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生活

楊憲宏專訪 / 曾建元教授的音樂世界(五)

曾建元教授

文/楊憲宏專訪

春節期間我們邀請有深厚音樂素養的曾建元老師,為我們介紹好聽的歌曲以及和音樂有關的故事與生命經驗。今天繼續介紹臺北世紀合唱團演唱的西洋歌曲。

今天的曲目:

  “Perhaps Love”(愛也許是)(約翰.丹佛John Denver詞曲,奧黛麗.斯耐德Audrey Snyder編曲)

  “Untraveled Worlds”(未歷之境)(阿爾弗雷德.但尼生Alfred Tennyson詩,保羅.赫利Paul Halley曲)

楊憲宏:我是楊憲宏,我們今天訪問的是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理事長,也是臺北世紀合唱團團長曾建元老師。曾老師,你好。

曾建元:楊大哥,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愛恨皆可在音樂中昇華

楊憲宏:謝謝曾老師,陪伴我們一起製作這個新春特別節目,而且談你的所喜歡的音樂故事。第一首要聽的是”Perhaps Love”(愛也許是),這是約翰.丹佛(John Denver)的曲子。這首曲充滿對愛的禮讚與嚮往,是約翰.丹佛跟他的妻子安妮.馬黛爾(Annie Martell)協議分居的那段日子,為妻子所寫的作品。要分了,還寫一個〈愛也許是〉。我們先聽。

約翰.丹佛

  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
  A shelter from the storm
  It exists to give you comfort
  It is there to keep you warm
  And in those times of trouble
  When you are most alone
  The memory of love will bring you home

  Perhaps love is like a window
  Perhaps an open door
  It invites you to come closer
  It wants to show you more
  And even if you lose yourself
  And don’t know what to do
  The memory of love will see you through
  Oh, Love to some is like a cloud
  To some as strong as steel
  For some a way of living
  For some a way to feel
  And some say love is holding on
  And some say letting go
  And some say love is everything
  And some say they don’t know

  Perhaps love is like the ocean
  Full of conflict, full of pain
  Like a fire when it’s cold outside
  Thunder when it rains
  If I should live forever
  And all my dreams come true
  My memories of love will be of you

  愛也許像個休息的地方
  一個暴風雨中的避難所
  它的存在是為了給你慰藉
  為了給你溫暖
  在你苦惱的時候
  在你最孤單的時刻
  愛的記憶將帶你回到溫暖家中

  愛也許像一扇窗戶
  也許像一扇敞開的門
  邀請你靠近一點
  想讓你了解更多
  即使你迷失了自我
  不知所措
  愛的記憶將帶領你前進

  對有些人來說,愛像一朵浮雲
  對有些人則像鋼鐵一般堅固
  有人覺得愛是生活的方式
  有人覺得是一種感受的方式
  有人說愛就是堅持  
  有人說愛是隨它去
  有人說愛就是一切
  也有人說他沒意見

  愛也許像一片海洋
  暗潮洶湧,充滿痛苦
  當外面天氣嚴寒,它像一把火
  陰雨時,像一道閃電
  如果我長生不老
  美夢都能成真
  妳將是我所有愛的回憶

楊憲宏:〈愛也許是〉,這是很矛盾的一個用詞。這是約翰.丹佛1980年的曲子。我們剛剛有講到,他充滿愛的禮讚,其實很特殊,就是與他妻子協議分居的日子裡頭,又為妻子寫下一個作品。你怎麼看?

曾建元:這首歌把愛情描述得非常美好,但在現實當中呢,其實約翰.丹佛寫這首曲子時是在跟他的妻子吵架協議分居,而且最後呢,他們關於財產的問題,並沒有處理得很圓滿,所以反目成仇。約翰.丹佛這首曲子的確是寫給他的分居離婚的妻子,他把那個美好的形象跟現實存在分開,把美好的形象在他音樂當中保留下來。

楊憲宏:他最後一段寫得很有意思。他說:「愛也許像一片海洋 ,暗潮洶湧,充滿痛苦 。當外面天氣嚴寒,它像一把火,陰雨時,像一道閃電。如果我長生不老,美夢都能成真 ,妳將是我所有愛的回憶。」也是情真意切。

曾建元:其實,他寫這首歌的時候,那個海洋不是平靜的海洋,是驚濤駭浪。那天氣呢,是風雨蕭蕭,雷聲大作,可是你可以看到他最後這首歌的收尾,「妳將是我所有愛的回憶」。我覺得他昇華到這麼崇高的境界,真的是很美,我也非常地敬佩。約翰.丹佛他寫這首歌的時候的那種情懷。

楊憲宏:其實是在非常糟糕的情況下,保留一個美好的回憶,這樣嗎?

