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美軍指導國軍巷戰的目的

聯兵營指揮所

文/譚傳毅

據中央社5月29日報導稱,美助理防長提名人指特戰部隊可訓練國軍非正規作戰能力對抗解放軍。共和黨籍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在聽證會中表達類似的看法。

除了美軍陸軍「安全合作旅」之外,美國陸軍特種部隊(Special Force,SF)、海軍海豹突擊隊(SEAL)定期與陸軍特戰部隊操演、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MARSOC)今年首度派員來台與我特戰部隊實施「專家交流」。漢光37號演習實兵之後,陸續還有有其他美軍特戰部隊抵台協訓。

特種部隊之巷戰

一般特種部隊主要任務是襲擾破壞、暗殺綁架、敵後偵察、竊取情報、心戰宣傳、特種警衛、反顛覆、反特工、反偷襲和反劫持等小型作戰任務,不是進行大型作戰任務;因此,特種部隊結構必然靈活與扁平化,而且人員訓練嚴格、健壯精通各類武器、快速機動、戰鬥力強。

特種部隊的單兵與小部隊作戰能力極強,適合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完成作戰任務,可以作為扭轉戰局的重要因素。

在反攻大陸時期,陸軍特戰部隊「潛伏抗暴」任務,滲透到對岸組織遊擊隊。現在已無反攻任務,特種部隊無需空降到對岸,而是留置在島內城鄉部,組織地區後備軍人或擴大動員宮廟義勇,進行有系統的抵抗,以特種部隊作為巷戰工具最為恰當。美國特戰部隊將以其在敘利亞的經驗,協訓國軍地下反抗戰術。

近年美軍越來越倚重特種部隊,因為:第一,投入的特種作戰部隊兵力少、而作戰效果明顯。 第二,特種部隊行動隱秘,政治的負面效應小。 可以說,全世界的軍事熱區都可以看到美軍特種部隊的影子,特種部隊與政治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作為當紅熱區的台灣,當然也會有美軍特種部隊。

從2015年開始,美國以反恐名義軍事介入敘利亞,大量培訓和資助反政府武裝並共同作戰,在敘利亞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積累了豐富的遊擊戰經驗。

預期美國特種部隊將會根據他們在敘利亞的經驗指導國軍特種部隊,例如以3到5人為一組的打擊小組,協同數十人的後備兵進行小規模的城鄉作戰。若把特種部隊全部打散,估計可以組成400多個打擊小組散佈在全台。當然,如果解放軍真的登陸台灣,美國教官早就溜了。

國軍無法遂行巷戰

為何美軍溜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政治效應太大,美軍丟不起被俘或被殲滅的臉,而且美軍若和解放軍對著干,那是國際上天搖地動的大事。

從軍事上來看,美軍的敘利亞經驗無法在台灣複製,因為:

第一,敘利亞周邊有許多國家接壤,其中土耳其和伊拉克對其影響最大。美軍在敘利亞北方、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北方庫爾德族自治區都設有軍事基地,可以直接支援在敘境內的特種部隊;而臺灣是個島嶼,連境外海空支援都不會有。指望新八國聯軍像諾曼第一樣的登陸臺灣,只會在夢境裡面出現。

第二,國軍特戰部隊和後備部隊沒有後勤。雖然在島內作戰具備主場優勢,但不像美軍特種部隊在敘作戰目標小而急,最多就是偷襲或襲擊敘利亞政府軍,很容易計算所有後勤與戰鬥支援時程。 而國軍特戰部隊的後勤資源必須應付全國城鄉作戰,分配是個大問題。

既然特戰部隊的後勤資源不足以支撐巷戰,很可能必須「因糧於地」,講白了就是「徵用」(搶奪)當地人民或超商的糧食,軍民搶成一團像話嗎?就算特戰部隊提前進駐到城鄉安排彈藥與糧食等後勤和醫療用品,對於當地人民的心理影響必然巨大。

