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導讀】挺台若賠上霸權 美國願意嗎?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由記者劉沐晨所撰寫的〈拜登的中國戰略是否被「對華強硬」束縛了手腳〉一文指出,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舉行的中美高層戰略會談是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後中美雙方的第一次外交會晤。雖然阿拉斯加距離中美距離相當,寓意著此次會談雙方應該秉持互相尊重且務實的外交態度「相向而行」。
但就在會談前夕,華盛頓因香港選舉制度改革問題,對包括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內的中國內地和香港的24名官員進行制裁,使得雙方在會談開場就針鋒相對,火藥味十足。《獨立報》、《衛報》、《泰晤士報》等英國各大媒體甚至使用了「公開對撞」、「互相斥責」、「互嗆」等字眼對會談進行了報導。
中美雙方代表在會談首日的公開強硬表態是兩國發展軌跡衝突的必然結果,正如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的著作《文明衝突論》中所論述的那樣,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不僅體現在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還有文明、歷史等諸多複雜的原因。但是即使如此,也並不意味著崛起國與守成國一定要陷入惡性循環的鬥爭中。
回顧拜登上任後近兩個月的對華戰略,無論是從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提名聽證會上認同川普(Donald Trump)對華政策的表態,還是拜登的首次國務院外交政策講話中將中國定位為「最嚴峻競爭對手」,抑或是布林肯首次出訪日韓時強調「有必要採取行動制衡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自信」,無一不證實著此屆美國政府正在部分繼承著川普政府對華戰略。華盛頓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刻意營造對華強硬氛圍的趨勢,進而反過來限制了重新制定具有建設性中國戰略的思路。
迄今為止,所有川普政府遺留下來的重大中美雙邊問題如對台軍售、貿易關稅、華為被禁等問題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對此,美聯社分析華盛頓是在等待五角大廈應拜登要求而進行的「美國對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全面評估」的最終報告結果,並很可能以此為依據進行對北京的政策調整。
然而,不管拜登政府對中國政策要怎麼調整,一碰到台灣問題,恐怕跟中國就會形成僵局。最近歷史學者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就在彭博社發表專欄文章,宣稱如果中國收復台灣,那麼美國就會像昔日「大英帝國一樣」,走向「歷史的終結」。
佛格森對美中兩個國家的特點做了一番比較:
「刺蝟,他們把每件事都和一個單一的、普遍的、有組織的原則聯繫起來,依據這個原則,他們所做和所說的一切都有意義;與之相對的是「狐狸」,他們追求的目的很多,但這些目標往往毫無關聯,甚至相互矛盾。」
佛格森稱,美國是那支忙於全球事務的「狐狸」,而中國則是那只「刺蝟」;過去50年裡,美國忙於全球不同目標,而中國只有一個目標——統一台灣。這個目標從「季辛吉訪中起就沒有變過」。
他還說,作為一個學歷史的學生,看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在口頭上變得更加強大,而台灣的軍事力量卻變得越來越弱;當一項承諾被說成是「堅如磐石」,但實際上卻像細沙脆弱時,雙方都有誤判的危險。
所以,美國既使想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強硬,是否有足夠的實力與意志跟中國交鋒?如果美國輸了還要賠上美國的霸權,美國還會為台灣挺到底嗎?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