曾建元:是,我覺得很多音樂家在他的音樂當中所呈現的,可能和他現實當中的遭遇剛好相反。但是,音樂是一種美感的表現,是一種昇華。

楊憲宏:你相信嗎,有人說音樂必須在非常糟糕的逆境底下,才有可能完成很美好的音樂?

曾建元:這個我相信。其實任何的作品啊,文學作品、藝術作品都是如此。我舉例來講,比如說,文學來說,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在黨國專制時期,在那樣統治之下,產生好幾個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反而是,很多幸福的國家產生不了偉大的文學作品。

楊憲宏:日本好像也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曾建元:都是在他們生命當中,有困阨,有經過鍛鍊,然後,透過他的藝術表現,當然藝術是需要訓練的,把它升華到某種層次,某種境界。不管它表現的是他痛苦的心情,還是美好的愉快的經驗,當它成為藝術的作品之後,它呈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美感的享受、美感的經驗。而且,我們還可以透過文字或非文字的表現,從作品去回溯、去感受創作者當時的心境。我覺得藝術作品,音樂,或者美術、文學,都有這樣的魔力。 

楊憲宏:矛盾。

曾建元:看似矛盾,可是我覺得這也是人了不起的地方。人可以把那些愛恨情仇,在音樂當中昇華,這意味著人可以做到像神佛一般的境界,在藝術作品當中,展現那種崇高純粹的境界。藝術的表現,也許跟這個人在現實當中的表現是截然兩樣的,可是無損作品的偉大。

楊憲宏:這還需要另外一個介面,不然如果只是文字留下的話,人家會覺得是一場謊言,歷史不就是如此?可是如果再加上音樂以後,就變成一種美學主題。

曾建元:關於藝術與現實的對比,我要講我很熟的一首合唱曲,就是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交響曲》(Choral symphony)(〈歡樂頌〉(An die Freude)),我都不知道已經演出多少次了。我們要知道,貝多芬寫這首曲子的時候,他是耳聾的,他聽不到音樂,這是一個音樂家最痛苦的事情,他聽不到音樂。他親自指揮這首曲子的首演,當演奏結束的時候,他也聽不到掌聲。對,他是在臺上感動於他自己,因為他也聽不到樂團的表現,歌者的表現,他也聽不到。可是,他沉浸在那個音樂當中,久久不能自己。

楊憲宏:所以有一種無聲的聽,他的腦子裡頭有另外一個聽覺,

曾建元:對,那個時候貝多芬的狀況不是很好,他卻能在那種情境之下寫出〈歡樂頌〉。每個人聽到的是,哇,人生充滿希望啊。

楊憲宏:所以你看哦,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也是,莫札特最後的那個彌撒曲〈D小調安魂彌撒曲〉(Requiem),對,完全就是為自己悲慘的未來。後來他就死掉了,他已經預知了,他就毫無反顧地去寫他這一首曲子,到今天為止,仍然非常安慰人心。所以逆境可能每個人都有,可是音樂家卻可以把逆境轉化,化逆為順。

曾建元:他為什麼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就在那個境界,他的超越。如果他還是陷溺在他原來的情境裡,也不會有這麼美好、偉大的作品出來。

楊憲宏:所以看起來,逆境、無常,是自然的。逆境是必然的。只是誰出於逆境,能夠產生一個forevermore永遠的作品。人類的確是一個很難洞悉的生物。

曾建元:那就是修為,是修煉。

人生永不退卻,永不屈服

楊憲宏:不曉得是怎麼回事,因為大部分的動物沒有這個超越。這個說法只有人有,所以這也是很迷人的部分。

我們再來介紹一首,這首是〈未歷之境〉(Untraveled Worlds)。「我不能停止跋涉;為了生命而暢飲。」最後這首歌,詞是阿爾弗雷德.但尼生(Alfred Tennyson)的詩,音樂是保羅.赫利(Paul Halley),這是2011年10月17日臺北世紀合唱團《一世紀的故事》音樂會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的錄音。

