判的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形容,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困局已經「走進了死胡同」;美國常駐歐安組織代表也喊出了「戰鼓已經敲響」的口號。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危機中,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持續炒作,可謂西方國家的一條主線劇情。早在去年11月初,美烏和北約便不斷渲染「俄羅斯威脅」,聲稱俄軍在俄烏邊境地區「陳兵十萬」,烏克蘭遭「入侵」危在旦夕。烏防長當時稱,俄軍可能準備在1月底發起進攻。
如今,在談判接連碰壁後,美國迫不及待續上了新的劇情。早在13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就預告,美國情報機構認為,俄羅斯可能已經製造了「指責烏克蘭準備襲擊烏東地區俄羅斯軍隊」的「入侵藉口」,華盛頓方面將在24小時內通過媒體公佈這一「藉口」的細節。
在14日——也就是俄羅斯與歐安組織談判結束一天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一名美國官員的話稱,俄羅斯正試圖在烏東開展「偽旗行動」(false flag,西方軍事情報術語,指偽裝身份以嫁禍他人),為軍事「入侵」烏克蘭製造藉口。
這位美方官員是這麼說的:「美國掌握的情報表明,俄羅斯準備預先在烏東地區部署一批特工。這些特工接受過專門的城市作戰訓練,將使用爆炸物攻擊俄羅斯或者代理人的部隊。」也就是說,美方設想俄羅斯會將此襲擊嫁禍烏克蘭,從而借此發動對烏克蘭的攻擊。
報導刊出後,五角大樓、白宮相繼出面「背書」。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柯比出面「證實」這些情報「可信度非常高」。他14日同樣宣稱,俄羅斯「預先部署了一組特工」,執行「一項看起來像是針對俄羅斯或烏克蘭講俄語的人的行動」,以便製造可能入侵的理由。
緊接著,白宮發言人普薩基也出面了,她口徑一致地稱,俄羅斯準備對烏東的自己人發動「迫在眉睫的攻擊」,「為編造入侵藉口奠定基礎」,「使用了與2014年吞併克裡米亞時的相同策略」。她甚至帶來了關於時間表的具體消息,比如俄羅斯「計畫在入侵烏克蘭前幾周」開展行動,真正的「入侵」可能「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之間開始」。
給出了指控,但至於證據,美方卻語焉不詳。CNN引述兩位要求匿名的美國官員的話說,美國的評估結合了「截獲情報和特定個人的地面行動」。有意思的是,在爆料這一「機密」的同時,報導還稱美國政府之所以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是為了不驚動「行動被跟蹤的俄羅斯特工」。
《華盛頓郵報》15日分析稱,拜登政府這份對俄羅斯的最新指控是其策略的一部分,目的是通過提前曝光來阻止俄羅斯的襲擊。報導還稱,儘管國會議員或美國的盟友已經得知情報,但情報細節的缺失,也使得俄羅斯有機會攻擊美國「捏造指控」,就像以前俄羅斯在伊拉克問題上所做的那樣。
無獨有偶,就在CNN報導發出的同日,烏克蘭國防部的一份聲明與此遙相呼應。聲明稱,「侵略者的軍事單位及其衛星,收到了為發動這種挑釁做好準備的指令。」
美國方面的渲染,又一次引發了俄羅斯方面的猛烈回擊。俄方一針見血地質問道——證據呢?
