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民進黨美化《聽海湧》的媚日行徑

《聽海湧》刻畫了台籍日本兵在二戰時的身份認同困境。 (來源:《聽海湧》臉書粉專)

文/蔡炫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台灣基隆籍「福洋266號」漁船及宜蘭籍「富申號」漁船,先前傳出遭到日本指稱越界捕撈而被扣押,經漁業署等向對方進行交涉,我方在繳款後才獲同意放人放船。由此可知,「台日友誼」恐怕只是表面假象,台灣漁船一旦進入日本宣稱主權的海域範圍,日本政府照樣扣船重罰。民進黨政府長期漠視且自降格局,主要在於部分日本人士催化台獨氛圍,進而利用影視媒體創造台日虛構情懷,就像公共電視推出的《聽海湧》劇情來公開愚民。

台灣公共電視自從推出了歷史劇《聽海湧》可說爭議不斷,雖是透過個人與家族故事呈現時代變遷,但以日本殖民統治作為背景,劇本背後的歷史詮釋和政治意涵卻是充滿意識形態。由民進黨政府資助劇集展現出「美化」日本二戰的歷史觀,無疑是在透過文化工具遂行政治操作,也凸顯了二戰歷史錯亂、台灣認同洗腦以及媚日謀獨下的政治宣傳。

二戰歷史錯亂:美化殖民統治

公視劇集《聽海湧》一再強調日本殖民對台灣社會現代化的貢獻,刻意忽略軍國主義在亞洲發動侵略戰爭而生靈塗炭,並以技巧性的隱匿時代壓迫,透過選擇性地描繪歷史片段,該劇集使觀眾產生一種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根本誤解,仿佛整段歷史只是文明開化的必經過程,而非伴隨著血淚交織的強權侵略。

隨著國際間對日本戰後責任議題的討論接連不斷,《聽海湧》卻公然挑戰了對二戰的根本認知,迫使台灣觀眾產生誤解,相較韓國等對日本侵略行徑有著一致看法,台灣這類劇集選擇大肆美化日本,無疑讓台灣在國際歷史論述中站在極為尷尬的反派角色。當其他亞洲國家致力於揭露日本戰時罪行時,台灣卻在民進黨的操弄下,不僅背離對了國際正義的普世價值,甚至利用國家平台針對日本進行美化殖民統治。

台灣認同洗腦:文化工具宰制

《聽海湧》藉由歷史杜撰,企圖形塑一種認同政治,劇中描述各種與日本有所聯繫的故事,刻意將台灣人民的命運與日本官兵的罪行綁在一起,試圖塑造出一種「台日命運共同體」的假象,進而推動民進黨版的台灣認同,利用文化工具進行洗腦。

由於民進黨政府擅長文化滲透策略,這類內宣已經逐步影響台灣社會,尤其長期執政以來透過各種教科書、電視劇、電影等不同文化媒介,逐步將其意識形態滲透到社會族群,尤其是鎖定年輕人。《聽海湧》便是洗腦戰略中的一環,透過文化產品的潛移默化,塑造民進黨版的歷史認同,文化工具宰制的背後目的是將台灣與大陸徹底切割。

媚日謀獨行徑:台灣自陷危機

《聽海湧》作為一部具有強烈二戰親日色彩的文化產品,無疑是在服務政黨達成特定目的,透過強化台日之間的歷史聯繫,刻意忽視中華文化對兩岸的情感連結,無疑展現民進黨政府的媚日政策,背後要將台灣與大陸的歷史互為平行,為其推動台獨的政策鋪路。

這種影視內宣實際就是一種「文化台獨」操作,逐步消解台灣人民對中華文化認同,這類手法並不僅限《聽海湧》這部劇集,還包括先前的《斯卡羅》等作品,無一不在刻意淡化大陸對台灣的歷史影響,進而美化台灣與其他殖民國的互動,不惜竄改外來侵略者的歷史形象。然而,這種為了推動台獨的操弄歷史行徑,當台灣人民被這種媚日謀獨的文化產品影響,逐漸遠離同文同種並且帶有共同歷史的大陸,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只會逐步升級,台灣最終反而自陷更大的危機之中。

民進黨美化《聽海湧》的媚日行徑儼然已是公開愚民,遂行歷史扭曲的政治宣傳,展現二戰歷史錯亂、台灣認同洗腦以及媚日謀獨的文化戰爭,這種操作不僅會對台灣人民的歷史記憶造成嚴重傷害,對於自身認同也會釀成更大的社會撕裂,為了文化謀獨引發海峽兩岸的焦土對抗。民進黨用《聽海湧》刷新世界三觀,洗白日本皇軍惡貫滿盈的歷史定論,透過文化手段進行政治操弄,無疑是把槍口對準自己的愚蠢作為。

(本文轉發華夏經緯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