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子女也是消費品 不生小孩是不對的 惹怒年輕世代
文/rfa
中國人口60年來首次出現萎縮,新生兒人數創歷史新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一場論壇表示,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這句話引起全網熱議,微博閱讀量超過7億人。有網民吐槽,房價這麼高是不對的、35就找不上工作是不對、延遲退休是不對的、專家大放厥詞更不對。
據中國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22年中國人口減少85萬人,過去六年間出生率一直在下降。此外,每1000人只有6.77名新生兒,也創下歷史最低點,各種二孩、三孩催生政策出籠卻效果不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11日在2023消博會新浪財經之夜上表示,按照貝克爾經濟學家的行爲經濟學說,子女也是消費品,子女是長週期的消費品,是可以給你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所以,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你沒有長週期的耐用消費品,他的價值是超過你購買其他消費品的價值。她說。
陳文玲這番話原是鼓勵年輕人多生小孩,但聽在青年世代耳裏相對剝奪感更不是滋味,有網友反諷,是紅利、耗材和消費品,反正不是個‘人’、#是消費品還是消耗品啊有人回,生娃是人的本能,不生娃是人的智能,還有人無奈地說道,如今的社會已經把年輕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了吧,要房子買不起,要娛樂沒時間,養孩子那必然是養不起……專家的話實在傲慢!給年輕人這樣的日子又是對的麼?
李家寶:出生決定命運 年輕世代不願後代重蹈覆轍
從中國潤到臺灣的李家寶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中國年輕人未經歷改革開放紅利的時代,現在中國的環境不管是教育、醫療、金融甚至是養老,資源分配極度不公的情況下。尤其像他這樣出生在山東等高考重災區的年輕人,必須比戶口在北京的人高考分數還要高才能上清華、北大,但凡有點認知或想法的年輕人,絕不會希望他們的後代重蹈覆轍。
李家寶:加上中國三年暴力清零政策,年輕人看到了這個政府,極度官僚體制、草菅人命,我想這是年輕人會對這些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不說是非常反感,應該是極度反感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
中國青年失業率始終維持在2成左右,今年6月即將迎來一波1000萬的高考畢業生。畢業即失業,尤其體現在文科生茫然的未來。三聯生活實驗室官方澎湃號一篇文轉腿能拯救內耗嚴重的年輕人嗎?文中提到文轉碼、文轉技術、文轉醫療,文轉一切等於沒有選擇。許多人文轉腿,離開本職賽道,去當跑腿精英。
中國青年報引用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發佈的《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顯示,一、二線城市95後人才淨流入佔比分別爲9.1%、3.4%,遠高於總體的5.4%、0.4%。文章引述BOSS直聘研究院院長常濛所舉的一個數據,有23%的人會在逃離北上廣深15個月左右後,選擇迴歸一線城市。
陳老師:沒資本談戀愛 生小孩太奢侈
網紅陳老師告訴本臺,他自己家裏就是計劃生育的受害者,妹妹出生時家裏爲了躲避追查搬到鄉下,被發現後實在沒錢繳罰款,連電器、傢俱都被搬走,最後籌了3萬塊,妹妹纔有戶口能上學。他感嘆,過去政策鼓吹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現在又鼓勵大家生。中國過去一場場運動,實在毫無人權。
目前潤到美國的陳老師與仍在中國國內的同學聊天時發現,大家的經濟壓力非常大。讓他體會最深刻的是借錢的人變多了,這情況疫情解封後更嚴重。現在大多數人沒有什麼資本去談戀愛,因爲談戀愛花錢、喫飯、交通、要出去玩,很多年輕人連談戀愛的動力都沒有。他們不是不願意談戀愛,經濟的壓力越來越大,這現象比以往更嚴重。陳老師說道。
任瑞婷:一胎化的適婚男女 思維被結紮
現在的人思維已經被結紮!人在美國的任瑞婷提出她的觀察。剛迎接第一個寶寶的她說道,在中國目前和她一樣適婚年齡的一代,很多人是一胎化長大,這羣獨生子女的優勢在於男女雙方若要結婚,雙方家長會傾盡所有家產,來幫新婚夫妻買套房。說白了,就是現在就能提前繼承父母所有的財產。
現在很多人說我不要生二胎,我要讓我的孩子享受最好的,我不要讓他跟別人平分我們家的資源。任瑞婷說,他們已經習慣父母的都是我的,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他們愛孩子的方式就是,我也把我所有的給唯一的小孩,我觀察到只有中國纔會有的問題。
中國人口專家:解決生育率要從解決民生角度入手
中國人口專業權威專家、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喬曉春今年二月接受正觀新聞專訪提到,目前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主要面臨幾個問題。如生育成本過高,住房壓力,就業失業壓力。
如果能把現實的問題解決,實際上生育率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的。喬曉春說,所以解決生育率的問題不能直接通過簡單的鼓勵生育來實現,而是要從解決民生角度入手,把民生作爲目的來解決問題,纔會達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