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故弄玄虛稱「和某大國達成協議」,英美媒體點破:就是英國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關稅大棒揮舞了幾個月,川普政府至今拿不出任何貿易協定。
不過就在5月7日晚間,川普在「真相社交」平臺上披露了一項新的貿易協定,他只稱對方是個「備受尊敬的大國」,但沒有具體點名。
多家西方媒體報導說,川普口中的國家正是英國。
然而不同於川普的大肆吹噓,分析人士對這項協議持謹慎態度,認為不必抱有太高的期望,因為川普提到的是「貿易協定」(trade deal)而非「貿易協定」(trade agreement),這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
美英媒體證實,兩國將達成協議
川普在社媒上寫道:「明早十點,(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將舉行重大新聞發佈會,涉及與一個備受尊敬的大國代表達成重大貿易協定!這將是眾多協議中的第一項!!!」
《紐約時報》5月7日援引三名消息人士的話說,川普預計將於當地時間8日宣佈,美國將與英國達成貿易協定。
報導說,這將是川普宣佈徵收「對等關稅」以來達成的首個協定,對於英美而言是一個「重大勝利」,因為自川普第一總統任期以來,兩國就一直尋求更緊密的經濟合作。
對於上述消息,白宮的一位元發言人拒絕對《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英國駐美國大使館的一位發言人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同樣的,一位元熟悉政府計畫的消息人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項協定將與英國達成。
英國廣播公司(BBC)也證實了上述說法。BBC在8日的報導中稱,「美國和英國預計將於今日宣佈降低關稅的協議」。
川普此前暫緩對大多數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但他保留了10%的基礎關稅,其中包括英國。外界認為,英國之所以沒有被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是因為英國從美國的進口多於向美國的出口。
在川普發話的前一天,英國《金融時報》6日就報導稱,英美可能在本周簽署一項貿易協定,該協定可能使美國免受一些非關稅貿易壁壘的限制,包括英國對美國科技公司徵收的2%的數位服務稅。作為交換,美國可能會減輕英國的關稅負擔,也許會降低或免除對英國鋁、鋼和汽車徵收的25%的關稅。
但現在,似乎還不能確切地說協定即將簽署。有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人們對達成協議抱有樂觀態度,但現在判斷本周能否達成協議還為時過早。一位英國高級官員也表示,他們不會僅因為川普政府急於宣佈協議以減輕其關稅帶來的影響,就被迫簽署一項不符合英國利益的協定。
川普政府官員數周來一直表示,他們正在與十幾個國家進行談判,並且即將達成協議,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宣佈任何協議。川普經常聲稱,他不急於簽署協定,還指責各國多年來一直在「剝削」美國,美國徵收的高關稅將有助於平衡貿易。
川普政府官員不久前放風說,美國正在與印度、英國、韓國和日本積極開展談判。川普的首席貿易顧問納瓦羅6日告訴CNN,他認為英國可能是第一個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的國家。
納瓦羅說:「我不知道是英國先還是印度先,我們與印度的談判出現了一點波折,所以那裡的進展可能會放緩,但我可以向美國人民保證,會達成協議,而且對美國人來說將是非常好的協議。」
業內人士:協議非協定,別抱太大期望
顯然,川普政府官員已準備好開動宣傳機器吹噓一番,但業內人士的反應卻相當冷淡。
BBC稱,川普使用了「貿易協定」這個說法,儘管他還在大張旗鼓地宣傳,但這並非人們傳統認知裡的自由貿易協定,實際更像是一項針對特定商品降低關稅的具體協定,屬於小規模協定的條款框架,未來幾個月還有很多談判和法律文書工作要做。
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成員喬納森·哈斯克爾也指出,川普說的是 「貿易協定」(trade deal),而不是 「貿易協定」(trade agreement),這兩者之間存在很大區別。
他說,貿易協定是有限、短期的和局部性的,可能只是對「短期政策調整」的一種承諾 ,只涵蓋少數項目,例如暫停特定關稅;而貿易協定具備長期影響,需要全面的法律框架。
CNN分析也指出,儘管川普政府聲稱正在與十幾個國家進行深入的貿易談判,但實際的貿易協定需要大量時間,通常需要數年才能達成。它們通常涉及極其複雜的協議,深入到各種商品和非關稅壁壘的細枝末節。它們還經常涉及重大的政治考量,因為各方都試圖保護有特殊利益的選民。
相反,川普所暗示的 「協議」 更可能是一份諒解備忘錄。這可能會在短期內降低對某個特定國家商品的關稅,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對實現實質性的經濟成果作用不大。
而且這僅僅是一項協議罷了。川普的「對等關稅」覆蓋了幾十個國家。還有大約一百個國家要繳納10%的基本關稅。美國政府不可能在90天緩衝期也就是7月8日前完成所有這些協定的談判。
中右翼智庫「美國行動論壇」的貿易政策分析師雅各·詹森說:「90天的關稅緩衝期現在已經過去了大約25%,考慮到達成貿易協定通常需要數月甚至數年來進行反復磋商,時間所剩無幾。」
他說:「這些協議到底是正式的書面貿易協定,還是購買更多美國產品的口頭承諾,會有很大的區別,前者能帶來長期的經濟影響,而後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被遺忘。」
詹森補充道:「美國貿易代表很難在90天內談判達成多達100項的單獨貿易協定,這意味著川普總統必須儘快決定是恢復關稅還是進一步推遲。」
CNN稱,就算最終美國與所有國家都達成了協議,也不能保證川普會遵守這些協議。
比如,川普在第一任期內促成了「美墨加協定」(USMCA),但在第二任期內卻拋之不顧,對一些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關稅。而且川普對幾乎所有進入美國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實際上已經破壞了與盟友的許多現有貿易協定。
《紐約時報》注意到,就在5月6日,川普的言論再度暴露出其不可預測性。他淡化了達成貿易協定的前景,稱其他國家比美國更需要這樣的協定。
「每個人都在問‘什麼時候、什麼時候,你們到底什麼時候簽協議’,」川普在白宮接受採訪時說,「我們不一定非要簽署協議。如果我們想的話,現在就可以簽署25項協議。可我們不一定非要簽署協議。是他們更需要與我們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