第三,沒有指揮中心。按照美軍特種部隊在敘利亞的經驗,美軍特種打擊組直接由特戰部隊指揮,不會發生多頭馬車的情形。而國軍特戰部隊由陸軍特戰指揮部管轄,後備部隊卻由防衛後備動員署管轄,中間還夾個可以調動轄區內所有部隊的作戰區司令部。

若以特種部隊為中心擴大組建後備部隊,誰來指揮這些排級的打擊分隊?誰來決定打擊目標?即使進行「打就跑」戰術,後撤地點與時機由誰來決定?或是讓他們自由發揮,只要能達到騷擾消耗敵軍的目標即可?

第四,無法通聯。目前陸軍已換裝數位交換機和衛星通信系統,從司令部至連級可自動撥接方式,達到即時情報傳送與自動化指揮管制,同時也完成各作戰區聯兵旅和聯兵營的通信系統。未配置陸區系統的單位,則藉助無線電多波段系統連接野戰數位交換,使陸軍各級部隊能夠達到語音和數據即時傳輸。

然而,未來的打擊小組資料鏈終端必須下降到單兵、車輛、野外、高樓和指揮所,才可能在全地形中快速移動執行任務。而陸軍特戰部隊沒有配備此類裝備,到最後,通信可能還是得靠「吼」。

如果按照美軍在敘利亞經驗,組建數十人的打擊小組(相當一個排級),在敘利亞開闊戰場襲擊政府軍還可以,在台灣城鄉狹窄地域活動而且互聯困難,後備兵和特種部隊彼此羈絆於城鄉,簡直不敢想像這個混亂的場景。

第五,不如「3、5人」。所謂的3、5人指的是小型化輕量化的意思,3個人或5個人組成一個打擊小組,以游擊戰方式進行巷戰。既然進入巷戰階段,就一定要化整為零,不分特戰部隊或後備部隊,全部打散成無數個3、5人打擊小組,不需要把特戰部隊和後備部隊混成一個排級的打擊單位。

我們以第一次車臣戰爭為例。巷戰中的車臣戰士以3到5人為一個打擊小組,分別攜帶狙擊槍、機槍、火箭筒(RPG)提前隱蔽散佈在城鄉陰暗處,等俄軍進入射擊範圍內突然打擊。這3、5人小組殺傷力強、移動迅速,簡直就是巷戰的黃金組合。

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攻入市中心的俄軍131旅在3天內損失近800人、20輛坦克、102輛裝甲車。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80%人員傷亡就是被他們造成的。

巷戰非常殘酷,車臣的狙擊手專打車輛輪胎、油箱、發動機等處,逼得俄軍不得不下車查看,小組所有成員接著擊殺。車臣戰士還在路上丟棄俄國士兵屍體,逼停俄軍車輛,甚至於把俄軍士兵屍體當作防禦工事,讓俄軍不忍碾過或開火射向自己的同僚屍體。不知道未來美軍特種部隊是不是要協訓國軍這些東西?

第六,國軍不適合游擊戰。主要原因是與車臣人比較起來,台灣人性格不激烈。車臣人生活在土地貧瘠、崇山峻嶺、地形複雜而民族眾多的北高加索,在歷史上屢遭侵略,養成車臣人崇武、好鬥、善戰、反抗外來統治的桀鷔不馴民族性格。這種激烈的民族性格,使其在抗俄巷戰中採取極端的措施。

而台灣人較易妥協的性格,只要看到前方有人流血,很容易就會藉著後撤的名義直接回家,不選擇激烈抵抗。況且目前兩岸敵對是因為政治的挑撥,有的只是私利抗爭,人民之間並無深刻的仇恨。

這一切使我們認為,美軍特種部隊來台的目的是把臺灣人推向前線,即使反抗失敗也要在島內留下香港式的「攬炒」、「勇武派」(玉石俱焚的暴力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