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導讀】立陶宛走獨立外交路線 中國難對付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作者唐飛所撰寫的〈立陶宛為反華政策感到自豪,俄羅斯難與中國聯手〉一文指出,台灣問題上挑戰「一個中國」政策,遠在波羅的海的立陶宛為何甘願充當反華急先鋒的角色?與之結怨頗深的俄羅斯會否與中國聯手採取反制措施?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缺乏相互尊重的國與國關係無法被接受。
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内特(Aušrinė Armonaitė)強調,立陶宛不會放棄在台灣設立經貿代表處的計畫。歐盟也表態稱,與台灣互設代表處不違反歐盟的一中政策。
俄羅斯報紙網援引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卡申(Vasily Kashin)的觀點稱,在他國設立台灣代表處一直是可行的,但直接使用「台灣」的稱號就是侮辱中國。
《南華早報》稱,中國對立陶宛決定允許台灣開設事實上的大使館做出強烈反應,是因為極度擔憂更多國家將效仿立陶宛的做法,在歐洲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卡申稱,維爾紐斯當局是中立兩國關係惡化的始作俑者。在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的背景下,立陶宛人立即轉向美國,並試圖提升其在歐盟的地位。2021年,維爾紐斯率先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機制,率先公開提出中國間諜問題。
卡申稱,中國和立陶宛關係惡化是在兩三年前開始的,現在立陶宛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所以,現在立陶宛很有信心,從美國賺取利益。
卡申還表示,愛沙尼亞、波蘭和捷克也遵循類似的路徑。所有這些國家都表現出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間諜活動和台灣問題的關注。
卡申說,立陶宛和中國之間幾乎沒有直接貿易,北京很難通過歐盟進行調解。
報紙網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立陶宛當局針對俄羅斯、白俄羅斯和中國的對抗政策感到非常自豪。從物質的角度來看,維爾紐斯將努力彌補這一政策所造成的損失,他們會要求布魯塞爾提供經濟援助,並向北約尋求軍事援助。
俄羅斯《獨立報》8月12日在題為《北京呼籲與莫斯科聯合懲罰立陶宛》的文章中稱,中國媒體稱立陶宛的做法很瘋狂,並強調它是歐洲最反俄的國家。因此,莫斯科和北京應該聯合起來,狠狠地懲罰它。
報導稱,這個選項有多現實?還是文章的作者放縱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國際關係系主任盧金(Alexander Lukin)稱,我認為俄羅斯對此無能為力。俄羅斯沒有任何特殊手段影響立陶宛。立陶宛是最親美的國家之一,美國最近決定加強與台灣的關係,而立陶宛領導層決定衝在前面。
捷克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主任揚達(Jakub Janda)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如果中國真的用非常強硬的措施懲罰立陶宛的話,此舉將削弱中歐投資協議生效的機會。
他說:「目前中歐投資協議在歐盟議會中被凍結,原因便出在中國的行為。中國需要歐盟作為一個主要的貿易市場,也需要歐盟在其與美國的對抗中,成為潛在的政治盟友。」
其實,北京對立陶宛大動干戈,一方面是認為立陶宛影響力不大,而且對立陶宛施加政治經濟壓力有可能讓立陶宛官方屈服,另外一方面也是對歐盟各國示威。在中國與歐盟近來由於經貿與人權問題導致關係惡化的狀況之下,強化對台關係逐漸成為歐盟各國思考東亞外交的另外一個方向。
所以近兩三年來歐盟國家包括荷蘭、英國都更改駐台單位的名稱,一方面試探北京底線,另外一方面也對台灣示好,立陶宛也在追隨這樣的趨勢。對北京來說,歐盟各國這樣試探底線的作法難以接受,但也沒有採取極為強硬的打壓方式,只有口頭發表抗議,畢竟中國還希望與英國和荷蘭合作。但是對於雙邊關係不密切、看似影響力不大的立陶宛,北京就痛下重手了。
北京方面以極為強硬的外交手段對付立陶宛,但立陶宛怕嗎?顯然在目前的當下,立陶宛政府挺住了。立陶宛在東亞的核心利益問題不多,但立陶宛當前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於俄羅斯陣營,而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一向良好,這才是立陶宛要憂心之處。
但是,近日阿富汗重新被塔利班奪權,中俄在阿富汗的利益不同,所以中國想在阿富汗牟利,俄羅斯卻又要防範阿富汗,那麼中俄的利益極可能分道揚鑣,這是立陶宛不怕中俄聯手對付該國的主因。在這個局勢下,中國也不可能走到跟立陶宛斷交局面,立陶宛當然要展現自己的獨立外交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