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加徵鋼鋁關稅引發全球震盪: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反制恐有限
文/voa莊志偉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星期一(2月10日)正式下令對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25%的新關稅。此舉引發國際市場震盪,避險需求推動金價大漲,各國股市受影響下滑,中國多家鋼鐵企業股價也普遍下跌。分析人士指出,川普基於地緣政治、保護本土產業及美中對抗等多重考量,不斷揮舞關稅大棒,而中國在應對方面可動用的反制手段恐將日益有限。
根據路透社報導,投資人擔憂川普對鋼鐵和鋁徵收關稅,可能引發通脹上升和貿易戰升級,推動黃金價格在星期二飆升至歷史新高,現貨黃金一度攀升至每盎司2,942.70美元。
相形之下,中國A股的鋼鐵類股,就受到拖累,包括寶山鋼鐵、河鋼股份和鞍鋼股份等相關企業,股價跌幅在0.145% 至 2.62%之間,主要鋼鐵原料鐵礦石的早盤漲幅也被抹去。
川普加徵鋼、鋁關稅 劍指中國?
路透社的報導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雖然對美國直接出口不多,但川普總統表示,中國的鋼鐵出口已迫使其他國家向美國出口更多鋼鐵,且其中有部分可能是中方透過第三國轉運或加工後,輸往美國。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星期二的報導更指出,儘管這項關稅是涵蓋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和鋁,從供應量排行來看,主要針對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和韓國等美國盟友,但其核心「直指川普長期的對手:中國」。
報導指出,中國鋼、鋁產量相當於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甚至更多;近期因中國經濟疲軟,國內需求下降,有更多低價鋼、鋁流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而這些國家又將更昂貴的本國產品銷往美國。
此外越南等發展中國家也大量購買中國半成品鋼材,加工後出口到全球各地,因此「中國鋼材和鋁材出口不斷增長,已經令美國的生產商和工會感到不安」。
中國外交部稱保護主義沒有出路
對於這項新關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星期一在例行記者會中並未具體回應,僅重申「搞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
在微博上,美國再加關稅引發的衝擊,也引發不少討論。
天津財經博主「天津股俠」星期二上午就發文大歎「漲跌全看川普」,他說沒辦法,主力就吃這套,「川普盤前公佈關稅,A股上午就下跌」。
在他的發文下方,上海線民「善良的小奶糖」留言稱「真牛,還是幹不過米國(美國)」,來自湖南的「布繪哭的小象」則嘲諷道:「農民看天吃飯,股民看美國吃飯,強」。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發文批評川普的關稅戰是「胡亂掃射」,他說雖然美國有些菁英認為深層目標是中國,但是「將註定有許多美國的盟國為中國擋子彈」。
胡錫進強調,中美已經打過貿易戰,現在還能繼續賣到美國的中國貨都是美國消費者的剛性需求,繼續加關稅,新增部分勢必由美國供應商和消費者承擔,因此川普必須向低關稅的盟友擴大加徵,才能拿到更多真金白銀,他說「那將是西方內部的劇烈攪動和痛苦」。
樂見新關稅打破不公平競爭 台灣鋼鐵股上揚
相形之下,台灣的鋼鐵類股則是在美國加稅的消息中連日上漲,星期二鋼鐵氣企業大成鋼漲幅逾5%,世紀鋼漲逾3%。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主要原因是台灣的鋼鐵製品在川普上個任期,已經加徵關稅,這次原本獲得例外及配額協議的巴西等國也遭加稅,反而可以打破不公平競爭的態勢,且關稅加徵可望帶動美國鋼價上揚,對台灣廠商有利。
位於中台灣雲林的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鄭政秉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出,川普這一波加徵關稅,主要目的在於將製造業帶回美國,重心分別是傳統的鋼鐵、鋁,以及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因此強調對各國「一視同仁」,沒有豁免。
川普連揮關稅大棒 分析:中國反制措施恐有限
但另一方面,鄭政秉說,關稅也被川普視為解決地緣衝突的利器,未來他勢必也會兌現選前承諾,持續向對美順差最大,且存在生產過剩,傾銷全球等不公平競爭的中國出手。
鄭政秉說:「(美國對中國)平均稅率差不多19.3%,(最近)再把這10%加上去,就差不多是30%,這已經不低了,然後現在有鋼跟鋁,接下來就是汽車、半導體、藥品,繼續加,後面很可能就會取消最惠國待遇,又是(加稅)30%,最後就像他選前所說,到達60%,這看起來都是在持續穩定的推進當中」。
在台南的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則指出,就在川普加徵鋼、鋁關稅的同一天,中國對美國部分商品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也在星期一正式生效,顯示美中關稅戰已硝煙再起,且雙方都不打算退讓。
朱岳中說,相對於2018年第一次交手,中國顯然認為現在自己已在電動車、光伏等多個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也更有底氣,且自美國開始加徵10%關稅以來,中國股市及人民幣匯率確實都「挺得住」,但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不會鬆手,因此後續仍待觀察。
問題是(中國政府)能夠撐多久?」朱嶽中說,「2018的貿易戰,中國利用人民幣貶值把關稅的問題抵消,因為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大概6.4,可是一口氣就貶到7以上,現在都已經7點多了,還有多大的貶值空間?人民幣購買力怎麼辦?這是一個大問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更認為,隨著川普政府逐漸解決美國國內議題,就會騰出手來,全面擴大對中國的貿易戰,其結果不僅將衝擊中國經濟,甚至可能引發中國經濟和社會上的變化。
反觀中國,謝田指出,雖然習近平不可能像加拿大或墨西哥那樣立刻「服軟」,但是面對無可取代的美國市場,中國生產的各種產品卻正在被越南、印度等國家替代,中國持續可用的政策工具箱,並不寬裕。
謝田告訴美國之音:「現在看來,(中國政府)他們並沒有什麼對策,拿不出什麼牌,因為他沒有杠杆,中國的外貿需要美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取代美國強大的購買力,所以對中共來說,基本上沒有,真是沒有任何工具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