俄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14日對塔斯社表示,美國有關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從事破壞活動的指控未經證實,也沒有根據。
俄駐美使館15日同樣在臉書發聲回擊,稱其為「垃圾消息」,是在向俄施加資訊壓力。
「美國政府發言人詳細描述了挑釁場景,甚至還給出了‘入侵’開始時間。可至於證據?和往常一樣——沒有。」俄使館指出,美方此舉證明其一直在不斷向俄羅斯施加資訊壓力,通過媒體的反復炒作,似乎變成了主要新聞。
「俄羅斯反對戰爭,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所有國際問題。」聲明警告美國方面停止這種行為,並再度強調,「美國(包括官方和媒體)對我們的持續指控是毫無根據的,無法得到任何證實」。
針對美國方面有意釋放關於俄羅斯行動的「情報」,李海東評價說,這實際上是一種資訊戰和輿論戰,雙方都在對外放料,但這些料的真實性並不能夠得到保證。
「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國際輿論中製造‘俄羅斯好戰’的氛圍和共識,試圖詆毀對方形象和聲譽,以便達成在與對方較量時使用任何手段都不會覺得有道德愧疚感的效果。」李海東表示,西方人炒作「俄羅斯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發動戰爭」,不排除西方人想這麼幹,但是他們說是俄羅斯人想這麼幹,這種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他們可能是為了在自己採取相關行動時把鍋甩給俄羅斯。」
李海東補充道,從現在的情況看,美國和北約看起來想對俄羅斯搞「消耗戰」。通過高強度扭曲俄羅斯意圖、高強度威懾俄羅斯安全的方式,讓俄羅斯將大量資源用於相關軍事防務,從而使得俄羅斯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最終被耗竭拖垮,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冷戰了。
美國方面指控俄羅斯的罪名,近期可不止這一項。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Ukrinform)報導,當地時間1月13日及14日,烏克蘭外交部、教育部、內政部、能源部等在內的多個政府網站遭到大規模駭客攻擊而關閉。烏國家安全局隨後發佈消息稱,攻擊者干擾了烏克蘭政府網站,並在網站主頁上發佈挑釁性資訊,初步調查顯示未發生個人資料洩露的情況。
儘管根據烏克蘭口徑,這起事件正處在調查中,但美烏兩國正把事件引向俄羅斯。烏克蘭國家安全部門稱,雖然尚不清楚網路攻擊的元兇,但俄羅斯「似乎是」幕後黑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一名官員稱,拜登已經聽取了事件簡報,將「向烏克蘭提供恢復網路所需的一切支援」。五角大樓則直接點名俄羅斯——現在確定襲擊的原因還為時過早,但「這和我們過去看到的俄羅斯的做法是一樣的。」
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歷屆美國政府都煞費苦心地將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主要限制在防禦性武器上。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向基輔提供了大約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反坦克導彈和雷達等。
《紐約時報》在14日的報導中提到,為了避免激怒俄羅斯,多年來美國在軍援烏克蘭方面都保持低調,但現在,美方政策將迎來重大轉變。報導提到,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軍事行動證明,美國在打擊叛亂方面表現得很糟糕,但在支援挑動叛亂方面,「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美軍前海軍上將、曾擔任北約最高指揮官的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對此很有「信心」:「如果普京動用主要軍事力量入侵烏克蘭,美國和北約將增加對烏克蘭的進攻性軍事援助」,「普京應該認識到,美國與叛亂分子(在阿富汗)戰鬥了20年,我們知道如何武裝他們、訓練他們並激勵他們。」
斯塔夫里迪斯甚至放話——美國對烏克蘭叛亂分子的「軍事支持程度」,將遠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阿富汗抗蘇的支持力度。
早前,美國防長奧斯丁及美軍最高將領、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都在通話中警告俄羅斯稱,哪怕俄方能夠迅速在烏克蘭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都將面臨一場「血腥的叛亂」,就像數十年前蘇聯在阿富汗遭遇的一樣。
「八年過去了,俄羅斯仍在威脅(烏克蘭)主權,」美國前俄羅斯/烏克蘭/歐亞地區國防安全副助理秘書艾芙琳·法卡斯(Evelyn N. Farkas)直言不諱地提到,美國不應再顧忌俄羅斯的反應。
「這一次我們應該脫下手套」。法卡斯說。
「美國所謂的對話,只是一種政治姿態」
「我們的耐心已經走到了盡頭。」面對美國及北約的步步緊逼,俄羅斯外長14日發出警告稱,「西方一直受到傲慢自大的驅使,違反自己的義務和常識,加劇了緊張局勢。」拉夫羅夫稱,美國及其盟友將在下周以書面形式回應俄羅斯的要求。「他們必須明白,一切的關鍵是保證北約不會向東擴張。」
不過在對俄持續施壓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5日表示,美國和北約願意與俄羅斯展開進一步對話。
「很高興能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本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會議後會談。」布林肯在推特上說,「美國和北約團結一致,我們願意與俄羅斯展開進一步的相互對話。」
不過在李海東看來,這種平等對話的表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政治姿態。
至於拉夫羅夫提到的西方的「傲慢和自大」,李海東認為,美國和北約的自信來自於他們過去取得的所謂「成功」:第一,過去北約的五輪東擴都完成了,現在瑞典等傳統中立國正被北約和美國認為是試圖申請加入北約,這對俄羅斯來說很被動;第二,美國和北約在五輪東擴中積累了比較多的觀察、理解和應對俄羅斯行為的所謂經驗。
「俄羅斯當然希望平等對話,但平等對話的前提是:一,負責任,二,相互關照彼此真正的擔憂。但現在看起來,這兩者都不具備,美國和北約都不負責任,都本著我想幹嘛就幹嘛,想東擴就東擴,想部署軍備就部署的心態,俄羅斯可以表達意見,但最終的決定與俄無關。」
李海東表示,這種表態對美國和北約拉攏歐洲盟國比較管用,他們可以告訴歐洲盟友,我們可以和俄羅斯平等地談,但是不能跟俄羅斯共同做決定。意思就是說,語言上可以將俄羅斯放到一個平等的位置,而行動上則是無情地排擠俄羅斯。這說明美國和北約會優先重視北約內一些小國的聲音,而俄羅斯的訴求,嘴巴上可以說予以重視,但實際行動中則給與漠視。在美國和北約眼中,俄羅斯甚至連一個歐洲小國的分量和聲音都不如。所以,實質上,美國和北約對俄羅斯本著一種「實力優先」的態度,無視俄羅斯真正的利益和關注,強行推進自己的決定。
俄羅斯雖然軍事力量很強,但是過去30年在歐洲安全問題上,他們和美國、北約較量過程中留下來的是一系列的傷痛。「所以普京現在面臨的問題比較棘手,俄羅斯的任何反應都可以說是合理的。」
普京會受邀參與美俄烏元首會談嗎?