曾建元:這首歌的歌詞出自但尼生的詩篇〈尤里西斯〉(Ulysses),是依據希臘著名詩人荷馬(Homer)的史詩《奧德賽》(Odýsseia)中描寫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勝利後之後,希臘綺色佳(Ithaca)國王尤里西斯返國途的冒險故事。赫利本身也是合唱編曲家,所以這個合唱也是他編的。《奧德賽》是講尤里西斯歸鄉的歷險過程,一路上要行經許多未經過旅行的世界。尤里西斯,永遠在追逐他生命終極的目標,回到他的家園和家人團聚。這首歌在臺灣的合唱界,我聽過好多的合唱團演出,大家都很喜歡這個作品。

楊憲宏:我們來聽。我們先聽,等一下再回來談這一首跟冒險有關的曲子。

  I cannot rest from travel;
  I will drink life to the lees.
  All times I have enjoyed
  Greatly, have suffered greatly, both with those
  That loved me, and alone.
  I am a part of all that I have met;
  Yet all experience is an arch wherethrough
  Gleams the untraveled world whose margin fades
  For ever and for ever when I move.
  How dull it is to pause, to make an end,
  To rust unburnished, not to shine in use!
  As though to breathe were life!
  Life piled on life
  Were all too little, and of one to me
  Little remains; but every hour is saved
  From that eternal silence, something more,
  A bringer of new things; and vile it were
  For some three suns to store and hoard myself,
  And this gray spirit yearning in desire
  To follow knowledge like a sinking star,
  Beyond the utmost bound of human thought.
  Come, my friends,
  ‘Tis not too late to seek a newer world.
  Push off and sitting well in order smite
  The sounding furrows; for my purpose holds
  To sail beyond the sunset, and the baths
  Of all the western stars, until I die.
  Though much is taken, much abides; and though
  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
  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
  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我不能停止跋涉;
為了生命而暢飲。
我一生嘗過了大喜,
也歷經過大浪,
有時是結伴而行,
有時卻千山獨行。
我是自我經歷的一部分;
然而我全部歷練也只是一座拱門,
連向尚未踏足的世界,
隱約中在我向前移動時即消逝。
人生最無趣莫過半途停頓、不幹了,
任寶劍閒置生鏽,無法閃亮使用。
好似人活著就只為了要呼吸,
再多活幾次,
都還嫌太少,
更何況我此生已來日無多;
然而,只要能從永恆靜寂中多爭取一個鐘頭
就能帶來更多新資訊和新事物,
最可厭的是任令廣闊的時空投閒置散,
而讓我這老邁的靈魂,
徒然渴望著追求知識,
像那下沉的星星,越過人類思想的極限。
來啊!朋友們。
探尋新世界尚為時未晚。
啟航吧,齊坐成排,用力櫓槳,重重划破海浪;
為了我的緣故駛往落日的地方,超越西方星斗的浴場,至死方休。
儘管失去了不少,但擁有的還有很多
雖然現在不如當年勇,無法像昔日一樣移天動地,
但我們仍是我們,仍保有雄心壯志,
儘管我們為歲月磨損,遭命運所耗,
但是我們的意志堅強如昔,
誓奮鬥,去探尋,且永不退卻。

人生就是他的未歷之境,他說,為了奮鬥,為了尋求,為了找到,而不去屈服,不要屈服。你選這個曲子,要叫我們的聽友不可以屈服。

曾建元:對,說實在,我最近經歷了一些生命上的轉折。我跟我的太太周靜妮都面臨這些突然的狀況。可是我覺得,像這音樂給我很多的能量,讓我還是精神飽滿,甚至是能以幸福洋溢的心情,來面對每一天,面對每一個明天。所以我希望這個音樂,也能夠在開春的時候,帶給我們的聽眾朋友,祝福大家有美好的一年,有著美好的年度計畫可以去追求、去完成。
楊憲宏:這個曲子說道:「保有雄心壯志,儘管我們為歲月磨損,遭命運所耗,但是我們的意志堅強如昔,誓奮鬥,去探尋,且永不退卻」,這就是英雄啊。

曾建元:是。沒有什麼天生的偉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只要你有所堅持,必然成就。

楊憲宏:中國從來沒有像在這個時代面臨這樣從來沒有的逆境。我覺得,中國的知識分子正應該充分發揮永不屈服的精神。謝謝曾老師。

曾建元:謝謝大家。祝福大家。

中央廣播電臺春節特別節目
《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2024年2月14日播出

民國114年9月12日6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樸大樓403教室楊憲宏專訪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