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拜登上台後的對台政策雛型已現

拜登

文/蕭衡鍾

美國白宮於3月3日公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後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是一份名為「臨時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24頁文件,稱美國將應對北京的挑戰,明確表態支持台灣這個主要的民主政體、關鍵的經濟與安全夥伴,並強調這是符合美國對台灣的長期承諾。

拜登在聲明中表示,這份指南傳達他對美國將如何與世界互動的看法,他將外交視為解決國家安全問題的第一個工具,而民主則是最大的財富。

與之相呼應的是,在此之前數小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發表了其首場外交政策演說,列出包括對抗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建立更穩定且具包容性全球經濟、讓民主重新復甦、氣候變遷,以及因應中國挑戰等八大優先事項。

「臨時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直指中國為首要對手

第一,在目標認定上,認為在許多區域中,中國領導層尋求不公平的優勢、採取侵略性與強迫作為,並破壞開放與穩定的國際體系核心規則與價值。在此之下,中國已變得過於自信,也是唯一有能力結合經濟、外交、軍事與技術能力,來對穩定和開放國際社會提出持續挑戰的競爭對手。

第二,在回應競爭上,當中國政府的行為直接威脅美國的利益與價值觀時,美國將回應北京的挑戰。對於美中之間諸多議題,包括不公平與非法的貿易行為、網路竊取與脅迫傷害美國勞工的經濟行為、削弱先進與新興技術,以及試圖侵害美國戰略優勢與國家競爭力等方面的挑戰在內,美國都將直面對抗。

第三,在對抗方針上,從長遠來看,美國要戰勝過度自信和專制的中國最有效的方法,是投資人民、經濟與民主,透過恢復美國的信譽、還有確保前瞻性的全球領導地位,來確保是由美國而不是由中國去制定國際議程。

第四,在應對策略上,美國將與其他國家共同制定新的全球規範和協議,促進利益並反映價值觀。透過支持和捍衛無與倫比的盟友與合作夥伴網絡,並進行明智的國防投資,將能阻止中國的侵略,和對集體安全、繁榮與民主的威脅。

第五,在具體作法上,拜登政府也誓言將確保關鍵的國家安全技術與醫療用品供應鏈安全,繼續捍衛進入全球公領域的路徑,包括國際法規範的自由航行與飛越權,此外,拜登政府還將確保美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時,不需要在當地採取犧牲美國價值觀的作法。

對此,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看法是,雖然拜登曾與中國有過合作,但因為美中競爭態勢愈來愈強烈,中國對美國的威脅愈來愈多,讓拜登的看法也有所改變,因此拜登在競選期間對於涉及中國的發言已明顯強硬了許多。

從「臨時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內容來看,可以發現,拜登政府是把美中關係給放在三個籃子之中,分別是對抗、競爭與合作等三大面向,而此三大面向是層層交疊的「一體三面」,拜登政府看待中國的重點在於,希望可以促使中國在國際市場上遵守規則、能夠跟美國企業有平等的競爭。

「臨時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定位的美中台互動

首先,在美中之間的競合型態上,拜登政府也表達出了願意與中國政府往來的立場,包括和北京進行務實、以結果為導向的外交溝通,並致力於減少誤解與誤判風險,拜登政府也歡迎中國政府在氣候變遷、全球健康安全、軍備控制與核武不擴散等議題上,能與美國有所合作。

其次,在對台灣事務的支持上,拜登政府明確表達,美國將穩守外交與軍事手段以捍衛自己的盟友,也將支持中國的鄰邦與商業夥伴,在不受脅迫或不當外國勢力的影響下,捍衛自身獨立的政治選擇權利,美國將支持台灣這個主要的民主政體、關鍵的經濟與安全夥伴,認為這符合美國長期承諾。

再者,在美中基本價值觀的立場上,美國並將落實捍衛民主、人權與人類尊嚴等價值,這部份除了針對台灣之外,也包括美國對於香港、新疆與西藏問題的表態,在這些議題上,拜登政府將致力於與理念相近的其他國家達成共識。

對此,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葛來儀則是認為,從拜登政府上台至今看待中國的態度來看,所有的跡象都表明拜登將會捍衛美國盟友的利益,在美台關係能否延續的問題上,是不須擔心的,台灣民眾與台灣政府不需要對於美國對台政策的穩健有所擔心或存在疑慮,美國會繼續履行對台灣的承諾,並將會針對中國對台施壓與威嚇措施有所反制。

雖然拜登政府還有可能會去試著鼓勵兩岸對話,但這個「球」與責任卻是在於台海兩岸的雙方,畢竟一場球需要參賽當事雙方的互動才能打下去,對於兩岸對話這個「球」的停滯不能只歸咎於其中一方,台灣是跟大陸一樣都有責任的,兩岸之間倘若能夠及早展開對話溝通,或許就不會發生近日的「鳳梨爭論」了。

反而是美國,做為兩岸關係的「非當事人」,其對於兩岸的態度與實際做法,一貫以其「一中政策」不同於中國「一中原則」為基調,一來既與中國維持正常邦交、卻又視之為首要競爭對手處處設防,二來在以「一法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為「擋箭牌」下、視台灣為主要「盟友」極力給予軍事安全幫助與經濟醫療合作的支持,顯示了美國兩岸政策的矛盾性與兩面性,突出了「兩岸關係是不是只有兩岸雙方」的問題。

(作者蕭衡鍾/台東專校助理教授,本文首發華夏網)