實際上除了美國方面,出於旋渦中心的烏克蘭近期也表達了會談的意願。另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Ukrinform)14日報導,烏克蘭總統助理安德列·耶馬克(Andriy Yermak)對媒體透露,澤連斯基已經邀請拜登和普京共同舉行三方會談,討論烏克蘭安全局勢。
烏克蘭提出邀約的目的何在?又是否能獲得俄羅斯同意呢?
李海東指出,澤連斯基這個提議實際上是想提升烏克蘭在和美俄互動中間的地位,現在這種氛圍下俄羅斯怎麼可能配合烏克蘭政府來做有利於他們提升外交形象和影響力的事情呢?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澤連斯基政府應該跟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力量談,俄羅斯會願意提供一些便利條件,作為協調方,體現出它應有的大國地位。
「俄羅斯是大國,它可以跟美國談,跟北約談,跟歐安組織談,但是讓俄羅斯跟烏克蘭談難度比較大,因為如俄羅斯那樣做就無異於助推烏克蘭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李海東指出,另一方面,如果俄羅斯跟烏克蘭談,就相當於默認俄羅斯對烏克蘭內部問題是負有責任的。美國這麼做就是想把俄羅斯拉到烏克蘭內部紛爭當中去,展示出烏克蘭問題就是俄羅斯導致的局面,普京這麼聰明老練的政治人物應該不會上美國設定的圈套。
「接下來,我們可以觀察俄羅斯怎麼應對。」李海東分析,俄方第一種應對方式是拒絕,不參加。第二,就是外交方面靈活處理,但是實際行動和最終結果還是拒絕。比如參與的話,俄羅斯不可能接受美國作為協調方,讓烏克蘭和俄羅斯作為當事雙方那樣的方式進行對話,因為那樣的話,烏克蘭、美國、北約的影響力都增強了,俄羅斯的利益反而會受削弱。所以,俄羅斯要是參與,也一定是和美國平等交流,然後把交流結果告知烏克蘭,或者美國和俄羅斯共同協調,一起做烏克蘭內部對立各方的工作。俄羅斯外交智慧與戰略謀劃力和行動力都非常優秀,對此外界不應低估。
「各方都在為最壞的場景做準備」
「現在雙方關係不順暢,誰都搞不清楚對方下一步究竟要做什麼,但是也都在為最壞的場景做鋪墊和準備。」
李海東說,一旦局勢惡化,雙方都會將責任推給對方,說最壞的局面不是自己導致的,把鍋甩給對方,從而更便於各自拉攏盟友,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支援。目前看來,美方、俄方、烏方都在為烏克蘭局勢失控做著準備,這確實令人擔憂。
李海東預測,接下來一旦戰端開啟,大概率會是烏克蘭內戰,俄羅斯和美國都會表達自己不是作戰一方。但作為外部力量,美俄必然會以各種形式參與,比如提供資金、武器、訓練等等。毫無疑問,美國會站在烏克蘭政府一邊,俄羅斯一定站在頓巴斯一邊。接下來,大家除了為最壞的場景做準備之外,更多的是比耐心,看時間站在誰的一邊。雖然我們不能排除這場「拉鋸戰」以戰爭告終的可能性,但目前來看,各方還是希望以一種更加理性的方式處理分歧,保持談判大門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